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1月25日電(記者王迪)大年三十,33歲的李德敬按照傳統,按由外到內的順序在家張貼年畫。最外面的大門貼武將,堂屋的門貼文官,臥室的門貼童子或仕女。
李德敬來自四川綿竹的一個年畫世家,90歲高齡的爺爺李方福是遠近聞名的年畫大師,每天一有空就提筆作畫;父親李道春承擔了主要的日常工序,常年在案前刻板和繪畫;李德敬跟著父親一起制作年畫,同時也負責自家年畫的推廣。
綿竹市是我國著名的“年畫之鄉”。李方福12歲就開始跟年畫打交道。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居住在農村的李方福常常淩晨四五點就起床作畫,一直畫到上午9點。9點過後下地幹農活,一直到天黑結束勞作,回家繼續創作。
綿竹年畫用墨線版印制輪廓,之後的流程全部采用手工彩繪完成。年畫藝人遵循“一黑二白三金黃,五顔六色穿衣裳”的口訣,意爲先印黑線版,然後用白粉填人物的手、臉及袖口、靴底等處,再用金黃色塗抹铠甲、頭盔以及其他金屬裝飾。之後就是用桃紅、洋紅、品蘭等色填充剩余部分。
曆經近80年的風風雨雨,李方福和年畫難舍難分。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他第一時間趕回家,從倒塌的廢墟裏搶救出一部分印版和年畫作品。
到2008年地震前夕,李家的年畫傳承只剩下李方福一人。因爲受到工業印刷品的沖擊,傳統綿竹木版年畫市場逐年萎縮。這場災難讓祖孫三代重聚,也讓他們重新審視年畫的傳承問題。
地震救災結束後,原本在浙江打工的兒子決定留在李方福身邊,幫他按照圖樣重新刻印木版。後來,孫子大學畢業後不久也辭掉工作,返川爲家傳的手藝出力。
2008年以來,傳統綿竹木版年畫的市場逐漸回暖。過去年畫生意跟著節慶走,如今,李德敬一家四季都能接到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近幾年還有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國的客人慕名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