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三節)
我從前聽過一個笑話 —— 一位小學生說自己想發明一個可以植入大腦的芯片,並在其中存儲小學,初中和高中的所有知識。老師問道:”爲什麽不把大學的知識也存進去呢?” 學生答道:”大學4年這麽好玩,不經曆就太可惜了。”
高中的時候,老師和家長經常說,高中是人生中最爲關鍵的三年,這三年努力學習,以後的生活就會非常輕松。教育環境一直給我們灌輸大學是輕松的理念,但這是相當不負責任的說法。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場戰爭,那麽進入社會就相當于初上戰場。對于許多人而言,大學就是戰前的訓練營。如果不好好訓練,那麽最終一定成爲炮灰。
事實上,中國許多大學生都是沒有方向的。他們依然沿用高中那一套 “投餵” 的學習方式,缺少生活經驗和自我探索,不懂得嘗試,還非常天真。這章用一些最簡單的故事,從不同角度剖析大道理。大學是用來犯錯的,請在大學期間及時彌補不足。
尊重他人
這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事實上很多人都沒做到。當人們對自身條件感到過于優越,同時對他人的錯誤、遭遇沒有包容、憐憫之心的時候,就很容易不尊重他人。
過去我聽到學長學姐抱怨課程難學,工作難找的時候,我覺得這是他們的問題 —— 他們覺得科目難學是因爲沒有投入足夠的時間,他們覺得工作難找是因爲能力不夠。但是後來我發現我錯了:即便充分地複習,考試中仍可能出現不會的題目。相同的答案,不同閱卷人的評分標准也可能導致不同的分數。許多能力很強的人,投出的簡曆往往從未被看過…… 超強的個人能力和充足的准備有用嗎?有用!但是很多時候機會卻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因此,即便四處碰壁也不必怨天尤人,因爲你可能還沒撞上機會。即便春風得意,也請放低姿態,因爲人不可能幸運一生。尊重他人,同情他人的遭遇,給別人力所能及的幫助,實際上是在幫助你自己。
做喜歡的事情
你有問過自己,你喜歡自己的專業嗎?
我入大學那陣子,石油行業特別景氣,化工專業的錄取分數也特別高。很多成績很好的學生,因爲不想浪費自己的考試分數,同時也想畢業後找一份不錯的工作,在對這個行業毫無興趣的前提下選擇了該專業。然而畢業後,新能源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公司也開始宣布碳中和計劃。加上2020年俄羅斯和沙特的石油戰,當時油價甚至一度降到負三十七美金一桶 (barrel) 的曆史新低。石油行業迅速萎縮,當年化工專業的畢業生瞬間找不到對口工作。如果你最初懷著高薪夢想選擇了一個不敢興趣的專業,畢業後卻突然找不著工作了,你會怎麽想?相反,如果你選擇了感興趣的專業,就算畢業後本行業出現危機,你又會怎麽想?
此外,有多少人因爲考核和指標而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你是爲了某稱號而去做義工的嗎?是因爲虛榮心而去下單的嗎?是因爲簡單而去選課的嗎?例如我們大學選修課裏有門數學課很火,大家選那門課並不是因爲對那門課感興趣,而是因爲容易拿A。
很多時候,你會發現生活變得索然無味了,其實是因爲你經常逼迫自己做不喜歡的事情。這就好比把本該飛翔的鳥關在籠子裏,把本該馳騁的馬關在馬廄裏,你覺得它們快樂得起來嗎?
不斷嘗試
呆在井底的青蛙雖然安然,但是整個世界對于它來說只不過是井口的那一圈天空而已。它不僅無緣領略浩瀚的大海,無垠的沙漠,幽深的峽谷,廣袤的森林,更可悲的是,它覺得整個世界只不過是那一圈天空罷了。
嘗試新事物本質上是走出自己的舒適圈,享受探索未知的樂趣。大學便提供了這樣一個可以不斷嘗試,不斷犯錯的平台。我的經曆或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最開始對四驅機器人 (unmanned ground vehicle, UGV))非常著迷,所以參加了一個機器人的國際比賽。通過設計,組裝和編譯機器人,我對機器人有了初步的認知。後來覺得天上飛的東西很酷,于是開始玩起了四旋翼無人機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並帶隊參加比賽。此外我在大學還研究電路板設計 (PCB design)和機器學習 (machine learning),申請專利,做電商,去不同的公司實習。這些經曆除了帶給我許多知識和樂趣,在職業規劃上也幫我排除了一些不感興趣的行業,讓我未來的道路更爲清晰。這或許就是不斷嘗試,不斷 “折騰” 帶給我的最大收獲。
控制娛樂時間
打遊戲和刷劇是很多人的快樂源泉,但這並不意味著喜歡一件事情就可以過度放縱。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在生活和愛好之間尋找平衡點。
我在大學的時候酷愛玩狼人殺,我們一群好友每周都有一天會玩到很晚,不過每周僅此一次而已。但是我有很多鄰居,每天深夜時都還在打遊戲和刷劇。我有一個朋友,曾因爲晚上玩通宵,錯過第二天的期末考試,差點被退學。
我知道有些人對某些娛樂上瘾。我對這些人的建議是,如果娛樂侵占了生活的全部,那麽生活一定是不真實的,你需要對你的時間負責。如果大學期間大部分時間都是打遊戲,那爲何不少一些羁絆,退學打遊戲呢?良好的生活都從自律開始,慢慢加油吧!
