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 新加坡教育以其出色的學術水平和國際考試成績在世界矚目,大火的CPA教學法更是成爲世界取經的對象。那麽,新加坡教育究竟厲害在什麽地方?位于大灣區的廣州新僑學校,作爲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校群在中國創辦的第一所學校,讓我們看到了新加坡教育的精髓,在“紮實嚴謹”和“個性化”的背後,不過是一種對教育常識的回歸。
支持外灘君,請進入公衆號主頁面“星標”我們,從此“不失聯”。
文丨周滢滢 編丨Jennifer
這幾年,不少走國際教育路線的家庭,開始將目光投向新加坡。
無論從哪一個維度來看,新加坡教育都稱得上是可圈可點。
首先,其基礎教育體系全球領先,PISA考試常年位居全球第一;
國際教育方面,其IBDP考試成績的高分率和滿分率全球矚目;
此外,高等教育表現同樣不凡,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都是世界公認的一流大學。
這些還只是“面子”上的表現,新加坡的教育競爭力還體現在“裏子”上。
比如,在世界各地掀起新加坡數學熱,“CPA教學法” “新加坡數學練習冊”這些新加坡特色,在中國家長圈裏也非常火……
因爲以上種種優勢,不少家庭爲了讓孩子從小享受到優質、純正的新加坡教育,不遠萬裏陪讀,甚至舉家搬到新加坡。
外灘君前段時間還采訪了兩位陪小朋友去新加坡讀書的媽媽,她們的孩子就分別去了新加坡的國際學校和公立學校。體驗下來收獲有很多,比如東西方文化的交融,讓孩子視野更開闊;豐富的課程和社團活動,使孩子在寬松的氛圍中,自由生長。
當然,異國求學路上,遇到的挑戰也不少。兩位媽媽發現,孩子在語言、交友、生活上的適應能力,其實沒有想象中樂觀;家長自身也得克服焦慮,更加注意和孩子之間的心理聯結……
“如果在國內,就能體驗到新加坡教育的精髓,豈不是就不用出國陪讀,大費周章了?” 有此心願的家長,算是等來了好消息。
外灘君獲悉,在中國和新加坡戰略合作的背景下,大灣區新誕生了一所中新合作的十二年一貫制國際化學校——廣州新僑學校,去年開始招生。
廣州新僑學校
這所學校來頭可不小,它是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校群聯屬學校。(想更多了解學校,文末可預約11月5日開放日活動,直接感受新加坡教育特色)
先簡單介紹一下南洋華僑中學校群,它涵蓋了新加坡的兩大學府,分別是新加坡華僑中學和華中國際學校。
前者是新加坡的百年名校和世界級學府,1919年由愛國僑領陳嘉庚老先生創辦,已培養了衆多領袖級人物,還是牛津和劍橋除英國本土外最大的生源地學府;它也是無數新加坡優秀學子的夢校,每年只錄取小六會考中總分最高的3%學生。
新加坡華僑中學
後者是一所提供IB國際課程的優質國際學校,每年的IB成績和海外名校錄取率世界矚目,享有“頂尖IB名校”的美譽,畢業生同樣被世界頂尖名校青睐。
新加坡華中國際學校
可以說,全面引進華中校群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的廣州新僑學校,從創辦之初,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那麽,新加坡基礎教育的卓越性體現在哪裏?新加坡教育和中國教育,在廣州新僑學校又會發生怎樣的融合?下面我們從幾個方面來窺探一番。
新加坡教育的精髓
能給中國孩子帶來什麽?
