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百年風雲
100年前的4月6日
1921年4月6日
“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
傾資創辦了廈門大學
當時校舍還未建成
廈大借集美學村的校舍開學
一個月後的5月9日
在蒼茫的煙雨中
陳嘉庚爲廈門大學的第一座主樓群
舉行奠基儀式
閩南人有在奠基石下
埋東西寄托祝福的習慣
作爲閩南人的陳嘉庚
在廈門大學奠基石下
埋下一個精致的木雕盒子
裏面不是銀元
更不是其他什麽珍寶
而是他籌辦廈門大學的演講詞
演講詞中這樣寫道
“今日國勢危如累卵所賴以維持者唯此方興之教育與未死之人心耳”“民心不死國脈尚存以四萬萬之民族決無甘居人下之理今日不達尚有來日及身不達尚有子孫如精衛之填海愚公之移山終有貫徹目的之日”
陳嘉庚先生寫下的
“終有貫徹目的之日”
就是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那一天
陳嘉庚先生選擇5月9日
作爲廈門大學的奠基日
是爲了提醒廈大學子
勿忘國恥發奮爲國
(*1915年5月9日
袁世凱承認
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
1921年的中國
風雨飄搖、國勢危如累卵
今日之中國
早已不複昔日羸弱模樣
100年前陳嘉庚
埋在廈大奠基石裏的“終極夢想”
100年後
我們比曆史上任何時期
都更接近實現這一目標!
陳嘉庚
是享譽世界的“橡膠大王”
他身爲華僑巨富
自己極盡節約、寒酸度日
卻沒有給子女留下一分錢
而是散盡了一生的家産
給幾代中國人留下了“富可敵國”的財富
他創辦和資助了118所學校其中就有廈門大學和包括今天的集美大學在內的集美學校黃炎培先生曾說
“發了財的人而肯全拿出來的
只有陳先生”
在廈門大學建校100周年之際
讓我們一同緬懷
“華僑旗幟、民族光輝”陳嘉庚先生!窮小子16歲下南洋
白手起家成“橡膠大王”
陳嘉庚出生地 福建集美
1874年10月
陳嘉庚出生在
福建泉州府同安縣的集美社
1890年
16歲的陳嘉庚
告別了飽受屈辱的祖國
只身下南洋
投奔在新加坡經商的父親
在父親開設的米店裏
他十幾年“守職勤儉
終日仆仆于是業”
除了過人的毅力
誠信也是陳嘉庚一直恪守的信條
後來父親的生意失敗
欠下了數十萬元的高額債務
爲了生存下去
陳嘉庚用僅有的7000塊錢
開辦了一家鳳梨罐頭廠
每天起早貪黑地辛苦勞動
生意剛剛有了一些起色
他就做出了一個
讓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決定
代父還債當時,按照新加坡的法律
陳嘉庚本不需要承擔父親的債務
但他“替父還債、一諾千金”的義舉
迅速傳遍東南亞
樹立了他在華人中的威信
彼時,正值二十世紀初
美國的汽車工業飛速發展
導致橡膠需求飛速增長
陳嘉庚敏銳發現了這一商機
他果斷在馬來購買土地
種植剛引入東南亞不久的橡膠樹
正是這個決定
讓陳嘉庚用20年時間
成爲南洋最大的橡膠生産和制造商
他還開設了米、木材、冰糖
餅幹、皮鞋等30多個大型加工廠
在世界各國設立分銷店100多處
營業範圍遠及五大洲
雇傭職工最多時達3萬余人
成爲名副其實的東南亞華僑巨富
這款帶有“鍾”標的汽車輪胎
就是當時陳嘉庚行銷全球的産品
這個標志蘊含了陳嘉庚複雜的心情
年少時,他目睹近代中國
遭受的內憂外患
青年時,他又親曆華人在異國他鄉
受人欺淩的屈辱
他希望所有看到“鍾”標的海內外華人不要忘記祖國和民族的苦難心中警鍾長鳴
雖身在南洋
陳嘉庚一直心系祖國
他一直支持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運動
並于1910年春加入中國同盟會
陳嘉庚更關注國家教育
在他看來
教育爲立國之本
興學乃國民天職
當時,中國90%多的人口都是文盲
辦好教育、開啓民智
這才是頭等大事
甯可變賣大廈
也要支持廈大
這張老照片是1913年拍攝的
上面的這幢大樓
就是陳嘉庚當年在故鄉
福建廈門集美創辦的集美小學
從這一年開始
陳嘉庚拿出一筆又一筆的資金
在家鄉集美先後創辦了
包括幼兒園、小學、中學、師範
水産航海、商業、國學、農林等在內
十多家學校
統稱“集美學校”
校區內的電燈廠、醫院
科學館、圖書館、大型體育場等設施
也都一應俱全!
