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起風涼,但蘇州很熱。
近日,《上海大都市圈空間協同規劃》公布,中國最大都市圈“路線圖”新鮮出爐,蘇州出衆亦出彩。綜合性全球城市的定位、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世界曆史文化名城等標簽加身,加之空間距離最近滬的地理條件,蘇州妥妥是“都市圈”副班長,也是江蘇“入圈”城市首席。
走過百年探索路,振奮40年進取心,蘇州再次邁向高光時刻。
蘇州萬衆矚目,蘇州的發展之路需要梳理。一個在近代退出頂流,沒有像樣工業的城市,是如何默默爬坡過坎,鍛造爲明星之城?
一、蘇州耀眼,園區有光
秋日晚,明月高懸,古城照例迎來新夜,園林溫柔靜默,北寺塔壯闊聳立。視野向東,金雞湖燈火迷離,東方之門璀璨氣質盡顯,香衣魅影掃過夜幕,天空拂過盛大的風……樓高金雞月,門對東方潮。盛世江南之蘇州畫卷緩緩打開。
蘇州的實力源于高貴迷人的古城,也源于鼎盛發達的新城。蘇州工業園區就是其中最耀眼的明星。
旅居蘇州多年的新加坡作家、企業家蓉子說:
蘇州園林固然美,蘇州園區更傾城
沒有人會否認園區的好,園區的好數不清。
從引進外資體量到進出口數字,園區一貫高質量;
從最高樓天際線到億元稅收大樓數量,園區獨領風騷;
從上市企業到産業創新集群,從金融密度到創投指數,園區幾乎每一項都傲視全域;
從産業韌性到宜居環境,園區要風有風要雨得雨;
園區能讓考研名師張雪峰舍京城而投奔,也可以吸引著名經濟學家任澤平置業落戶。
園區人介紹自己這樣說,我來自蘇州,但我住在蘇州工業園區。
蘇州大學商學院教授王俊在朋友圈表白,他們全家傾其所有在園區湖東落戶,幾年內見證了城市街面從少人行走到車燈輝煌的園區速度。
市民的獲得感顯然是對這片區域的最大褒獎。
但這些局部閃光點的簡單相加,不足以說明園區對蘇州的貢獻。
我們需要一個整體性的思路觀察蘇州和園區的關系,這對蘇州非常重要。
二、從城市進化看園區角色
說到園區對蘇州的最大貢獻,可能意見多元。這樣的思考並非凡爾賽式的自誇,而是抓住本質、明晰長板,聚焦未來,讓蘇州走得更遠。
在我看來,園區對蘇州的最大貢獻是幫助蘇州完成了城市定位的進化叠代,奠定了蘇州城市現代化的基礎,爲蘇州搭上長三角城市群裂變浪潮做好了物質和心理准備。
亞裏士多德說,人們來到城市是爲了尋求更美好的生活。城市是人類的集體發明,承載著美好生活的希望,城市的原始功能是堡壘和集市,象征安全、繁榮的基本需求。
幾千年來,城市從古代跨越至近現代,又從商業-手工業城市發展至工業城市以及文化城市。
每一個時代都有幾座城市稱雄,哺育文明,興盛國家;每個時代的終結也都伴隨幾座城市的落幕,燈火熄滅,斷壁殘垣。當我們懷想文藝複興,我們看到了佛羅倫薩;當我們愛上巴洛克,你必須走一次巴黎。
從古至今,城市競爭的賽道都是高度白熱化的,天災、戰爭、河流、外交關系、商業政策、君王喜好諸多因素,導致城市命運沉浮不定。蘇州是長三角城市群的幸運兒,曆經多次大分流,先後跨越了運河時代、太湖時代,挺起唐宋強盛,標新明清繁華。
不幸地是,蘇州遺憾地倒在現代城市的入口,19世紀中期,惜敗于世界經濟沿內河運輸跨向大洋縱橫的風口浪尖。從長三角的版圖看,中國經濟的重心從蘇州東移至上海外灘不過100公裏,但是對愛護守望這座曆史名城的人而言,這是何等漫長的150多年。
新的時代,蘇州需要適應新的角色,也要找到一個支點挑戰自己。
曆史充滿了巧合。
三、園區賦能,蘇州城市進化三步走
1000年前,歐洲中世紀最爲發達的城市是威尼斯,1225年,威尼斯在城市內開辟了世界上首個專業的工業園,用于制造當時最爲寶貴的工業品玻璃器皿。威尼斯創新了城市功能,澤被後世。近1000年後,在東方威尼斯蘇州,誕生了中國版圖內的明星園區:蘇州工業園區。
也許幕後還有很多戲文,但我們看到了台前的故事。在高層點頭之後,新加坡資政李光耀和蘇州老市長章新勝的心心相惜,孕育了蘇州工業園。
時年1994,在一片荒丘田坡,中新兩國領導人下鏟培土。在他們不遠處,是豬舍雞圈的喧鬧不絕于耳。
彈指間越過的近30年時光,蘇州經曆了三輪城市進化。
憑借上世紀80年代,蘇南鄉鎮企業原始工業革命的技術積累,蘇州得以在九零年代承接世界性的産業轉移熱潮,園區、昆山成爲蘇州招商引資的重要平台。
從90年代中後期至2012年,蘇州成功地從傳統消費型城市轉型爲工業城市,蘇州在世界供應鏈體系中紮根落腳,初步打造了産業集群。
