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在日本東京的安倍晉三國葬現場。圖/視覺中國
9月27日,東京千代田區的日本武道館,在數百民衆的激烈抗議聲中,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的國葬如期而至。
81天前,安倍在奈良的一場競選活動中,當街遭遇槍擊身亡。事件發生最初,日本公衆最大的感受是對安倍遇襲身亡的震驚,以及對政府安保的不信任和憤怒。但當“安倍派”的執政黨政客與宗教團體統一教的關聯浮出水面後,怒火逐漸向安倍長期執政的自民黨和國葬計劃上轉移。
最新的一次民調數據顯示,超過60%的民衆反對爲安倍舉行國葬。而執意爲安倍舉行國葬的岸田文雄政府的支持率也隨之跌至新低。
“自民黨試圖通過國葬來鞏固統治地位,同時展開‘吊唁外交’,但隨著多國領導人宣布不會出席,以及民意的反響來看,現在這一切都事與願違。”高千穗大學國際政治學教授五野井郁夫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
破例舉行的國葬儀式
國葬前夕,整個東京已經處于最高安全級別,大量身穿制服的警察在舉行葬禮的武道館和主要交通樞紐周圍來回巡邏,會場附近的道路全天封閉,甚至各車站的投幣式儲物櫃也被密封起來,以確保安全。日本警視廳相關人士透露,本次國葬僅安保人員就超過2萬人,超過今年5月美國總統拜登訪日以及日美印澳“四邊機制”領導人舉行會晤時的安保人數。
盡管如此,當天在武道館附近的公園,數百抗議民衆手舉“反對國葬”、“邪教信徒”、“反對修憲”等標語,向武道館方向前進。
下午2時,國葬儀式正式開始。安倍遺孀安倍昭惠手捧裝有骨灰盒的木箱走進大廳,隨後首相岸田文雄及前首相菅義偉致悼詞。岸田文雄肯定了安倍在加強與美國、印度、澳大利亞等國外交關系上所做出的貢獻。他還表示,自己與安倍是生于同一時代的盟友,能以外相身份加入安倍內閣,他永遠引以爲豪,並會記住安倍所創下的政績,以安倍奠定的基礎,建立可持續和包容的日本。
約有4300人出席了本次國葬,其中包含700多名來自218個國家、地區以及國際機構的代表。整場葬禮持續約3個小時。
戰後以來,吉田茂作爲戰後日本第一任首相,重新確立了日本的國際地位,並將日本帶上經濟騰飛的軌道,在去世後破例獲得國葬禮遇。而55年後,執政黨再度破例爲安倍舉行國葬,卻在國內引發諸多抗議。
岸田文雄列出了爲安倍舉行國葬的四點理由:一是安倍執政的時間爲曆史最長,二是安倍創下許多政績,三是各國都表達了哀悼,四是安倍死于槍擊。岸田文雄稱,“這(國葬)將向國內外展示我國繼承和發揚安倍外交遺産的決心。”
針對日本國內出現的巨大爭議,日本前衆議員小池政就對《中國新聞周刊》解釋說,吉田茂作爲戰後日本第一任首相,爲其破例舉行國葬是在國民支持下,且國葬並不伴有宗教陰影。而此次,對安倍首相的功績評價存在爭議,同時對舉行國葬本身的正當性也有很大疑問。從公衆層面,他們反對的不是國葬本身,而是以國家爲主體、用公費舉辦國葬。
國葬儀式前一日,反對集會組織者藤田孝景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在沒有法律依據的情況下,將我們寶貴的稅款花在國葬上,是一種踐踏憲法的行爲。”
五野井郁夫也認爲,盡管安倍擔任首相長達8年零8個月,但關于安倍的政績評估並未塵埃落定,“森友學園、加計學園、賞櫻會”等醜聞無法因他的去世而被抹去。“關于政客的評價往往要在20、30年,甚至更久後才能做出,尤其在外交領域。”五野井郁夫說。
在小池政就看來,岸田政府執政根基不夠穩固,急于通過安倍遺産來加強,但現實並不如他所想。“安倍遇刺後,起初大多數國民都表示同情和惋惜,當時有理由相信國葬會得到民衆支持。但隨著暗殺背後原因不斷被披露出來,對自民黨和國葬的反對之聲越來越強烈,超出了岸田首相的預想。”
“吊唁外交”事與願違
近日出席聯合國大會期間,岸田文雄曾表示,這次國葬儀式將提供一個參與“吊唁外交”的機會:“配合國葬儀式,我將開展首腦外交。我願竭盡全力對各國禮數周全,提升對日本的信賴。”
但8天前,在倫敦舉行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國葬儀式,五百多名各國政要齊聚英國,一場盛大而莊重的高規格國葬,被視爲女王爲英國創造的最後一次“外交主場”。間隔僅一周舉行的安倍國葬的規格難與之相比,顯得冷清許多。