讓別人占你便宜
對于只有100塊錢的人來說,1000塊的任何物品都是昂貴的;在錘子的眼中,任何事物都如同釘子一般。如果生活中充滿了太多瑣碎的事情,那麽生活難免太累。如果把這些事情通通忘掉,你也許會發現獲得的快樂遠遠大于付出。
我在出國之前沒明白這個道理,處處都不想讓自己吃虧。借書給別人要收費,買完薯條不想分享…… 那時候的我,過于算計,沒什麽朋友,活得也不太開心。
預科時,有次我和朋友們等公交車。車到後,一位女生突然發現自己沒有帶卡,顯得非常焦急。因爲我平時隨身攜帶一張備用卡,我便索性把那張卡借給了她,她對此十分感激。後來她不小心把那張卡弄丟了,向我道歉,並表示會買一張新的給我。我聽後,聳聳肩,說沒關系。那一刻,我的潛意裏其實識是拒絕的,但迫于展現自己的大方,還是硬著頭皮說了出去。那次經曆以後,我沒有因爲自己吃虧而難過,反而覺得釋然。看到別人因爲我的幫助而快樂,我也發自內心的快樂。
後來,和朋友出去吃飯,如果朋友忘記轉賬給我,我也不會去催。因爲與其整日想著誰欠我錢這種瑣碎的小事,讓自己不開心,還不如想想有什麽事沒幹。有時我也會買一些菜,自己下廚請朋友吃飯。朋友組織活動,需要人手幫忙時,我也會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從此我在生活中,體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
除了悅己,吃虧也是一個篩選周圍朋友的方式。對于不懂得感恩,得寸進尺,只想占他人便宜的人,避而遠之即可。與其今後一起做生意害你賠幾百萬,倒不如早期用一些小便宜來排除這些人。
建立正確的消費觀
年輕人已經逐漸成爲消費的主力軍,各大借貸平台也打出了諸如 “年輕就是花呗” 的口號。這其實是對年輕人消費觀念的嚴重誤導。
年輕不但不應該大手筆地花錢,反而應該養成良好的存儲和投資的習慣。上大學以後,中國家庭往往都會給孩子不少的生活費,因此大學生手裏的現金也相對較多。如何控制好開支,建立一個良好的消費觀,成了大學裏的重要一課。
每當大學換宿舍的時候,學生們遺棄的物品便在樓道堆積如山。我有一個朋友,每年購物節的時候都會網購很多衣服,而每年換宿舍的時候,這些衣服又被無情地抛棄。與此同時,我的一些朋友卻撿到質量不錯的鍋,吸塵器,瑜伽墊,椅子…… 我相信人們在購物節上買的許多東西,不久後都會成爲垃圾。
人們爲什麽願意花錢買垃圾呢?因爲人們喜歡新鮮感,享受拆快遞的感覺。但你也許會發現,免費獲得物品的快感,其實遠遠大于買全新物品的新鮮感。用別人不要的教課書、瑜伽墊、吸塵器,這種零金錢、低時間成本的事,爲何不去試試呢?
當然,許多人也會選擇把閑置或不要的物品擺貨上架。淘二手物品其實可以很大程度上節約開支。許多二手貨往往都只用過一兩次,和新品幾乎沒有區別,不過價格卻便宜不少。同時,購買二手物品也能促進社會資源的合理再分配,有利于保護環境。除了各大二手平台,許多校園都有二手群。我們有什麽理由不選擇更便宜,更環保,收貨更便捷的物品呢?
