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era.er no.079
01
阿裏-德博能 Ali Dehbonei 和他的設計
法國注冊建築師,畢業于巴黎建築學院,擁有30余年工作經驗。Archi FED合夥人,主創建築師,是交通建築和規劃專家,擅長交通樞紐建築,大型公共建築,超高層建築,城市設計等,是巴黎Villejuif站,波蘭羅茲高鐵站,瑞典延雪平站主創,上海南站項目負責人,香港九龍樞紐站業主顧問, 大巴黎交通樞紐項目重要參與者。
阿裏認爲,城市交通樞紐項目,尤其是火車站,就像一個城市的肺,是城市內外人員和物資流動的重要樞紐。同時,其形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外來人員對于城市的第一印象,要因地制宜,突出體現城市的特征,並且符合該地塊周邊的具體情況。城市交通樞紐,不應該像一個盒子一樣生硬的擱置在城市中,它應該是融入城市中,通過空間的穿插,廣場的設置,交通的互通,與城市的生活發生更密切的關系,而非單純的交通疏散功能。
尺度感非常重要,平衡也很重要。要符合該區域的規模、現有規劃和密度。在中國做交通樞紐,大多數時候是新建,周邊的約束條件較少,不像巴黎,周邊環境很複雜。做設計的時候,要在新建交通樞紐的流量,和周邊環境現有的交通狀況中,尋求一種平衡,不謀求“最大”,只尋求“最適合”的尺寸。
阿裏參與了“大巴黎Grand Paris”軌道樞紐工程,該項目爲巴黎城市的兩條環線,軌道總長262km,總計有67個站點的設計,阿裏參與其中的重要的12個站點設計,項目開始于2014年,將于2035年全部竣工,持續20余年之久。該大型項目分爲多個階段,分期舉行。前期爲可行性研究分析,根據不同站點的情況,分類研究,將站點分成不同規模和形式,換乘或者單線,高密度區域或者低密度區域,在原有線路之上或者另辟地塊新建,甚至一些有綠化保護要求的區域。每個站點目前在不同的階段,有些在前期研究,有些在施工中,最早的將在2024年竣工,爲奧運會開幕做准備。這些站台多數是地上建築,地下軌道的深度從地下22米到54米不等。
巴黎現狀是所有的軌道交通都過度負載,所以大巴黎軌道樞紐工程勢在必行,是解決市民,城市甚至國家需求的重要項目。每個站點需求不同,有些是古建築保護區域,需要使站點盡量弱化,隱形,通過花園,地下廣場的方式;有些需要滿足周邊科技園區的交通需求,有些需要滿足整個城市重要流量的交通需求,所以依據不同需求做前期研究顯得非常重要。
地鐵隧道往往在地下20多米深,如何既要考慮城市界面的主立面的效果和形象,同時,使乘客不感覺步入地下這麽深的時候感覺太壓抑,空間層次的構建,是我們面臨的最大的挑戰。我們嘗試把光線引入地下甚至到達33米深度,通過創造標高以下的室外廣場,市民和乘客可以從地面走到室外廣場,然後進入站點,這樣可以降低在地下的壓抑感,同時使站房的正立面形象突出。
有一些站點,周邊有保護建築或者綠化公園,我們會在這個方向的界面,設置玻璃幕牆,打開視野,將外界的景觀引入。在梳理地下空間的時候,碰到一些結構性的梁柱,我們會結合建築空間,使之幻化爲空間的組成部分,使結構功能也成爲裝飾功能。往往,我們跟業主闡述了設計理念,業主非常認可,然後要求建築師合作方,只做地上的造型部分,地下空間完全遵循我們的設計理念。
阿裏認爲,TOD帶來區域的振興。新建站點,是個有向心力的核心,對周邊有吸引力,周邊新建了商業,辦公,酒店,設施逐漸完善,形成生活圈,吸引了人流,一個區域就孕育、振興、發展起來了。
設計出發點和重要原則,是梳理流線。不同標高的人流如何能順暢的流通,火車,地鐵,公交,城市設施,商業,以及與周邊城市公園、廣場的結合、從乘客的體驗感和舒適度出發,從他們的角度,考慮最順暢最舒適的體驗。在設計的時候,作爲乘客自身來體驗,把自己當作乘客本身,尋求最舒適,最便捷,最省體力的流線,爲自己節約每一步。交通樞紐能順利運轉,城市也能順利運轉。它像城市的肺一樣,完成物質內外順暢的交換。
同時站台的門面工程也是我們非常關注的方面。火車站是一個城市的形象,要大氣,寬闊,有感染力,要有包容的胸懷,迎接著全國各地的人們到訪,我們建議設置站前廣場。花園,火車站立面,站前廣場,人流組織,是最關鍵的幾個要點。我們需要謙虛,去傾聽使用者,了解真正的問題和需求,然後想辦法去解決。
02
專訪Ali
[青]:爲何法國的交通規劃廣受世界認可?