昔日偏僻的漁村
變成了中國唯一由個人獨資創辦的學村——集美學村
陳嘉庚不像有的富豪
捐資助學主要是在做慈善
他是把所有心思都撲在教育上
當時,爲了招收更多學生
他規定:“中學生只交膳費
學宿費均免”
甚至師範生和水産航海的學生
“學膳宿費用全免”
如此慷慨地優待全體學生
陳嘉庚就一個樸素的願望有更多的孩子來讀書
1919年,陳嘉庚再次回到祖國
這次回國的主要目的,就是
爲家鄉建一所大學廈門大學!
臨行前他鄭重宣布
“此後本人生意及産業逐年所得之利除紅花外,或留一部分添入資本其余所剩額盡數寄歸祖國以充教育事業”
陳嘉庚當即認捐400萬
100萬元作爲開辦費
另300萬元作12年支出
在1919年
400萬元是一筆巨款
相當于陳嘉庚的全部資産
在當時的校址上
怪石林立
荒冢遍布
陳嘉庚指揮工人
清理墳墓
開采石條
他還親自主持校園規劃
參與建築設計
打造了教學樓中西合璧的風格
有人評價
廈大的建築是
“身穿西裝,頭戴鬥笠”
1921年
廈門大學終于建成
這是中國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
廈門大學海納百川、廣聘名師
魯迅、林語堂、顧颉剛、孫伏園等
著名學者紛紛南渡
應聘來廈門大學任教
甚至有人開玩笑地說
“半個北大”都來了廈門
很多人走進陳嘉庚的公司
都會被他的公司章程的眉頭警語震撼
“戰士以幹戈衛國商人以國貨救國爲本公司謀一分利益即爲國家多培養一個人才”
20世紀30年代
陳嘉庚的生意遭受重創
在不堪重負的情況下
他仍舉債維持廈門大學與集美學校
陳嘉庚的親友曾勸他
削減彙給廈大的經費
但陳嘉庚說
“我吃稀粥佐以花生仁就能過日子何必爲此擔心”
在公司最艱難的時候
英國某銀行曾主動找上門來
表示願意向嘉庚公司注資
但條件是
不能再辦集美學校
不能再辦廈門大學
陳嘉庚斷然拒絕
他回複說
“蓋兩校如關門
自己誤青年之罪少
影響社會之罪大”
在陳嘉庚眼裏
停辦學校誤了青年
誤了社會
誤了國家
“甯使企業收盤絕不停辦學校”
爲了支撐辦學的巨大開支
他賤賣了自己的橡膠園
又賣了在新加坡的三幢豪華別墅
甚至跑去銀行借款
不惜“毀家興學”
陳嘉庚爲維持廈大辦學變賣的三棟別墅之一:經禧律別墅
1937年
在獨立支撐了16年後
爲了廈大有更好的發展
陳嘉庚又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
意想不到的決定
他給當時的教育部長王世傑寫了一封信
信中沒有提到任何的回報
只是反複強調辦好廈大的重要性!