要說新加坡基礎教育最顯著的“基因”,那一定繞不開“學術紮實”這個詞。
作爲尖子生的新加坡,PISA幾乎每年都名列前茅,這樣的優異成績,和新加坡紮實、嚴謹的教學密不可分。這種紮實嚴謹,體現在學科教育、師資力量等多個方面。
而廣州新僑學校,不僅與華僑中學的辦學理念和育人精神一脈相承,更是紮紮實實地借鑒融合了新加坡教育的精髓之處。
1.大火的新加坡CPA教學法,讓孩子愛上數學
衆所周知,新加坡的數學教育已經成了一大特色,尤其CPA教學法更是廣受好評,成了全世界取經的對象。
什麽是CPA教學法?簡單來說,就是Concrete (有形的、具體的、實在的), Pictorial (圖像), Abstract (抽象),通過將一些數學概念進行直觀、可視化的呈現,幫助學生將抽象的思考過程具象化。在此基礎上,將數學作爲一種思維藝術進行學習,從小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CPA教學法
的確,很多孩子之所以陷入“數學恐懼”,主要原因就是將數學當成了一門記憶學科,只會套用公式,缺少生活化的數學啓蒙,體會不到這門學科背後邏輯思考和推理的樂趣。
廣州新僑學校的數學教育,在中國數學大綱的基礎上,正是借鑒了CPA教學法,進行啓發式教學。
比如,學習立體幾何時,會花時間讓學生親手搭建不同大小的立方體模塊,構建空間思維能力;
學習長度和面積時,需要小組合作去計算操場、足球場的面積;
學習體積時,用量杯來進行實際測量,鼓勵學生在書本內容的基礎上舉一反三。
總而言之,要讓孩子感覺到“數學是好玩的”,是可以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重點在于培養數學思維,而不是停留在書本上的公式算法。
小學數學課堂
可以感受一下廣州新僑學校的數學題,這實際上就是一種數學思維的訓練,幫助學生擴展思維和思路:
這樣一番操作下來,教學效果也是實打實的。
小升初來到新僑的姚同學,坦言自己曾是一個“數學渣”,CPA啓發式教學讓他發現數學沒那麽可怕。
“現在的數學老師在課上更注重推演過程,而不是死記硬背,講完數學題後,還會讓我們用自己的方式講述一遍,這都和我以前的數學課非常不同。”
姚同學說,除此以外,老師從來不會忽視或歧視數學不好的學生,反而是經常鼓勵和激勵我們。受到老師的正向反饋,他現在對這門學科也是信心滿滿。
姚同學的感受還不是個例,他說自己身邊很多同學都有這樣的變化。
小學數學課堂
2. 注重語言能力和思維培養,“磨刀不誤砍柴工”
新加坡教育真正厲害的地方,恰恰在于將一些最樸素的教育理念和常識落到了實處,是在“平凡中見真章”。
外灘君發現,這一點不僅在數學教育上有所體現,在其雙語教育上同樣如此。
在新加坡多文化的環境下,孩子們需要從小接受雙語雙文化教育,其英語教學法中也有很多值得借鑒,比如新加坡教育部在全國中小學推行的“英文學習與閱讀策略計劃”(Strategies for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and Reading,簡稱STELLAR)。
在廣州新僑學校,也隨處可見這套教學法的身影。初中部負責人林淑貞老師介紹說,這是一整套緊湊而嚴密的教學計劃,重視英文閱讀和寫作,同時也注重聽說讀寫上的平衡,主張爲孩子提供語言學習的“支架”,幫助孩子一步步走向精確、嚴謹的學術英語水平,鍛煉英語思維。
爲什麽說英語思維很重要?外灘君曾采訪過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終身教授Paolo Uccelli,她就表示,在英語教學資源豐富的大城市,難倒中國孩子的,已經不是聽和說的啞巴英語,也不是詞彙量和語法,而是語言表達的精確性、嚴謹性、邏輯性和適當性。而這也是全世界學習外語的孩子的通病。
爲了解決這一難題,廣州新僑學校在平衡聽說讀寫的基礎上,對英語和寫作體系進行了嚴謹的設計。
在英文導讀體系裏,學生不僅需要進行大量的、持續的分級閱讀訓練,還會由老師帶領,進行相應的英文閱讀指導:拿到一本書可以怎麽讀?還可以讀哪些類型的書?閱讀過程中要抓住什麽樣的信息?
課堂上也會有很多閱讀活動,比如通過“角色扮演”“演講”,將文本故事口頭表達出來,習得使用規範的單詞和語法,培養綜合語感;通過小組合作,將打散的文章內容進行還原,掌握文本的內在邏輯順序……
小學英語課堂
雖說很多學校都會強調“英文閱讀”的重要性,但是有沒有專門的導讀課,還是會有天壤之別。
此外,廣州新僑學校的寫作訓練也有一套嚴謹的教學法。它有三個階段,“從全班寫作、到分組寫作、再到個體寫作”,具體而言,是讓孩子們一開始進行全班性寫作,熟悉寫作主體和工具;接著進行分組探究性寫作,勾勒邏輯和框架;最後,每個孩子獨立寫作,進行內容優化和創新。
可以看出,這相當于一個由易到難、不斷拆掉“腳手架”的過程。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一步步深化對寫作的認識深度和掌握感。
這樣的閱讀和寫作訓練看似“費時”,在更長遠的學術英語能力和英語思維培養上,卻是“磨刀不誤砍柴工”。
3.打開格局,站在全球優質師資的肩膀上
這兩年國際教育圈都在感慨外教招聘難,甚至有些國際化學校正面臨外教流失的困境。然而,廣州新僑這所大灣區的初創學校,卻在源源不斷地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教師。
作爲華中校群成員,廣州新僑學校的新加坡師資更是耀眼,他們大多畢業于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香港大學等名校,而且不乏在華僑中學、華中國際、新加坡萊佛士書院等頂級學府任教的經驗。
比如,新僑教育督學潘兆榮博士,不僅是新加坡華僑中學原校長,還是一位傑出的教育家,在教學管理和教育創新上做出卓越貢獻,曾先後三次獲新加坡總統頒發國慶勳章。
潘兆榮博士
而擔任新僑教育智囊團顧問的許澤鴻博士,不僅是新加坡CPA教學法的創始人和推動者,還是新加坡教育部課程規劃和發展署的數學首席專科督學。
許澤鴻博士
再好的教學理念和方法,都需要一支強有力的師資團隊去落實。和新加坡對教師團隊的精益求精一樣,廣州新僑學校也致力于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保證教學水平真正比肩“華中”。
除了和來自全球名校的頂級師資打交道,世界各地的大咖、學者、科學家們也會被請到校園裏,成爲孩子們成長中的“啓明燈”。
就在一個月前,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龍•切哈諾沃教授,就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給新僑學子帶來了生動的一課。演講結束,孩子們親自向這位諾獎得主請教,“如何面對科研道路及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失敗和挫折?後疫情時代我們將何去何從?”