Ali: 法國的交通規劃設計並非最大最多,但是,我們善于研究,總結,發掘新的解決方案。在法國,人們熱衷于乘火車出行,這是他們習以爲常的交通方式,是首選。1990年以前,交通樞紐大多數是基于現有地段,沿著已有的線路來建造,解決交通問題,往往會布置在市區中心。1990年之後,出現了一些新的建設模式。離開原有的發展好的市中心一段距離,在新的開發區域建造新站點,然後圍繞站點,進行新的建設,形成新的開發區域。城市的擴張和發展,往往也是沿著交通線路發展的。
雖然TOD這個概念是美國提出來的,不過法國很早之前就已實現,近年來開始深入研究,嘗試,實踐,是逐漸在實踐中去形成的,而並非突然進行研究,突然形成一種新的詞彙,說法,和理念。不光研究軌道交通站點的發展,我們也研究新的機場,以及在機場周邊區域的發展。我們不紙上談兵,而是在幾十年的實踐中去進步,改善,發展。隨時調整,與時俱進。我們發現,很多TOD的發展,是單獨發展周邊的建築,建高樓,商場,並沒有跟軌交本身發生緊密聯系。建設規模並不是關鍵,關鍵在于各項城市功能間關系的緊密程度,因地制宜。
中國發展很快,所以能夠很快的發現問題,糾錯,調整,提高。而在法國,一個項目的建成以及投入使用需要很多年,也就是說,很多年之後才會有一點變化,你才會發現問題,再去調整,節奏太慢。問題的發現也滯後了。較早發現問題,對解決問題,對提高技術,改進設計,是很有幫助的。對建築師的進步也有很高的實踐意義。建築師能直面問題、並解決問題。
歐洲和中國的乘客乘車習慣的不同,也導致歐洲的火車站,和中國的有很大的區別。在歐洲,人們往往只提前10分鍾抵達,所以站台內不需要設置大量的候車區,中國的乘客往往提前半個小時甚至更早到站。所以空間布置,建築形式,都隨之不同。
[青]:香港、首爾、巴黎、紐約、中國的空間形態的區別
Ali: 香港的發展,非常3D, 往空中發展,建築高、密度高,空間十分緊湊經濟。所以軌交線路需要和建築從空間上進行深入的穿插,盡可能節約空間,形成高效的交通體系。
首爾,很2D。空間較大,地塊較大、並不十分緊湊經濟。相對來說,交通樞紐不需要那麽緊湊,占的空間可以比較大,流線相對較長。
巴黎整體的密度也很高,雖然建築不高、但建築密度很高。巴黎的交通系統很複雜,很多層次,地上建築基本很難改變,被建築的保護委員會嚴格保護,地下交通只能往深處發展,層次非常豐富,有老的地鐵線路,有新建的,往往很深。所以要以自然光的滲入,識別性高的空間和步行流線,商業的伴隨等方式,來解決外來人員産生的迷失感。
紐約的空間感受,建築很高,但是建築密度較低。交通樞紐的壓力也比較大,但不像香港那麽的緊湊的垂直發展。
中國很多軌交項目都是新建的,其實限制條件較少,如果能很好梳理周邊交通環境,可以形成非常好的城站相連。TOD關注的不僅是樞紐站和城市的銜接,也是站房內本身的城市功能。站房不僅是交通空間,也應該是城市空間。巴黎市中心的幾大站房,餐飲,商業對外開發,不乘坐火車和地鐵的人,可在此消費,約會,或穿行。巴黎著名的星級餐廳“藍色列車”就在巴黎裏昂站內。我期待,繼上海南站以後,能和我的中國同行,以及鐵路業主共同思考,實現TOD小至站體內,大至周邊區域的共同發展。
[青]:參與雄安的城際站項目,談談對于雄安這個項目的理解
Ali: 對于雄安城市的規劃和定位,從政府的角度來看,他們已經做了很多研究工作,有較明確的指導方針、定位。所以我們要做的,並不是從“0”開始琢磨,而是根據政府的要求,在現有的城市規劃、現有的任務書基礎上,針對要求,去完善,提高。我們這次參與的競賽,設計理念也是增加站點與城市的互通互動,增加相容性。跟波蘭Lodz項目一樣,我們面對的問題和挑戰是,不讓站房做的太高,我們要把城市引到站前廣場,也把站前廣場,把車站推到城市面前。不要讓兩者生硬的相接,而是穿插交互。
