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治理中的市場力量
這兩天大家一定都發現了一個網紅級的慈善超市,就是在石門二路上的一個慈善超市,它運作的機構已經變成了善淘網。
大家都知道,慈善超市是可以商業化運作的,但是大量的慈善超市變成了慈善募資發放中心,而通過市場運作的慈善超市,它更像一個什麽?一個非常時尚的二手商品商店,裏面的服裝可能有的是二手,有的是一些服裝企業捐助的。
倒過來看政府的一些慈善超市,我們就能看到一個強烈的對比。因爲他們的衣服質量好,只要五十塊錢。如果按照這樣的運作方式,包括它裏面的裝飾,就像長壽路的社區治理公益促進中心,它裏面已經和傳統的社會組織服務中心的裝飾設計不一樣。後來才知道裏面的裝飾設計都是由社會組織進行軟裝,都是由他們自己來做的,所以我們看到他們的一種能力。通過這種對比,我們就發現前面是一種市場力量,後面是一種行政力量。我不是說行政力量必然不好,但是在遇到一些具體項目的時候,可能就産生了分歧。
我覺得現在已經到了我們不得不用企業力量的時候了,爲什麽這麽講?我有三個方面的判斷。第一個,就是規模化的困境。第二個是專業化的困境。第三個是平台化的困境。
爲什麽說規模化困境?規模化困境是這樣的,如果一個社區服務的項目,它僅僅只是在一時一地舉行的話,它都會陷入以下這兩個方向。第一個方向,效率低下靠輸血生存。我知道很多慈善超市的經營狀況,比如裏面有五個員工,它每年其實是貼五十到一百萬在運作,是政府在補貼。第二點是艱難的探索,靠情懷。這是指大量的公益組織,雖然經營這一個點,但是他想辦法做得很好,他的收益也不高,實際上靠的更多的是一種情懷和志願的行爲。
規模化困境我們爲什麽會發現有一個對比?同樣的慈善超市,比如韓國的美麗超市,它是由一個律師于2002年創辦的,他曾經做過首爾市的市長,他現在擁有120家分店,二手衣物累計達1000萬件,年銷售額達200億韓元,爲公益事業奉獻達到40億韓元。像私人超市如美麗超市這樣一個項目,他堅持按照市場化運作,哪怕後來需要捐錢,但是前期絕對是市場化運作。有一些門面可能是別人捐給他,但他後來發現,捐的門面好像市場都不好,所以他堅持市場化供應,並且堅持按照商業機構去納稅。這樣的一個經營項目,已經取得了非常大的公益的效果。
專業化困境在于我認爲做一個事情專業化是非常必要的,因爲它能夠帶來服務等級的提升,帶來用戶體驗的優化。就像我們看到大量的電信運營商、電影院線運營商、酒店專業運營商,這種運營商缺的是什麽?實際上缺的是公共空間的專業運營機構。比如政府的公共空間現在越來越多,闵行區十三五期間要建造一百個運營中心。能夠運營的公共空間越來越多,我爲什麽這麽說?因爲大量的政府的公共空間是不能運營的,是不能收費的,收費老百姓要抗議。
但是現在我們很多接任的領導,包括區領導,已經看到一種模式,就如同新加坡的“鄰裏中心”的模式,它是可以收費的,它是可以運作的。所以徐彙區啓動建設二十多個“鄰裏彙”項目,“鄰裏彙”有一些項目,比如底樓引進超市,這就是可以運作的。浦東新區新場鎮在規劃建設八個“鄰裏中心”,這些“鄰裏中心”一開始就是可以市場化運營的,這幾天我們也在參與這樣的項目。我們同時發現,公共空間硬件越來越好,軟件服務卻跟不上,像有很多地方,比如白領公寓特別好,硬件好,下面有咖啡吧,什麽都有,但是這些白領回去就回到自己房間不肯下來。這就說明這個空間運營,軟件服務需要一個專業的供應商。
專業化方面,這些年在社區領域的需求有很大的變化。我因爲在基層,比如浦東的我都做過三四年,就在居委會社區管理中心。在那個時候,大量的居民需求是社區衛生,整理樓道堆物,就成爲了他們的需要。後來到了五年前,出現了大量的社區文化需求,就是大家的社區文化。近年來,我覺得社區需求越來越專業化,個人得到一種尊重,個人生活的充實成爲一種需求。