就這樣
他將付諸自己
半生心血的廈門大學
無償捐給國民政府
改爲國立廈門大學
中國的希望在延安
1937年7月7日
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抗日烽火隨即燃遍長城內外、大江南北
陳嘉庚義無反顧地
擔起了領導南洋華僑
支持祖國抗戰的曆史使命
在抗戰之初
隨著國民黨軍隊
正面戰場上的相繼失利
在國民黨政府高層開始出現了
消極抗戰、媚日求和的暗潮
尤其是作爲國民黨副總裁的汪精衛
多次公開發表與日和談的言論
陳嘉庚先後三次發電報給汪精衛
規勸他堅持“抗戰到底”
在認清了汪的真面目後
陳嘉庚出離憤怒
1938年10月
正值“國民參政會”開幕
陳嘉庚向大會提案,言明
“在敵寇未退出國土之前
公務人員任何人談‘和平’條件者
當以漢奸國賊論!”
陳嘉庚手書痛斥汪精衛提案
1938年10月10日
陳嘉庚在新加坡組織建立了
南洋華僑籌赈祖國難民總會
他在成立大會上沉痛而激昂地說
“悲觀失望,見義不爲有錢不出錢,有力不出力是對祖國的大不忠!”
他更是慷慨陳詞
“國家之大患一日不能除則國民之大責一日不能卸前方之炮火一日不能止則後方之刍粟(供給)一日不能停!”陳嘉庚帶頭捐款購債獻物
帶領南僑總會爲祖國募集巨款
他甚至在重慶投資設立制藥廠
直接爲前線供應藥品
陳嘉庚在南僑代表大會上慷慨陳詞,團結華僑抗日救國!
然而在當時
國際援助和海外華僑華人
支援抗日的物資
大多數都依靠滇緬公路運輸
滇緬公路極爲險峻
頭上是日軍轟炸的飛機
腳下就是萬丈深淵
讓陳嘉庚焦急的是
中國會開車、會修車的人寥寥無幾
因爲大量物資運不進去
爲國招募機工刻不容緩
國難當頭他又一次挺身而出在南洋舉行巡回集會親自登台發表動員演說鼓勵華僑機工回國參加抗戰
到1939年
共有3200多名南洋華僑機工響應號召
分十多批回到祖國參加抗日
他們冒著槍林彈雨駕駛汽車
在崎岖險惡的滇緬公路上馳騁
將來自全世界的援華物資
源源不斷送入國內
他們用生命保衛著這條“抗戰生命線”很多人長眠在公路兩旁
1940年,陳嘉庚又率領
“南洋華僑回國慰勞考察團”
冒著戰火親臨前線慰問抗戰將士
這次重慶之行讓陳嘉庚深感失望
“前方吃緊,後方緊吃”
陳嘉庚看到
將士們在前線浴血奮戰
國民黨政府的官員
卻在重慶過著十分腐敗、奢靡的生活
“重慶的街頭不僅白天還亮著路燈
竟然還在賣日貨”
懷著對國家民族前途的深切憂慮
陳嘉庚沖破了重重阻力
去了延安
在楊家嶺的一口窯洞前
毛澤東用一只炖土雞招待了陳嘉庚
毛澤東說
這只雞是鄰居送的母雞
還在生蛋
聽說我有遠方的貴客來
鄰居特地送來
這個菜
是我自己種的菜
兩人就坐在幾塊石頭搭的小石桌旁
陳嘉庚聽毛澤東描繪未來的中國
這讓他感到從未有過的震撼
在延安考察了一周之後
陳嘉庚返回南洋
他對所有人說
中國的希望在延安華僑旗幟
民族光輝
1949年10月1日
陳嘉庚登上天安門城樓
從晚清到民國
再到中華人民共和國
這位爲祖國的前途和命運
殚精竭慮、苦苦探索的75歲老人終于等來了新中國的成立
又一次回到祖國懷抱的陳嘉庚
再也沒有離開他深愛的故土
他先後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
全國政協常務委員
全國人大常務委員
全國政協副主席
全國僑聯主席
上世紀五十年代
年逾古稀的他回到家鄉
親自主持廈門大學和集美學校的
修複和擴建工程
他對廈大領導說
要讓萬噸、十萬噸的國內外輪船
從東海一進入廈門時
就看到新建的廈門大學
看到新中國的新氣象
陳嘉庚親自主持廈門大學建南樓群建設
作爲曾經的華僑巨富
全國政協副主席
陳嘉庚的生活卻“寒酸”到了極點
他給自己立了要求
每月的生活費不超過15元其余都盡數捐出!
