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東網濟甯5月18日訊息陬鎮北元疃村位于曲阜市東南部12公裏處,東依孔子出生地,西鄰孔子作《春秋》處。從周邊有名的“髒亂差窮”村到如今的村容整潔、村風文明、村民富裕,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千句話,萬條理,發展才是硬道理,北元疃的每一步都是尋求鄉村振興發展的有益嘗試,也是老百姓生活踏實、富足的強力動能。
辦好農村的事,要靠好的帶頭人
走在北元疃村,寬敞幹淨的景泰文化廣場、一條條彩繪文化長廊,每一處都見證著這裏老百姓的幸福生活狀態,而當年的北元疃村可是有名的治安亂、班子癱、民心散。“關鍵就是從根本上、思想上、骨子裏發生轉變。”1993年上任的村支書張佃壯所說的轉變,第一鞭就“抽”在了村裏的黨員幹部身上。首先對群衆意見較大的村組幹部進行調整,還群衆一個明白。凝聚真正想幹事的人,一起探討北元疃的發展出路。
“鄉村振興需要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村工作隊伍,形成頭雁引領、群雁齊飛。”北元疃村村支書張佃壯多年來的秘訣就是發揮黨員帶動作用,爲黨員制定任務清單和包保分類台賬,最大程度的調動黨員積極性。“凡是在家的黨員,每年至少學習4次,每個月的5號是固定的黨員學習日。”張佃壯告訴記者,由老黨員、老幹部和老組長成立的村民代表團就像是頭雁,在老百姓的大小事上發揮著引領效應。
講好農村的理,要靠厚重的文化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而鄉村文化建設無疑是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和持續發展的動能。在北元疃村,濃厚的儒家文化就是鄉村治理之魂。
“感覺最大的變化就是村風村貌上,每家每戶都傳承家風家訓,爭做文明村民。”今年58歲的北元疃村村民吳德俊談起這些年的感受,最大的就是精神上的富足。北元疃村每年都會開展“十星級文明戶”“美在家庭”“好媳婦 好婆婆”“科技致富帶頭人”等先進典型的評選活動。
“從2003年到現在,評選方式都在不斷改進。03年評選了30戶,村民普遍反映評選不公,後來改成25人組成的評議團開展投票,當年共評選出419戶。最新的辦法就是35人的評選團,每家每戶拍照錄像,看養老敬老,看環境衛生。”張佃壯向記者介紹說,單是一個養老敬老,就很有看頭。“我們就是每家每戶拉出來曬被子,通過被子的對比看看這家老人是否住得幹淨、住得舒服。”
目前,鄉村儒學已經滲透到北元疃村的家家戶戶,村裏可以稱得上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老百姓生活在這裏感到知足、舒心、踏實、安全。
吹響鄉村文明風,要靠村民的合力
當前,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背景下,除了要用好傳統文化在農村底蘊深厚、流傳久遠的優勢,倡導現代文明理念的生活方式、全面塑造淳樸文明的良好鄉風,也是內嵌于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的重要內容。
在北元疃村,村裏先後投資70萬元建設的景泰廣場可以說是村內一景,是村民休閑、娛樂、健身的必去之處。“村莊規劃是北元疃村的亮點,也是我們的驕傲。村裏先後規劃2條寬18米的十字中心大街,12條寬8米的南北大街和3條寬12米的東西街,街巷全部硬化、綠化、亮化。”張佃壯告訴記者,有了宜居宜業的環境,大家的文化精氣神立馬提了上去。
目前,北元疃村早已去掉了村內的大喇叭,改成設置了78個音箱,每天循環播放孝德歌和各年齡段都能接受正能量歌曲,讓大家耳濡目染接受文明熏陶。
走好致富的路,要靠有特色的産業
幹部的作風正了,群衆的心氣順了,心也更齊了。群衆更看到了村莊發展的希望和信心。從早期帶領村民種土豆,到鼓勵村民自主創業成立養雞、蘋果和蘑菇三個專業合作社,張佃壯一直認爲,帶民致富才是硬道理。沒有群衆的富裕,沒有集體經濟的發展,生活就不會有什麽質量、幸福可言。
“去年在村裏引進了高效農業百譽農業,開展蔬果的無土栽培,目前已經建好20個棚,今年8月份要完成100個棚。”張佃壯向記者介紹說,大棚裏主要産品有特色小番茄、特色甜椒、特色黃瓜等,主要銷往歐洲、新加坡和韓國。“當下就應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構建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區,大力發展有機農業、設施農業、生態循環農業和休閑觀光農業。”張佃壯說,目前百譽農業項目將帶動村內300個勞動力實現家門口就業。
如今,北元疃村已經找不到過去的痕迹,成了令人羨慕的和諧幸福新農村,條條都是文明街,家家都是文明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