我們從靜安區創新社區治理經典五十強,會看到居民提出來的一些需求,這裏面涉及到政府和管理的建議只有二十一項,剩下的二十九項都是專業性的服務。比如兒童青少年服務,還有微公益、微志願、微集市、環保、寵物等,而這些項目都不是政府擅長的,這就是專業化服務。而這些專業化服務,有很多定向服務,那就必然是什麽?必然是市場化的服務。所以我們看到,在這個專業化服務領域有很多空白的內容。
而平台化困境是什麽?其實現在社區裏面大量的需求,都是碎片化的,大量的供給資源也是碎片化的。現在很多社會資源都有很好的項目,有些企業也有很好的項目,但是都過于碎片化,因爲缺少一個平台。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覺得今後這個平台必然是互聯網平台,任何有核心、有中間、有集中的管理的力量已經不符合未來的方向。所以如果要整合線上和線下,投入高、運營難、人才少,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
第二點,企業其實已經開始發揮積極的作用。在這一方面,首先社會力量天然包括企業。因爲現在大家談的可能主要都是指社會組織,並且有的政府對社會組織的量都提出了要求。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鼓勵社會各方面參與,這裏的各方面也包括企業參與。
企業也日益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舉兩個例子,比如社區服務。其實大量的企業都在做社區服務,就像很多社區服務企業,但是現在他們和我們這些企業、政府的合作的並不多,有一些已經開始謀求和政府的合作。
在社區更新裏,大量的設計企業、建築企業,包括有一些咨詢企業都正參與到社區更新之中。社區更新的項目也非常多,像爲老舊公房裝電梯這樣的項目。這種項目其實都是企業在發揮著主導作用,因爲這個都很專業。我覺得今後企業會參與到社區治理的過程之中,我認爲這些內容實際上已經到了非常值得有些企業去探索的階段,而且在這些企業裏會出現一些大的品牌企業,我覺得這是一個必然的現象。這裏邊第一個,就是專業的公共空間的運營機構。第二個是商業化運營的鄰裏中心。第三個是社區共享網絡平台。第四個是社區運營內容的供應商。第五個是社區運營中心。
現在公共服務機構特別多,而且越來越多。國家在建特色小鎮,它推動之後,造硬件極容易,但是特色小鎮的內容、活力由誰而來?這個也很重要。所以今後公共空間運營整體解決方案的提供者,肯定是由企業提出來的。
比如把這個空間給我,我設計出一套東西給你,這一整套的東西,要可複制可推廣,其實這就是我們現在在做的事情,我們首先做前期調研,我們調研社區有什麽需求?空間到底需要什麽?我們現在正在和新場鎮合作,新場鎮要建鄰裏中心,鄰裏中心我們要形成一個什麽樣的機制?從社區調研到社區營造,到社區曆史,再到空間的設計,再到今後的運維,需要一體化的解決方案。
第二個,必然會出現商業化運營的鄰裏中心。這個鄰裏中心由誰來破局?我覺得很快就會有人破局。大家都知道現在百貨已經完全不行了,百貨已經變成了生活廣場,因爲百貨進去都是貨,生活廣場進去就是購物、教育、培訓。所以大家今天看到的大量的一些商場,傳統的商場,進去就是教育機構,一樓可能還有一些傳統業,二樓都是教育培訓,三樓、四樓都是體驗式,五樓就是吃飯的,它的業態全都變了。而這樣的一些商業廣場之中必然會産生像鄰裏中心這樣的社交中心,社交中心是商業化運營,它裏邊是收費的,但是它有社區、社群這樣的一些功能。