[青]:如何看待自己過往的職業生涯
Ali: 回顧自己30年的職業生涯,當初並未預見,自己會有這麽多到各個國家參與不同項目的機會。我是個開心的建築師。並不是說,有多高的報酬,而是參與到自己喜歡的項目中,扮演了合適的角色,看到項目順利發展,包括中東,印度,新加坡,中國,韓國,歐洲。來這裏做項目,並不是自我標榜我們就是知名專家,而是,我們是帶來了相應的經驗,並且認爲可以很好的應用在諸個項目中。我很高興能和Archi FED的其他成員,和總經理于蓉Fleur des Diguères,設計總監郭芳共同合作了那麽多項目,並且繼續合作。我們在團隊的溝通中,都是非常建設性的,都是踩在彼此的肩膀上,集思廣益,彙聚各方的智慧。
阿裏作爲國際金融論壇(IFF)永久會址建築方案國際競賽的評審委員會評審組專家之一
[青]:對年輕建築師的建議
Ali: 作爲巴黎ESA建築學院碩士答辯及文憑專家評委,作爲年輕建築師的導師,我經常對年輕建築師說,做你自己的設計,絕不拷貝別人的設計。也許抄襲別人的設計,能很快得到很好的結果,短時期可以得到一個不錯的作品,但是,這不是你自己的設計和成長。你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也許項目很小,也許進展很慢,但是,它是你自己的設計。
要保持自己的個性。在20-30歲的時候,保持耐心,不要著急,沒人能輕易很早的成功,時間會慢慢給予你所想要的。在這個階段,要積累,強化自己的個性,要有自驅力,要有開放的心態,找到最好的自我的狀態。天賦很重要,但是日積月累的通過項目去積累,更重要。不要急躁,靜心去學習。
對于現在的年輕建築師來說,問題不在于缺乏信息,問題是,資訊太多,如果懂得有效的篩選,從紛繁複雜的信息汪洋中,提煉關鍵信息,找到關鍵問題。太多資訊其實會淹沒真正的本質。400頁的文本不代表就是最好的項目,它未必好過50頁的文本。
03
Ali 過往代表作品和設計理念
LODZ Pologne 波蘭羅茲高鐵站
方案主創(委托方:法國國營鐵路集團systra工程公司,結構設計:MAP3)。
完成時間:15 年 12 月
8條軌道,公交,有軌電車。建築面積爲 7萬平方米。半地下。設計客運量 1200萬人次/年。位于波蘭第三大城市羅茲市中心,旁邊有個深受市民歡迎的公園。線路深入地下18米。我們從地面,緩坡下降,形成站前廣場,直到地下8米,同時形成了車站的主立面。立面指向城市中心的方向。站內地下8米是公交換乘站,人們從地下18米火車到達。在站內,人們不會感覺太黑暗太壓抑,因爲通過天窗,光線射入室內。
ONGOPING SWEDEN瑞典延雪平火車站
面積爲 1.5 萬平方米,國鐵和 2 條地鐵線,公交相連接,爲城市樞紐站。
2016 年 10 月完成。
(委托方:法國國營鐵路集團systra工程公司;工程設計團隊:EGA)。
設計客流量:500萬人次/年。
設計理念是采用簡單的設計手法和結構,就像城市的巨大的家具。火車線路是地上的,我們要允許線路兩邊的城市的人員的流動,還可以跨過站點,到城市另一邊的湖邊,而非阻隔一分爲二。
VILLEJUIF樞紐站,法國巴黎南部
兩條地鐵線換乘。位于地下54米。
面積2.5萬平方米。完成時間2014年11月。
方案主創(委托方:法國國營鐵路總公司systra工程公司)
VAL DE FONTENAY
方案主創(委托方:法國國營鐵路總公司systra工程公司)