他的堂侄曾回憶說
陳嘉庚有一件黑色棉背心穿了十幾年
裏面的棉絮都露了出來
還舍不得丟掉
他每夜用來照明、寫信的燭台
是一個倒扣的舊茶杯
很多人勸他
奉獻了一輩子了
不用這麽節省
他卻總說
個人少費一文即爲吾家多儲一文亦即爲吾國多儲一文積少成多以之興學1961年8月12日
87歲的陳嘉庚在北京病逝
臨終前
他將自己最後的300多萬財産
全部捐爲集美校産
而他留給後人唯一的願望是
解決台灣問題祖國早日統一!
在陳嘉庚的公祭儀式上
周恩來、朱德親自執绋
送別這位爲中華民族
一生殚精竭慮、無私奉獻的
“華僑旗幟、民族光輝”
陳嘉庚一生愛國
他傾力興辦教育、投身救亡鬥爭
推動華僑團結
爭取民族解放
積極參與新中國建設
只要是祖國在任何一個時期所需要的
他都第一個沖鋒在前全力幫助
1987年
陳嘉庚的孫子
從未見過爺爺、一直生活在新加坡的陳君寶
第一次踏上中國土地
“當我第一次看到廈門大學
看到集美學村的時候
真的很震撼”
那一天
陳君寶走在校園裏
當人們知道他是陳嘉庚的孫子時
都激動地上前與他握手
他幾次被感動到哽咽
那一刻
他也終于理解了自己的爺爺
“沒給子孫留下財産卻爲後世留下了巨大的財富”“爺爺最注重的始終是如何幫助國家
幫助中華民族站起來
其他的,都是小事
他的所作所爲
皆以民族利益爲出發點!”
愛國,是貫穿陳嘉庚先生一生的主線
理解了這一點
我們才能夠理解
在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
陳嘉庚先生做出的所有選擇!
1990年3月11日
國際小行星中心
將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
1964年發現的第2963號小行星
命名爲“陳嘉庚星”
2019年9月25日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
陳嘉庚的長孫陳立人先生
在人民大會堂替爺爺
接受了“最美奮鬥者”榮譽勳章
如今,陳嘉庚的後人們
仍在盡自己所能
一點一滴捐資助學
“雖然沒有辦法做得像祖父那麽大
但一定會拼盡全力做到最好”
一百年來
廈門大學爲祖國培養了大量人才
自創辦以來,畢業生數萬人
中國科學院院長盧嘉錫
著名數學家陳景潤都出自該校
集美學校也培養了很多人才
僅是香港
就有一百多位船長
畢業于集美航海學校
“民心不死,國脈尚存
以四萬萬之民族
決無甘居人下之理
今日不達,尚有來日
及身不達,尚有子孫
如精衛之填海
愚公之移山
終有貫徹目的之日”
整整100年了陳嘉庚在中華民族危難之時的呐喊依然振聾發聩依然振奮人心依然振奮中華陳嘉庚一生散盡萬貫家産
留下的不僅僅是
澤被一代代中國人的教育基業
他更用一生的嘔心瀝血
爲世人和後人留下了真正
“富可敵國”的精神財富!
重義輕利、公而忘私
誠實守信、嫉惡好善
剛健果毅、堅韌不拔
艱苦樸素、革故鼎新
直到今天
“嘉庚精神”仍是一面旗幟
激勵全世界的中華兒女
愛國報國、生生不息
“前半生興學,後半生纾難是一代正氣,亦一代完人”有一種精神叫陳嘉庚!
來源:微信公衆號“北洋之家”、共青團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