倘若你感覺平時花費不多,但錢總是 “不翼而飛” 的話,那麽記賬則非常關鍵。如今記賬其實很方便,有不少相關的APP, 平時買的東西隨手記錄一下就行。這樣有助于了解自己每月的開銷分布,明白什麽板塊開銷不合理,並在今後做出調整。
除了以上幾點建議,我還想談談消費觀。在互聯網的驅使之下,中國年輕人的消費觀已經不再純樸,甚至有些畸形。中國在過去幾次世界金融危機中之所以沒有淪落到西方的慘況,和當時人們良好的消費觀念和儲蓄習慣是密不可分的。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我小時候,哪怕幾塊錢的蔬菜,我媽媽也會在不同的菜攤之間比較。以下列舉些許觀點供大家思考:
“共享” 雖然早已是時尚詞語,但卻沒有融入人們的消費觀
購買會員,書籍,工具等物品的時候,其實都是可以共享的。我們沒必要擁有一件物品百分之百的所有權,我們需要的只是它的使用權而已。以會員爲例,大家愛看的奈飛 (Netflix),新加坡基礎版本每月會費高到12新幣 (60人民幣) 。但是如果湊齊4個小夥伴一起開通premium,每月20新幣,每人平攤只需花5新幣。
了解自己的情況,購買適合自己的産品,不要把錢花在不用的功能上面
許多人買蘋果的Macbook Pro,僅僅是因爲品牌效應。蘋果電腦之所以貴,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它的軟件和生態。把蘋果電腦的MacOS改刷成windows系統就相當愚蠢 —— 一台同配置的windows電腦便宜約1000美金。如果你主要拿筆記本電腦打遊戲,上課用的話,完全可以選擇其它品牌,因爲蘋果電腦並不能強化遊戲中的英雄。但如果你是一個程序員,Macbook Pro便能夠大幅提升工作與學習的效率。
名牌並不能提升你的氣質
你也許會遇到很多穿名牌衣服,戴名表,挂名包,擁有華麗外表的人,但他們卻沒法與你正常交流。與其畫大價錢打造自己的外在形象,不如投資自己的內在實力和品性來得實在。名牌效應是短暫的,也是會貶值的;能力和品性卻是長久的,也是會升值的。
消費並不是越貴越好
我遇到過一些人,吃飯總點最貴的菜,鞋子只挑最貴的買,電腦只撿最貴的拍。“只挑貴的,不要對的” 成爲這群人的代名詞。網購便捷了商品的橫向比較,“貨比三家”也只是幾分鍾的事而已。如果錢實在多到花不完,我建議捐給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而不是以智商稅的形式付給商家。
節儉的理念需要深入人心
- 爲什麽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卻很難養成一些輕而易舉,省錢且環保的習慣呢?有些問題即便今天我也沒搞明白:
- 爲什麽許多人家裏有堆積如山的塑料袋,每次去超市都要額外花錢購買?出門前拿幾個塑料袋很難嗎?
- 在新加坡,戶外都有許多直飲水。爲什麽中國留學生出門總喜歡在外面購買礦泉水?帶個水瓶出門很難嗎?
- 疫情期間出門打包夥食。爲何有些人甯願花錢用對身體有害的塑料盒盛飯也不自帶餐盒呢?
- 在外吃飯,剩下的食物爲何不打包?打包的飯菜熱幾分鍾即可食用,還是不要辛苦外賣小哥了吧!
