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是一個地處北歐的小國,自2000年以來,多次被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論壇)評爲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國家之一,僅次于美國和新加坡。在國際競爭力排名中,芬蘭能夠一直名列前茅,離不開其高水平的教育,尤其是成熟的職業教育體系。芬蘭是2005年世界技能大賽的舉辦國,吸引了十余萬觀衆來到赫爾辛基會展中心。對致力于發展信息技術、機械工業等外向型現代工業的芬蘭來說,其職業教育的發展無疑對本國的科技進步和經濟騰飛起到了極其重要的推動作用。
職教結構層次分明,內容豐富
在芬蘭,現代職業教育爲年輕人的發展提供了更多機會,因此越來越受到芬蘭青少年的歡迎。根據芬蘭全國職業學校招生情況統計,在每年春季,全國九年制基礎學校初中畢業生報考中等職業學校的人數達到三萬余人,已連續兩年超過報考高中的人數。
中等職業教育在芬蘭被稱爲“初級職業教育”,主要由政府、私人、基金會等組織實施,目的是滿足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促進就業,滿足終身學習需要。芬蘭並沒有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這種術語,相對應的是多科技術學院,其目的是爲企業輸送高中級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多科技術學院主要招收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的畢業生,或持有相應等級證書的人員。
95%的芬蘭學生在接受義務教育後會繼續他們的學業,進入教育體系的第一次分流,即其中一部分進入普通高中,另一部分會選擇中等職業教育繼續學習。芬蘭中等職業教育包括基于學校的教育與培訓、學徒培訓等形式。一是學校教育與培訓,主要是在職業學校中進行。中等職業學校學制一般爲三年,學生修滿120個學分才能獲得中等職業教育資格證書。學生憑中等職業資格證書可以申請到多科技術學院進一步接受高等職業教育或到普通大學進一步接受學術專業教育。二是學徒制培訓,強調工作實踐,把實踐與理論指導相融合。學徒培訓有70%到80%的時間都是在工作場所中,由負責的實踐導師指導進行。工作場所培訓的評價和理論教育的評價同樣重要,而且都與資格證書相聯系。三是資格證書認證考試,主要形式也是基于能力的測試,學生通過實踐考試來展示他們所掌握的技能和知識,而不用考慮他們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方式。
中等後職業教育與培訓 在普通高中第二年結束後,一部分學生繼續留在普通高中學習,另一部分學生可轉入職業技術學校學習,選擇接受中等後職業教育與培訓。芬蘭大約有200多家中等後職業教育和培訓機構,由政府和當地部門及企業共同經營。這種主要針對成人和雇員而建立的專門技能培訓系統創立于1994年,由國家教育委員會制定專門的職業標准,提供所有行業中113個專業的學習領域,學制爲三年,可以頒發專家職業證書。參與培訓的人員可以在能力測試中展示他們的職業技能,取得其職業資格一般要通過以能力爲基礎的考試。在芬蘭,社會對職業學校不存在偏見,職業學校畢業生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就可以獲得穩定的、收入較高的工作。
多科技術學院 多科技術學院是高等教育層次的非大學高等院校,主要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在地區發展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是高質量職業教育的提供者和地區經濟的推動者。多科技術學院根據學科專業設置情況,劃分出3~5年的不同學制。同時,課程設置分爲基礎課、專業課、實習課和畢業設計,均實行學分制,總學分爲140~160學分,通過考核可取得相當于大專或本科層次的學曆資格。芬蘭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實行學位制,學生修滿規定的學分後,不僅被授予學士學位,而且可以進一步攻讀碩士學位。多科技術學院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與終身化學習進行專門指導,同時也很重視職業教育方法與技術的研究發展。
芬蘭現行教育系統結構層次分明、縱橫貫通,由幾類不同級別和性質的學校構成。第一級是綜合學校,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第二級是普通中學和職業學校。普通高中,以實施普通中等教育爲主,學制三年。職業學校相當于職業高中,學制一至三年,以實施中等職業教育和培訓爲主。第三級是實施普通高等教育的大學和實施高等職業教育的多科技術學院。在第二級和第三級教育中,職業教育都占有重要位置。