完成時間2019年10月。
樞紐站爲大巴黎的一重要樞紐站,位于巴黎市東側。樞紐站位于地下29米,2條地鐵線換乘,2條巴黎城際列車(輕軌RER),同時連接有軌電車,公交。面積爲4萬平方米。
海口江東新區規劃
主創,負責交通網絡,樞紐設計
背景:中國第一個自貿港、花園新城、濱水城市、海綿城市。
設計特點:自然環境環繞圓形城區,放棄讓城市無限擴張的橫平豎直的陳規城市肌理,而確保自然生態環境。
交通設計特點:連接機場,城市快速道路,確保生態環境及網絡圓形片區內的慢速,步行,生態交通。
上海奉賢南橋新城(含地鐵交通)規劃及城市設計
占地15,06 公頃,建築面積 90 萬平方米
功能:城市綜合體:公寓,辦公,商業
內容:規劃,城市設計,景觀設計,交通樞紐及會展中心,博物館等公共設施設計。
完成設計:2017 年 6 月
本項目位于上海市奉賢區望園路地段,地形爲長條型,公交樞紐站。
突出適合現代大都市等特征:地下樞紐中心,會展中心。以景觀爲紐帶,帶來創新的居家與辦公的和諧共處。從樞紐中心的下沉廣場,到地面的溪水相伴的景觀步行廊道,廣場,綠地,到建築基座三層共享辦公空間的立體花園連廊,使在此處居家或工作及過路人,打破傳統的生活工作方式,充分享受設計帶來具有時代感的高密度建築群中的城市生態環境,城市中的田園風光。
交通設計特點:快速,慢速道路層次分明,公交站點和軌道交通最佳銜接,地下30 米樞紐中心與會展和商業,景觀下沉廣場直接相連,名副其實的站城一體。
上海南站
合作方:ECADI華東院,結構設計:MAP3。
上海南站爲國際上第一個圓形鐵路站房,是傳統站房正面背面理念的突破。面積爲10萬平方米。設計完成爲2003年
Ali 爲項目負責人,從創意草圖的深化到施工圖設計,駐場在合作單位上海華東院進行設計,與各專業配合,同業主交流等,全面負責。
法國巴黎左岸國際圖書館Massena地下樞紐站
面積2萬平方米,完成設計1998年10月。
此項目爲建築技術突破地下樞紐空間,上蓋建築
Ali時任法國國營鐵路總公司設計公司項目專家,全程設計核心負責人,進行建築設計與結構,消防,設備等專業的配合。
阿裏有著法國人的紳士風度,彬彬有禮,輕聲細語,很謙遜,始終保持微笑;著裝一絲不苟。他已經往返中國150多次了,曾常駐中國參與多個項目,和中國團隊緊密合作,算是半個中國通 。當他漫步在和平飯店的時候,當他品嘗本幫菜的時候,眼睛中仍然會有一種探索的驚喜的眼神。我覺得,一方面,有創作欲的建築師會始終對事物抱有好奇心和探索欲,另一方面,是中國文化的魅力,和他對中國的熱愛,才吸引他如此不厭其煩的飛到中國來。阿裏在中國有衆多朋友,友好的中國同仁肯定也是那150次往返的吸引力之一。
阿裏和崔恺院士
左起:Ali Dehbonei
中間:青年建築記者 “那小海”
右邊:Archi FED 總經理 于蓉
– END –
圖片由Ali Dehbonei提供
圖片版權爲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時機d.e.r第七十九期完美落幕。更多資訊,敬請關注時機d.e.r專訪。
時機時機APP,一個提供全設計師行業的綜合服務平台。集頂尖設計公司、設計師、留學生等時代創意人才聚集中心。它可以精確、高效地將設計師與需求方對接起來,以大數據爲手段、以各取所需爲驅動、以自我實現爲效率,通過興趣、特長、資源在平台上展開分享合作,在實現企業日益碎片化需求同時,幫助每個人實現自己的價值,獲得實際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