注重軟實力的培養
軟實力 (soft skill) ,顧名思義,就是非硬實力。
什麽是硬實力?能夠直接拿出去用的能力就是硬實力。你會編程,那麽你就可以寫一個網頁;你懂會計,那麽你就能算賬。軟實力則起到輔佐硬實力的作用:你若不懂得做調研,就算做出一個精美的網站,也沒人用它。你若不懂得如何與人溝通,就算你精通會計,各部門的賬依然沒法理順。如果硬實力是“術”,軟實力則是“道”。“術”講究的是形象具體,“道”則是變幻莫測。
軟實力在當今社會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卻被很多大學所忽視。你的說話技巧,組織能力,與人處事的方式,自學能力等等,都是你的軟實力。書本不會教你如何提升軟實力,它需要在生活中不斷地積累與感悟。
學會投資
你想成爲億萬富翁嗎?我相信絕大多數人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如果讓你在一天,一個月,或是一年淨賺一個億,不僅作爲普通人的你,就連許多富翁都做不到。但是如果把時間拉長到50年,將會變得非常簡單。這裏我將介紹愛因斯坦先生提到的世界第八大奇迹 —— 複利。
假設你的本金現在爲0,你每年投資1萬美金,每年利息複合一次 ,利率爲10%,一年後爲1.1萬美金,兩年後爲2.31萬美金。而50年以後,則爲1280萬美金!然而你投入的本金前後加起來只有50萬美金。50萬到1280萬,是超過24倍的回報。即便你30歲才開始投資,50年後也才80歲,相信你大概率還是健在的。但是如果你能把平均年回報變成16%,那麽50年以後則爲1.2億美金!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 《交易的藝術》一書中反複提到一句話:你沒有理由把你的錢藏在你的床底下。我對此非常贊同。如果只攢錢,那麽50年後還是50萬;如果存在銀行拿每年2%的利息,50年後爲86萬;如果按照標普500 (S&P 500) 自1926年創立以來10%的平均年回報複利,50年後爲1280萬;如果按照股神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 (Berkshire Hathaway) 公司過去20%的平均年回報複利,50年後爲5.45億!
每年存1萬美金50年複利表
也許你還很年輕,也許手上沒有可用來投資的錢,你覺得投資這件事與你無關。但是等你意識到需要投資的時候,一切就太晚了。
投資需要的相關知識和經驗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領悟。我的建議是,大學期間可以多積累一些金融知識,規劃以後的投資方向,並下載交易APP使用裏面的虛擬賬戶練練手。
年輕就是本錢,在複利公式裏面一點也沒錯。如果晚十年再投資,你會發現相同條件下複利40年和50年的總回報有著天壤之別。複利不是投機,投資不是賭博。我會在《投資的力量》一章中展開。
從長遠的角度來看事情
“See something in the long term” 是許多價值投資者常說的一句話。其實除了投資,生活中許多的事情也要從長遠的角度出發。
大學期間,有多少人一直應付考試?我認識許多的人都是期末考試前兩周才開始學習。這是從長遠的角度看待考試嗎?學習只是爲了短期的考試和分數嗎?
此外,大學生另一擅長的事情就是熬夜。不管是娛樂還是學習,熬夜對身體一定是有害的。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長出了白發,面容憔悴,我覺得這和大學生們普遍熬夜是分不開的。也許你還年輕,熬夜短期內不會有什麽症狀。但是等你邁入中年以後,我相信熬夜的副作用將格外明顯。在我眼裏,“年輕就是透支” 和 “年輕就是花呗” 一樣,都是極其荒謬的言論。
凡是謀取短期利益而阻礙長期發展的事情,都需要三思而後行。
學會拒絕
學會拒絕是需要決心和勇氣的,這是人邁向成熟的重要標志。
小米總裁 (president) 兼首席執行官 (CEO) 雷軍先生對此便感觸頗深。雷軍說自己很難拒絕別人:曾經他的小學同學來北京想見他5分鍾,5分鍾對于雷軍來說相當寶貴,但又實在不好意思拒絕。
同樣作爲程序員出生的我,也很難拒絕別人。我感觸最深的當屬我和公司銷售部共事的一次經曆 —— 因爲缺人,有次團隊分配給一位銷售總監寫文案的基礎工作,哪知他立刻拒絕。這對當時差不多工作一年的我帶來了不小的震撼,因爲我平時極少對任務分配的合理性提出質疑。
後來我想了想,從小學一直到大學,其實很多時候老師和教授的要求都不太合理甚至有些荒唐。如何不失風度且有理有據地拒絕他人,是一門藝術。
堅持信息輸入
想必大家都很熟悉 “終身學習” 這個概念。不過我覺得 “學習” 一詞能表達的意思相對狹隘,“輸入”或許更爲准確。新聞,財報,傳記都是很好的輸入材料,但對很多人來說未必屬于學習資料。
在互聯網高速發達的今天,獲取信息已經異常簡單。打開手機,許多APP上面隨處可見各種八卦和輿論的新聞。這些信息有用嗎?或許有用。但這些信息獲取多了有益嗎?我不敢苟同。即便你知道每個明星的戀情又怎樣呢?即便你知道所有女團組合又如何呢?注意,我並不是說這樣的信息不能了解,而是說攝入過多類似的信息其實並沒有意義。相反,如果能攝入前沿科技和時事新聞,你就能輕松地打開另外一個世界 —— 你對下一個風口有著敏銳的嗅覺,對國際局勢有著清晰的判辨,更重要的是,你不會成爲無腦的網噴,你會獨立思考!
