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與中日韓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AMRO)發布報告稱,2020-2030年,中國企業債務占GDP的比重將達200%。建築、房地産、采礦、鋼鐵等領域未來將存在較大風險。國企債務將可能是中國經濟的“灰犀牛”。
《財經》記者 降蘊彰/文 王延春/編輯
8月28日下午,東盟與中日韓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AMRO)發布的調研報告稱,截至2016年末,中國企業債務占GDP的比重爲155%,預計在2020-2030年,中國企業債務占GDP的比重將達到200%。從整體上看,中國政府、企業的債務是處于可控範圍之內,但在建築、房地産、采礦、鋼鐵等領域,未來將存在較大風險。
中國債務問題主要是集中在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常務副院長、清華大學中國財政稅收研究所所長白重恩分析表示,現在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還在用強有力的手段幹預企業與銀行之間的債務問題,這樣導致的結果是:從表面上看,短期內把一些可控的債務和金融風險解決了,但實際上卻是將風險後移了,未來國企債務和金融風險可能會加大。“國企債務將可能是中國經濟裏最重要的‘灰犀牛’。”
白重恩認爲,真正解決國企和地方政府債務問題,關鍵是要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政府盡量減少對企業幹預,這樣在十年內,一定能夠找到一個比較穩定的路徑能解決國企和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
中銀國際研究公司董事長曹遠征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去年下半年以來,隨著鋼鐵價格的上升,整個鋼鐵行業情況大爲改觀,鋼鐵企業債務已經得到有效緩解,風險也隨之大幅降低。
房地産等行業風險較大
AMRO是10+3成員共同成立的地區性國際組織。最初于2011年4月以有限公司形式成立,總部位于新加坡,主要負責監測區域及10+3成員宏觀經濟和金融運行情況。2016年2月9日,AMRO正式升級爲國際組織。
根據該機構調查研究,從2008年爆發金融危機之後,中國債務占GDP的比重開始急速攀升,但現在尚處于可控範圍之內。在中國債務中,企業債務占比已經超過50%、政府債務占比大約是17%、居民債務占比大約是18%。從目前來看,中國債務最爲嚴重的是國企債務沉重問題。造成國企債務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中國經濟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國企,國企能從銀行非常容易地拿到貸款”,貸款利率又偏低,而且國企效率又很差。按照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未來中國經濟增長速度越快,國企債務累積的問題就越大,由此帶來的金融風險也在增大。
AMRO的Chaipat Poonpatpibul教授告訴《財經》記者,中國債務風險主要是集中在由投資爲導向的行業裏,比如,現在國企和地方政府對公用事業、交通、房地産、建築、礦業的投資都非常高,相應地,在這些行業的債務增長也非常快。現在債務累積沉重、風險最大的是房地産業、采礦業和建築業。這三個行業的走勢非常相似,杠杆率不斷上升,利潤率不斷下降,企業資金償付能力也在不斷下降。
Chaipat Poonpatpibul教授說,就中國制造業整體而言,杠杆率是在不斷下降,但在鋼鐵、煤炭等行業仍存在較爲嚴峻的債務風險問題。不過,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研究員羅平、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秘書長溫信祥認爲,分析行業未來債務風險問題必須結合整個宏觀經濟走勢,鋼鐵、煤炭等行業的走勢是有變化的,比如,前兩年鋼鐵行業是高風險行業,但現在情況已經變好了。曹遠征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對鋼鐵、煤炭行業的走勢,也表達了相近的觀點。
AMRO的調研還表明,現在建築業、房地産業、采礦業等風險行業的融資和貸款,主要是來自一些小的銀行、影子銀行和債券基金,未來這些機構發生金融風險的概率較大,而像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這六大銀行,則基本不會發生金融風險。
根源在于資源錯配
白重恩、曹遠征等專家認爲,在短期和中期內,國企債務問題不大可能引發大的金融風險,但是爲了遏制國企債務引起的行業風險及維護金融穩定,相關部門必須采取切實有效的防治措施。
白重恩對《財經》記者說,現在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還在幹預國企債務問題,一些小的銀行普遍缺乏獨立性,比如當地方政府要求銀行給“僵屍企業”繼續貸款的時候,銀行還是要遵從地方政府的意願來放貸,這就導致國企債務潛在的風險加大,實際上是將風險後移了。由此使得國企債務和金融風險問題變得更爲複雜。
白重恩對政府主導的資源配置、處置國企債務有一個形象的比喻,他說現在很多國企是患了“心髒病”。爲了防止國企“心髒病”突發,政府采用各種各樣的手段,開出了多種類型的藥,使得患“心髒病”的國企在短期內不發生危險,但是由于長期過量服藥,卻把這些國企的“肝”都吃壞了,又患了其它更爲嚴重的病症。政府不能在資源錯配的前提之下,真正解決日趨嚴峻的國企債務和金融風險風險問題。
去年以來,政府主導的鋼鐵、煤炭去産能有的地方暴露出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比如,一些地方政府在鋼鐵行業去産能過程中,人爲地影響了“僵屍企業”的出清。在鋼鐵行業去産能預期的催化下,鋼鐵價格出現了高漲,留下來的“僵屍企業”死而複活,但同時卻增加了建材、化工等下遊行業的成本,擠壓了下遊行業的利潤。在鋼鐵市場總需求並沒有明顯提高的情況下,這種價格傳導,極有可能催生出成本推動型的通貨膨脹。
現在地方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存在不少問題。從2013年開始,每年的基建投資增速都在20%左右,今年上半年基建投資增速是22%,是固定投資增速的2.5倍,這無形中也爲國企創造了很多投資機會。
白重恩、曹遠征認爲,要真正解決國企債務問題,關鍵是要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盡量減少政府對企業的幹預,推動國企提高效率。中歐-世界銀行普惠金融中心主任王君補充表示,解決國企債務問題,尤其不能忽視制度問題,制度問題不解決,國企債務問題長期得不到緩解,去杠杆也就很難取得實質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