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昶榮
據報道,我國台灣省24日出現首例猴痘病例。該病例爲台灣南部一位20多歲的青年男性。1月~6月,病例在德國上學,6月16日乘飛機返台,6月20日出現發燒、喉嚨痛等症狀,就醫後經醫生評估並進行病毒檢驗,24日確認爲陽性。
6月21日深夜,新加坡衛生部門宣布確診一例境外輸入猴痘病例。6月22日,韓國疾控機構報告,該國出現兩例猴痘疑似病例,均爲近日入境人員。猴痘疫情繼5月在歐洲、美洲等非流行地區暴發後,已在亞洲出現。
猴痘病毒感染者的皮膚表面。圖片來源:世衛組織官方網站
猴痘病毒已在國外發生社區傳播
6月14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記者會上表示,猴痘疫情在全球暴發是不尋常且令人擔憂的。根據《國際衛生條例》規定,世衛組織緊急委員會決定于本月召開緊急委員會會議,評估目前猴痘疫情是否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世衛組織可以發布的全球最高級別公共衛生事件。2020年1月底,世衛組織宣布新冠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2022年5月13日,英國首先報告本土猴痘病例,此後,歐洲、美洲、亞洲、大洋洲和非洲(非地方性流行國家)陸續發現猴痘病例。世衛組織發布的數據顯示,全球至少已有39個國家向世衛組織報告猴痘確診病例1600多例和疑似病例近1500例,確診病例絕大多數來自歐洲。39個國家中包括7個猴痘疫情已存在多年的國家和32個疫情新暴發國家。
6月24日,新華社援引路透社消息,當地時間6月23日,美國疾控中心表示,除了因出國旅行而感染猴痘的病例報告外,還有證據表明猴痘在美國當地社區間傳播。截至6月23日,全美已有25個州報告猴痘確診病例,總病例數達到173例。
譚德塞表示,新增受影響的國家,疫情仍然主要發生在男男性行爲者中,以及據報告最近與新的或多個性伴侶發生性行爲的人。
6月22日,中國疾控中心發布“猴痘健康提示”指出,本輪猴痘疫情在全球的病例數和波及範圍均增長較快,爲非地方性流行區的曆史之最。病例以中青年男性爲主;多爲男男同性戀者,疫情傳播與性活動密切相關;絕大部分病例未曾前往猴痘地方性流行地區(即非洲中部和西部的11個2022年前曾報告猴痘病例的國家)旅行;臨床表現相對較輕且不典型,皮疹主要分布在生殖器部位,數量明顯偏少,只有幾個甚至一個皮疹,未見進一步擴散。
人與人之間主要通過密切接觸傳播猴痘病毒
猴痘屬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屬,是正痘病毒中對人類致病的4種病毒之一(其余3種爲天花病毒、痘苗病毒和牛痘病毒)。猴痘病毒有西非和剛果盆地兩個分支,其中,西非分支病死率約3%,剛果盆地分支病死率約10%。2022年5月以來,非地方性流行地區發現的猴痘病例樣本,測序分析結果爲西非分支。
猴痘病毒在自然界主要存在于非洲的齧齒類動物(非洲松鼠、樹松鼠、岡比亞袋鼠、睡鼠等)體內。靈長類動物(猴、黑猩猩、人等)接觸感染猴痘病毒的齧齒類動物後也會感染。感染了猴痘病毒的動物和猴痘病人都是傳染源。
猴痘病毒主要經黏膜和破損皮膚侵入人體。人主要通過接觸感染動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變滲出物、血液、其他體液,或被感染動物咬傷、抓傷而感染。人與人之間主要通過密切接觸傳播,也可在長時間近距離接觸時通過飛沫傳播,接觸病毒汙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
中國疾控中心研判,本次猴痘疫情還發現多數病例在發病前有同性性行爲,可能主要還是與性活動中的密切接觸傳播有關,目前尚不能確定是否會經過精液或陰道分泌物傳播。猴痘病毒還可通過胎盤從孕婦傳播給胎兒。
中國疾控中心提示,如發現猴痘輸入病例,主要在其接觸者中存在一定感染風險,一般人群暫無感染風險。
此外,中國疾控中心還提示正在疫情國家旅行或居住的人員需關注所在國的猴痘疫情信息。避免接觸齧齒類和靈長類動物(包括動物的血和肉),食用前必須徹底煮熟。如果必須接觸猴痘病人,應避免身體密切接觸,照看或探視病人時要做好個人防護(如佩戴一次性乳膠手套、醫用防護口罩,穿一次性隔離衣等);避免與可疑感染者發生性行爲,避免共用生活用品(如床上用品、衣物等);注意做好手衛生,及時用肥皂、洗手液等在流動水下洗手。
近期已回國人員需注意自我健康監測,若在國外有過可疑動物和人員或猴痘病例的接觸史和暴露史,可主動聯系當地疾控機構進行咨詢和報備;若出現發熱、皮疹等症狀,應主動就醫,並告知接診醫生境外旅居史,以協助診斷和治療。即將回國人員除注意上述事項外,入境健康申報時需配合海關主動報備。
我國已發布《猴痘診療指南(2022年版)》
6月14日,國家衛健委網站公布了《猴痘診療指南(2022年版)》(以下簡稱《診療指南》)。《診療指南》由國家衛健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制定,旨在提前做好猴痘醫療應對工作准備,提高臨床早期識別和規範診療能力。
《診療指南》指出,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中醫藥管理部門要高度重視,認真組織做好猴痘診療相關培訓,切實提高“四早”能力,一旦發現猴痘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應及時按照有關要求報告,並全力組織做好醫療救治工作,切實保障人民群衆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猴痘是一種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MPXV)感染所致的人獸共患病毒性疾病,臨床上主要表現爲發熱、皮疹、淋巴結腫大。該病主要流行于中非和西非。《診療指南》介紹,猴痘病毒耐幹燥和低溫,在土壤、痂皮和衣被上可生存數月。對熱敏感,加熱至56℃30分鍾或60℃10分鍾可滅活。紫外線和一般消毒劑均可使之滅活,對次氯酸鈉、氯二甲酚、戊二醛、甲醛和多聚甲醛等敏感。
國家衛健委網站公布《猴痘診療指南(2022年版)》截圖。 圖片來源:國家衛健委官方網站
人群普遍易感猴痘病毒。既往接種過天花疫苗者對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護力。猴痘爲自限性疾病,大部分感染者預後良好。嚴重病例常見于年幼兒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預後與感染的病毒分支、病毒暴露程度、既往健康狀況和並發症嚴重程度等有關。
在6月9日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長許文波表示,中國疾控中心對猴痘病毒敏感性和特異性在非洲塞拉利昂進行了驗證,我國有能力通過對疑似輸入病例的臨床標本開展實時熒光PCR檢測猴痘病毒的基因,可以及時發現潛在輸入的猴痘病例。
責任編輯:姜蕾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