不僅多位國外領導人婉拒了日方的邀請,兩位日本前首相菅直人、鸠山由紀夫也都表示拒絕出席。“本次國葬決定未經國會充分討論,按過去案例判斷,我認爲舉行國葬並不合適。”菅直人辦公室指出。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9月22日宣布,日本政府向6000多名國內外政要發送了邀請函,初步統計,約有3600人確定出席。但從9月26日到場陣容來看,除了印度、澳大利亞、新加坡、越南、韓國、蒙古等有限的幾個國家外,多數國家的現任元首或政府首腦均未到場。美國派出的是副總統哈裏斯,而英國、德國、法國等歐洲大國派出的是已經卸任的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
在國葬舉行之前,七國集團(G7)領導人中,僅有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表示將會出席,但在國葬開始前兩天,他以國內遭飓風“菲奧娜”侵襲需要加緊應對爲由,臨時改變了計劃。
五野井郁夫認爲,2000年,前首相小淵惠三的葬禮上,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還親自趕來出席,而此次拜登總統剛剛出席過女王葬禮,卻缺席安倍國葬,這對日本國際形象是非常有破壞性的。此外,多國領導人拒絕出席國葬,也顯示了日本國際地位的下降。
但五野井郁夫同時指出,日本政府也並沒有爲“吊唁外交”做好准備。2005年的羅馬教皇葬禮上,歐美國家均是時任總統出席,日本派出的是低級別的首相助理。2019年法國前總統希拉克的國葬上,日本也僅派出了駐法國大使木寺昌人。希拉克生前曾訪問日本40多次,但當時作爲首相的安倍卻沒有出席。今年5月,阿聯酋總統哈利法去世,日本也僅派出自民黨幹事長甘利明作爲岸田文雄特使出席葬禮。
“從各個方面來看,浪費國家數十億元開支的‘吊唁外交’並沒有起到成效。”五野井郁夫認爲。
支持率逼近“危險水平”
在日本國內,爭議的焦點主要在于這場葬禮的高昂開支。日媒援引英國《每日鏡報》的報道稱,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國葬耗資約800萬英鎊(約合6115萬元人民幣),而根據日本政府的推算,安倍國葬預算高達16.6億日元(約合8257萬元人民幣)。還有質疑聲音稱,安倍國葬儀式的實際花費金額可能比這還要多,因爲東京奧運會的花費就是日本政府預估花費的兩倍多。
小池政就表示,因人口負增長、需求下降、政治議程阻撓了産業升級,日本現在面臨著嚴峻的經濟挑戰,民衆正飽受通脹困擾,面對不斷上漲的食品和燃料價格。自安倍執政以來,日本政府和日本央行采取更簡單和膚淺的金融寬松方式以維持經濟增長。但現在,日元出現曆史性貶值,進一步推高了進口商品和能源價格,造成貿易赤字,而貿易赤字則會損害日元聲譽,導致日元進一步貶值,從而形成了惡性循環。
除此之外,公衆的抗議還源于自民黨與“統一教”的密切關聯。《朝日新聞》與共同社的一項調查披露,受訪的381名自民黨國會議員當中,最少有146人與“統一教”有關系,占比高達38%,其中僅“安倍派”就有39人。
8月10日,岸田文雄緊急宣布對自民黨高層進行人事調整,並重組內閣,有7名和“統一教”有交集的閣員被替換。但重組之後,新內閣仍被發現有至少5人與“統一教”存在關聯。
小池政就認爲,這次內閣改組,並不能消除國民的不信任感,而對自民黨內“安倍派”的削弱,還構成了對前首相的失禮,極有可能招致保守派人士的反對。
內閣重組一個多月後,日本時事通信社16日公布的民調顯示,岸田文雄內閣的支持率繼續下滑,較8月大跌12個百分點,下滑至32.3%,創下岸田自去年10月上任以來的新低。不支持率則升至40%,較8月上升了11.5%,首次超過支持率。
有分析稱,如果日本首相支持率降至30%的“危險水平”,將意味著岸田政府推動政治議程時可能會遇到阻礙。
在小池政就看來,目前如果岸田政府想要逆轉支持率下跌的趨勢,就必須解散統一教會。“但在實際操作上,這幾乎沒有可能。”小池政就說。
作者:鄭立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