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看到我先去旁邊菜市場的飯館開始營業了,價格略有起價。突然發現一個現象,能存活下來的餐館大部分都是夫妻檔的居多,甚至好多都是自己的家人,我經常光顧的那家餐館就是夫妻兩個在經營,裏面還有丈夫的爸爸和老婆的媽媽4個人。疫情之後發現很多的飯館都是這種現象。
之所以這樣得餐館能生存下來,原因可能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恐怕就是人工費用了,因爲都是一家人,可以說餐館人工得工資就沒有什麽成本,最多的成本就是房租和原材料了。這樣算下來,這些人算是在自己的餐館上班,掙多掙少都是自家的。所以這些餐館才能在這次突如其來的疫情中生存下來。
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一下新加坡的夫妻檔餐館。新加坡的夫妻檔餐館跟中國的基本上差不多,但是沒有更多得家裏人幫忙。大多數都是夫妻兩個人。在我們工廠不遠的一個小販中心有一個賣快餐的檔口就是由兩個華人夫妻經營,我們幾乎每天都去他們那裏解決午餐。
這兩個夫妻只有他們兩個人,沒有幫手,男的專門負責炒菜,女的只負責定價收錢。食客門都是自助,米飯自己按照自己的飯量打,菜的種類也不太多也就10幾種,大家不管是打萬米飯還是打菜都排著隊,然後一個接一個有序排著隊在女老板跟前結賬。當年我在新加坡的時候智能手機剛剛出現,更沒有像現在有支付寶微信這樣快捷的支付方式,那時候都是現金支付,女老板就熟練的按照不同的飯菜收錢,絲毫沒有忙不過來的感覺。這時候,男主人就特別忙,因爲吃飯的人多,菜一會就被食客打完了,男主人看到哪個菜不多了就趕緊起鍋炒菜。但就是男主人再忙,女主人也不能過去幫忙,因爲她自己還要忙著收錢。
這時候大家肯定會問,那誰收拾盤子呢,小販中心專門有一個老阿姨收拾盤子,這個老阿姨會推著餐車把食客吃完的餐具收走,把桌子打掃幹淨。通常一個阿姨就會負責整個小販中心的餐具打掃。
一個餐館只需要2個人就可以打理的順順當當。這要得益于新加坡的排隊文化,幹什麽事情都喜歡排隊。同樣的餐館在國內可能需要3到4個人。我們樓底下的餐館平時就4個人,忙的時候甚至老板的弟弟還過來幫忙。
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不一祥,新加坡的排隊文化也不是天生就有的,也是經過長期的培養才形成的。而在國內相對來說,能自覺排隊的人也在日益增多,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大家也會像新加坡人那樣自覺的遵守規則,這樣既方便了大家也方便了自己,更重要的是節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