中國在好多方面都要向新加坡鄰裏中心學習。我們有一個項目已經在奉賢南橋新城立項,它已經打破了傳統用意。包括養老、衛生、文化、事務受理,它們都在這一個空間裏面實現,這完全就是一個典型的新加坡的鄰裏中心的模式。所以我覺得這種模式肯定會出現。
第三個,就是社區共享的網絡平台。我覺得有一個問題我們一直解決不了,就是政府各自爲政。比如一個街道一個公衆號,一個街道一個封閉式的社區資源系統。當然這種資源系統在未來肯定會被打破,也必然會被打破,不打破因爲沒有效率。如果它不成規模的話,它很難,它的這種服務能夠覆蓋很大的人群。如果它在一個點做的話,它的成本必然比較高。所以今後網絡平台肯定會出現,會有這樣的一個企業專門做社區服務資源,或者做社區需求、社區活動資源。
而現在在文化方面已經有這樣的平台,比如文化雲已經開始做了,文化雲主要是文化活動等等,主要就是在網上訂票,它主要是公共設施,比如我要訂這個文化中心的場地,幾點到幾點它是可以訂的,他們提供這樣的一種服務。而社區服務資源,比如社區公共空間資源,包括社區活動資源、項目資源,肯定也會有這麽一個平台。這樣的平台的構建是非常難的,很多人都想做這樣的平台,到現在還沒做成,但是未來肯定會有人做成。而這樣的一個平台,它可以針對居委會,可以針對我們的政府街道,但是最終它會走向家庭和個人。
關于社區微中心,現在大家都知道,2015年上海市成立了社區中心領導小組,從去年開始,今年現在已經啓動了,就是社區微中心,現在很多街道都在做這樣的一個探索。我覺得社區微中心裏面現在最難的不是設想,不是建築,而是社區共識。在這個整個的序列之中,我們最難的實際上是社會這一塊,後邊都很齊全。我們找到一個有點兒社會情懷的社區也容易,但是找到它們結合起來的比較難。因爲現在大的建築公司、設計公司看不上這些小項目,還有就是他們也不願意跟老百姓打交道。所以我們提出讓社區營造空間設計機構,運行一攬子方案。
這些項目其實都是在我們社區治理的過程之中,我認爲未來可能會大有作爲的一些空間,這裏邊還有一些拐點,我們也在努力,希望能夠從一個新的角度,能夠爲社區治理,貢獻我們比較獨特的一些力量。所以我感覺到社區治理需要的企業應該是什麽企業?它應該是一種社會企業,就是我們常講的社會企業,社會企業已經在香港,在歐洲都有相應的認定,美國也有認定,並且還有稅收這方面的減免政策。這個社會企業應該是規模化運營的社會企業,而這個企業應該管互聯網、政府、社區,如果這三個哪一個都不懂,或者缺一個,肯定不是一個成功的服務社區的企業。
懂互聯網也是必然的,因爲沒有互聯網,今後你沒辦法做這些事。政府找到我們是因爲我們要了解到政府的需求。所以我們要發現社區需求,社區需求導向,以公益爲主,商業爲輔,這樣來爲街道社區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這種解決方案可能是針對政府的空間,也可能是針對政府的最優惠的社區治理項目,社區自治的項目,都是要這樣的企業來做。
還有就是社區,它一定要有社區的比較獨特的東西,因爲社區它有公共屬性,它要有市場屬性,它會有人文屬性,如果離開人文屬性的話,你就永遠做不到。就像剛才徐老師一直在說,其實社區裏面你融入進去之後,它有一個認同,即社區共同體的建設。而社區共同體,企業理解不了,但是你如果理解不了,你就沒辦法做這個事情。所以我們呼喚更多能夠理解社區共同體、理解社區的企業參與進來。所以在這裏面,它一定要是一個有追求的産品和服務,不光滿足需求,還要倡導有健康的社區生活方式,還要讓社區更有溫度,否則我爲什麽要我們的街道支持我們這樣的企業進來?因爲實際上它總體的方向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