其實要想持續獲得高質量的信息很簡單。在我平時浏覽信息的時候,我會關注一些帶給我收獲的博主和作者。久而久之,每日從他們那裏獲取上遊信息即可。這些內容裏往往會引申出很多我不知道的概念、科技、公司等等。只要我有興趣,我都會深究。此外,我也喜歡讀企業家(喬布斯,馬斯克,查理芒格,曹德旺等等)的自傳。他們的經曆或許不能複制,但思維方式一定是可以借鑒的。
大量輸入最終是會導致輸出的。什麽樣的輸入就會對應什麽樣的産出。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當你給母雞餵上等飼料時,不僅生蛋的頻率上升,雞蛋的質量也會高不少。以我自己爲例,如果沒有這些年持續的信息輸入,我不可能有寫這本書的素材,看待事情更不可能有自己的見解。
可惜的是,許多大學生都把精力聚焦在了多則無益的信息上面。當思維開始平庸,離碌碌終生也就不遠了。堅持信息輸入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當堅持一段時間以後,你便會發現自己思維的變化。
堅持運動
多少學生大學期間在腰間套上了遊泳圈?大學4年,胖20公斤的學生不在少數。軍訓時多少人心目中的男神女神,都難逃歲月這把無情刀。
學生壓力普遍很大,很多人選擇暴飲暴食,抽煙,酗酒來舒緩壓力,殊不知運動也有很好的解壓作用。每當我心煩意亂的時候都會出門運動,回來的時候便有了好心情。
運動還有很多其它的益處,比如促進睡眠,調節內分泌等等。我相信絕大部分人覺得運動是有益身體的,那麽爲何不堅持呢?
遠離毒品,賭博和病毒
這些世人皆知的大道理,許多人卻很難做到。
在美國許多州,大麻(鴉片)都屬于合法物品。走在美國大學裏的宿舍裏,經常能夠聞到刺鼻的大麻味。不僅普通人,就連美國曆史上的多位總統在大學期間都抽過大麻。在查理芒格的如何變得幸福的演講中,第一條建議就是遠離毒品。
賭博心理其實是人類常見的心理。從17世紀荷蘭的郁金香 (tulip) 的交易到後來賽馬,拳擊等賽事的押注,再到如今隨處可見的彩票以及虛擬貨幣的炒作,都離不開賭博心理。我曾看到一個視頻:一位美國學生用自己的學費購買比特幣後,比特幣價格跳水,他臉氣得通紅,邊哭邊罵。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賭博的方式已經異常簡單。各大券商,虛擬貨幣平台,在線賭博網站 (在某些國家和地區合法) 均提供了便捷的交易方式。但是如果抱著賭博的心態,那麽難免追漲殺跌。
病毒使人們談之色變。從科幻電影 《生化危機》裏面的T病毒,到各種耳熟能詳的天花、西班牙、非典、艾滋病毒,再到離我們很近的2019冠狀病毒 (covid-19),我相信大多數人對病毒並不陌生,但對它們的態度卻令我費解。
比如2019冠狀病毒開始爆發的時候,許多歐美國家的人們都沒把它當一回事,大家依舊聚會,甚至有人以自由的名義拒絕戴口罩,抗議接種疫苗。更讓我迷惑的是,有些國家的領導人甚至提出 “群體免疫” 的口號,甚至帶頭上街遊行。這些人後來要麽進了棺材,要麽進了ICU。再比如,許多人明知艾滋病毒的危害,卻依然在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前提下濫交。如果你清楚在放縱以後會失去生命,你會如何選擇?
遠離毒品,賭博和病毒,或許不會直接地帶給你快樂,但是一定能夠幫你擺脫長期的痛苦和終身的遺憾。
不忘初心
你爲何上大學?你過去的夢想是什麽?你有什麽使命?
大學的時候極易被塵世間的紅燈酒綠所迷惑,變得麻木困惑。你或許會因爲貪玩而荒廢學業;因爲愛情而放棄前途;因爲沖動而釀成大錯;因爲無法自拔而迷失自我。但是當你醒悟的那一天,就是你成長的那一天。
“Yesterday is history, tomorrow is a mystery, today is a gift of God, which is why we call it the present.” (昨天是過去的,明天是未知的,今天是上帝的禮物,這就是爲什麽我們稱它爲現在) —— Bil Keane
作者:Nian-Li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9040606 出處:bilib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