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爲何爆火#
導語:你說它像《1988》也好,你說它最後依然是俗套“兄妹戀”也罷。但從前10集的觀感而言,這部主攻家庭、親情的《以家人之名》依舊輸出了不錯的價值觀、新穎的理念甚至不那麽讓人討厭的生離死別。
兩個男人三個孩子組成了一個奇怪但異常溫馨的家庭,或許母親的缺位讓這部劇會成爲一部分“女拳”炮轟的對象,但我想理智的女性看到這裏應該會有所思考,而不是無病呻吟。
因爲劇中的兩位父親並非毫無過錯的感情受害者。李海潮一直以來自責于當年同意妻子生下孩子的決定,淩和平起初也是一個事業心大于家庭心的大男子主義。種種機緣巧合,也可以說是家庭變故讓這兩個男人走到了一起,在雙方都無意再婚的前提下碰撞出了家庭的火花
李海潮樂觀、細膩、耐心且做得一手好飯,讓他迅速在這樣一個新家庭中偏向了“母親”的位置。而淩和平大度、熱心腸且事業心重還是一個好民警,讓他在這個家庭中偏重于“父親”的角色。我們看過很多女性或男性獨自撫養子女的感人故事,但這樣一部由兩個父親共同撫養三個孩子的故事還真是活久見,更重要的是讓觀衆看到後並不反感,反而會津津樂道。
因爲孩子心情不好,兩個中年男人還會時常出現老夫老妻之間的“打情罵俏”,最後往往是李尖尖同學用逗貧或者假裝生氣來和解。
面對淩和平前妻的不停出現,李海潮還會露出吃醋的表情,用“我一個外人管不著”來試探他在淩和平心中的低位。而當淩爸讓李爸少做點菜的時候,李海潮還會急眼:“我除了做飯還會啥,我就希望孩子吃了我的飯心情能好點。”隨後,淩和平立馬作降,繼續剝豆子,晚飯後還會洗碗、捶背頻繁獻殷勤。
就是這樣一個狀態,讓本該不幸的兩個家庭迅速扭轉局勢,甚至在一個階段會讓孩子們忘記母親缺位帶來的原生痛苦。每天放學都有熱乎的飯菜等著自己,每頓晚飯都是五個人在一起歡聲笑語。從理論意義上這樣一個家庭依舊是完滿且幸福的。也就是兩位父親的影響讓賀子秋和淩霄兩個男孩子很早就學會了承擔和付出,也讓他們對這個家尤爲珍惜。
當然,這不是一個只有烏托邦家庭的影視劇。
當缺位的母親陸續出現時,這個家庭本身的缺陷也就被無限放大。父親能做的畢竟有限,母親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依舊不能被完全忽視。
陳婷的出現讓淩霄內心無比矛盾,他恨這個女人,他恨這個曾經因爲自私而放棄自己的母親,但她終歸是流著同樣血液的母親。當母親因爲車禍需要長期複健的時候,他還是承擔起了一個兒子的職責,選擇在新加坡讀大學。但另一方面,他卻要長時間離開一直陪伴自己的兩位父親,小哥和妹妹。家庭組成的複雜讓他不得不顧此失彼。不過他的這個決定顯然是兩位父親潛移默化帶給他的內在品格:面對新妹妹的耐心、細心是來自于李爸;面對困難的擔當和主見來自于親生父親。
同樣,賀子秋出國留學的決定也是無比矛盾。一方面他思念自己的母親和父親,一方面他又無比怨恨抛棄自己的父母,當自己的親生父親出現時他的憤怒是與生俱來的,不需要理由,不需要解釋,不能因爲骨血而放棄怨恨,這種憤怒是被抛棄多年的壓抑,是對自己將要被奪走幸福家庭的憤懑。而他爲了讓李爸減輕負擔,也爲了今後自己出人頭地回報這份天賜的美滿家庭,他選擇了短暫的分別。
兩位父親同樣不舍,就好像自己身上的兩塊肉被割下去一般痛苦。但他們知道自己當初組建這樣一個家庭的意義,不是強迫這些孩子一直陪伴自己,而是這些孩子用自己的快樂填補了他們的人生空白。分別當然不舍,但看到孩子成爲了敢于擔當的大小夥子,那種自豪也是發自內心的。
兩個男人同樣可以給予孩子完整的家庭,完整的教育,完整的幸福!
我們的影視劇總是局限于離婚、再婚給孩子帶來的影響,也不停地用女性視角來解讀離婚和再婚的女人。卻沒有一部去深層次關切男性在其中受到的影響和轉變。男性角色始終被貼上‘渣男”“大男子主義”“不關注家庭”等等不好的標簽,反之,又會被過分貼上“偉岸”“無私”的大標簽。
而《以家人之名》中李海潮和淩和平這樣兩個男性角色恰恰反其道而行之。他們自身有難以改變的缺點,但他們並非一成不變的符號。因爲三個孩子,他們學會了彼此溝通,彼此包容。因爲相依爲命,他們學會了彼此照顧,彼此發泄。這都是在上一個家庭中兩人不具備的特質,因爲這樣一個特殊的家庭而給予他們的巨大改變。
所以,這一對“爸爸CP”真的好看,他們有趣,有愛,有擔當。不是說什麽劍走偏鋒賣中年腐,而是這樣一個家庭狀態讓人看著舒服,看著開心,看著入戲。
在全民都在爲姐姐、阿姨站台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應該把更多藝術視角投向更多的男性角色,看夠了“乘風破浪的姐姐”也該看看這一對“打情罵俏的爸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