在那個年代,園區的鄰裏中心和摩天輪是一代蘇州人可以奔赴的遠方,園區操流利英語的白領是城市偶像。
在這一時期,蘇州以現代眼光眼光打量城市,城市規劃意識萌芽,城市功能有所創新。最顯著標志是,90年代中後期,蘇州打破150年的沉寂,破土動工大規模城建潮,幹將路從無到有,環城高架路起步,在古城外圍劃下一個圈,迎接滾滾而來的車流。
2012年至今,蘇州城市走出第二步進化,蘇州從一個初級工業品的生産基地成長爲國際知名的産業名城。
2012年,時任蘇州領導系統性地重置了蘇州,亮出了一核四城規劃,是今日蘇州空間重構、資源重組、品質重塑之先河。從那時起,蘇州大大強化了城市商務功能、科創屬性、生態底色,中環建設一氣呵成,昆山、常熟兩個縣級市布局城市高架,令人驚歎。
園區作爲東部商務區出現在世人眼中。CBD中央商務區概念剛剛在神州興起,彼時,園區的建設成果已獲肯定。園區最令人稱道的經驗不僅僅是招商引資,而是一張藍圖幹到底的規劃理念,園區最令人贊許的地方在于産城融合。園區經驗走遍神州,當然也左右了城市建設。
這一時期,園區湧現出了以蘇州中心、誠品書店爲代表的優質商業體。園區成爲事實上的蘇州金融中心、商業中心、産業中心。值得一提的是,園區推動組建了芭蕾舞圖、交響樂團,營建了奧體中心,並引入全新的市場理念運作,讓文化成爲園區最鮮明的標簽。
至今,蘇州各板塊競相發展的格局已然勢,形成了“組團集聚型”大都市區的城市形態。蘇州的經濟總量、城市規模、交通格局明顯領先同期蘇南諸城。
今天,蘇州已經邁開第三輪城市進化的步伐。上海大都市圈規劃也給出了蘇州的規劃目標: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世界曆史文化名城。
肩負雙循環使命,強化超大規模市場優勢,蘇州對外力求占據上海大都市圈“C位”,合九城之力走向世界,對內則以一體化整合蘇州十大板塊力量。
外練筋骨皮,內養精氣神。
無論對內還是對外,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園區有一個基本功能是其他板塊無法替代的,即開放和創新的政策策源地功能。園區是國內首個跨國合作項目,不特而特、特中更特的政策優勢絕對加持行政能級欠缺的蘇州。在走向未來的道路上,園區依然可以是蘇州夢想的翅膀。
四、走過曆史,思考城市發展之道
縱觀蘇州三步走城市進化妙手,源于新加坡的園區規劃理念、城市運營思路啓發了蘇州,園區高大優美、精致入微的城市面貌激活了這方水土的大城夢,園區引入的高大上創新資源某種程度上破解了城市發展的天花板。
很多人說,假如沒有園區,蘇州的發展也許會繞個彎。
曆史沒有假如,只是充滿了巧合,回溯曆史,新加坡花園城市的理念來自新加坡規劃之父劉太格。
劉太格說,他的引路人中有劉海粟、有傅雷,也有蘇州人貝聿銘。1962年,在澳大利亞讀建築設計專業的劉太格正撰寫畢業論文,他寫信懇請傅雷幫助搜尋有關中國建築的書籍。傅雷很快回信,先後寄來十余本書籍,包括北京、徽州、蘇州的建築專集。傅雷引導劉太格關注中國古典建築,多次提到了蘇州園林。
劉太格知道園林的花窗不僅僅是窗,更是引入一方景色的畫框。
劉太格說,“蘇州城市發展的經驗,解決了目前中國城市發展中很多共性問題,所有這些經驗都可以給其它中國城市提供解決問題之道。
曆史打了一個漂亮的回旋,蘇州輸出又回到蘇州,但其間經曆是創新蝶變,是更新整合,是向新而生。
曲折,也是文明的常態,也許一座遺址更能說明這一點。
今年,園區複原了江南文明的祖源地草鞋山考古遺址公園,一座6000年前的城市地標走進都市人的視野,在壘起現代元素的土地深處,累積著江南文明幾度複興的密碼。
6000年前的草鞋山人能刻玉,能造屋,還可以種植水稻,可以說是當時太湖流域不多見的一線聚落文明。令我吃驚的是,這個文明並不是沿著一條直線前進的,在土層之下有幾個斷層,斷斷相續、念念不忘,才是文明演進的常態,城市亦然。
人類學家湯因比說,文明的塑造不偏愛溫柔,更多是在回應挑戰。
走過晦暗的蘇州了然于心,蘇州人從不挑剔命運,他們只會打磨自己。讓這座城市更美好的信念,深植于城市的文脈基因。
面向未來,蘇州正以直面全球的勇氣重塑自身。我們可以讓古今相融,可以懷抱中西精華,可以托起産業和文化齊飛,也可以讓物質和精神安頓于一城,我們讓人與城相依相生,可以爲這個時代再貢獻一座獨一無二、美輪美奂的人間天堂。
園區,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