芬蘭的職業教育體系實施兩次分流,第一次是初中後分流,初中畢業生可選擇就讀普通高中也可選擇就讀職業高中,職業高中與普通高中平行,每年的招生比例也大體相當。第二次分流在普通高中第二年結束後,一部分學生繼續留在普通高中學習,另一部分學生轉入職業技術學校學習。近年來,芬蘭普通高中畢業生有20%的學生選擇回到中等職業學校就讀,以獲得職業資格證書後盡早就業。在高等教育階段,綜合性大學和多科技術學院在規模上大體相當,同時在研究生階段有專門招收多科技術學院畢業生的專業碩士教育。這就形成了芬蘭的普高、職高與大學、高職能橫向和垂直流動的局面,職業教育還能授予學生高等教育層次的技術學位。職教的學生享有繼續深造的權利與機會,普教的學生也能接受職業教育與培訓,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賦予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平等地位,使得兩種教育學曆資格相互認可。
另外,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每個階段都設立了成人教育和培訓機構。在芬蘭,所有中、高等職業院校既有全日制教育,又有短期培訓;既有白班,又有夜班;既有職前學習班,又有在崗培訓班;既招收初中畢業生,又招收高中畢業生。有些高等職業學院的招生對象全部爲成人,終身教育制度已基本成型。終身職業技術教育體系克服了人們對職業教育的偏見,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們對職業教育的歧視心理,增強了職業教育的自身“魅力”,爲芬蘭社會和企業培養了大批高級技術人才和管理方面的專門人才。
社會參與是歐洲各國職業教育最鮮明的特色。職業教育培養的是企業和社會需要的技能人才,因此職業學校辦學緊緊盯住企業和社會的需求。
首先,課程開發由不同行業的雇主和雇員代表、工商界的代表與專家以及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課程設置與産業發展相對接,及時進行調整與優化。在專業設置方向上,選擇與社會經濟生活密切相關的課程內容,使學生盡可能了解勞動力市場的變化和職業崗位群的特征。職業技術學院的專業設置一般涉及七個領域:自然資源、技術與交通、廠商管理、酒店、餐飲與家政學、健康衛生與社會服務、文化與信息技術、人文與教育,實現專業鏈與産業鏈的匹配。
其次,行業企業參與教學全過程,學生在職業教育階段將多次在企業和學校之間“往返”。近年來,芬蘭的職業技術教育注重學徒制的培訓方式,注重在崗培訓,主要強調通過工作進行學習。培訓由企業中的培訓指導者在工作環境下進行,培訓結果作爲學分計入學生成績。在芬蘭,一個學生在三年的職業教育中必須修滿120學分,其中職業技能學分爲90學分(含20學分在崗實習),語言、數學、文化課學分爲20學分,選修課爲10學分。芬蘭教育部和勞動行政部門共同促成職業教育培訓和工作實踐之間的合作,構建理實一體化教育模式,不斷地強調職業教育在工作場所的實踐學習及質量,提升學生實踐操作技能。
再次,職業學校辦學質量尤其是畢業生水平接受社會評價。各級職業學校還開設了職業指導和創業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在校期間便具有較強烈的創業和就業意識
赫爾辛基市技術職業學校是芬蘭最大的中等職業學校,其下屬的瓦利拉分校有千余名學生,設有電子工程、機械與金屬制造、建築技術、木材加工、室內裝潢、表面處理和測繪等多個專業,培養電工、钣金工、建築工、管道工、油漆工和木工等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在芬蘭,所有職業教育都與地區發展密切相關。赫爾辛基市技術職業學校的職業教育就是爲了滿足赫爾辛基以及首都地區經濟發展的需求。可以說,沒有職業教育,赫爾辛基以及整個首都地區的經濟就要癱瘓,因爲只有通過這些職業學校才能獲得足夠的勞動力。
“不是所有的青年人都有足夠的天賦和能力進入高中和大學學習深造,所以有很多青少年進入職業學校學習。在芬蘭,要保證每一個人都有終身學習的機會。”
赫爾辛基市技術職業學校的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爲中心,承認學生之間的差異,並有針對性地制訂不同的學習計劃,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主要以輔導爲主,讓學生更多地思考和解決問題。學生也參與到教學工作中,通過自己動手完成項目工程、小組團隊合作、撰寫報告及論文等形式,學習和掌握技術和知識。此外,學校還給學生全方位的關心和指導,爲學生配有學習輔導員、心理咨詢專家和醫生,以此來保證學生更好地完成學業。
赫爾辛基市技術職業學校的教師大部分畢業于高等技術學院,有多年的工作經曆和教學經驗。教師每年參加培訓,及時掌握新的知識技能。學校每年花數百萬歐元購置新的技術設備,使教學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
同時,一些公司經常會到職業學校舉辦講座和咨詢會,爲即將畢業的學生提供就業咨詢服務。目前,赫爾辛基市技術職業學校70%的學生畢業後直接進入工作崗位,其中一些畢業生在工作幾年後,再進入高等技術學院深造。芬蘭的職業學校跟其他學校一樣有很高的聲望,熟練技術工人也有較高的經濟收入和社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