新僑學校校園裏,
與阿龍·切哈諾沃教授的專題對話
外灘君不由感慨,新僑孩子是多麽幸福,小小年紀就有機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打開面向廣闊世界的一扇窗,說不定就給未來埋下了一顆興趣的種子。
好的教育裏
不能只有單一的分數評價
今天的社會上,正出現越來越多的“空心病”和“躺平青年”,主要表現爲他們對什麽都提不起興趣,盡管考上了大學,甚至是名校,卻對未來充滿迷茫,找不到人生的激情… …
這也引起了反思:爲什麽素質教育、全面發展這些理念,提了這麽多年,卻依然收效甚微?
其實,大家忽略了一只“看不見的手”,那就是評價體系。
長久以來,在“分數爲王”的單一評價體系下,學生的生命中就只剩下了考試這單一面向。教育評價是一根“看不見”的指揮棒,它會決定教師教什麽、怎麽教,也會決定學生學什麽、怎麽學。
在任何一個教育環境裏,如果對學生只進行單一的、只有分數的評價體系,那麽就難以擺脫應試教育的桎梏,所謂的全面發展,也就無從談起。
可惜,今天很多學校依然沒有重視“評估體系”的建設。正所謂“內行看門道”,雖然一所學校的評估體系,屬于比較隱性的存在,不像課程、師資那樣受家長關注,但是它卻能夠真正體現出,這所學校在追求什麽樣的教育,踐行什麽樣的育人理念。
而廣州新僑學校的“多元評估體系”令外灘君印象深刻。
它首先體現在對每一個孩子實施包括“學習力、領導力、生活力”的三維評估。
作爲一所國際化學校,對“學習力”和“領導力”的重視,屬于意料之內;但是學校特別強調“生活力”,並將它提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卻讓人有點意外。
在廣州新僑學校,“生活力”即生活教育,通過訓練學生的生活能力,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愛,進而爲人生及未來做好方方面面的准備。爲此,學校還專門組建了生活中心,爲孩子們提供一些不僅限于“勞動”的生活力課程,同時也會注重對心理的支持和引導。
的確,如果欠缺獨立生活的能力和健康強大的內心,所謂的學習能力和領導能力,也是空中樓閣,無法幫助一個孩子面對未來的挑戰。
可以看出,對“生活力”的重視,不過是一次教育常識的回歸。
在此基礎上,學校也會通過多維度、綜合性的課程和活動,塑造學生的“學習力”和“領導力”,培養“敢爲人先的棟梁之才”。
新僑特有的“經世致用”課程,就是其中一個典型。“經世致用”出自新僑學校 “己立立人,己達達人,飲水思源,經世致用”的價值觀,這也是新加坡華僑中學創始人陳嘉庚先生的精神內核。
這一課程爲學生提供很多實踐機會,比如 7年級孩子在“性別平等”、“關愛殘障人士”、“優質教育”等主題下,進行小組合作,挖掘身邊能夠做的事情。在這過程中,不僅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用于生活,還會學習如何溝通與合作,如何解決沖突,培養領導力和社會責任感。
其次,廣州新僑學校的“多元評估”還體現在跨學科的評價體系。
因爲孩子們的學習任務,通常是跨學科主題式的,對學生的評估角度也是多元化的。有學生可能會爲殘障人士特別制作一部自己翻譯和配音的電影,有學生可能出了一份關于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探究報告,還有的學生則呈現了一場關于“關愛女性”的演講。
相對應的,老師就需要對學生進行綜合性的評估,可能包括語言表達、邏輯思維、自主探究等多個方面。
在這樣的跨學科體系下,學生可能需要花1-2個月時間去完成一份專題作業。這也要求學生從小提高時間管理、自主管理的能力,爲將來大學階段的學習做好充足准備。
除此以外,外灘君還發現有一個細節,很能體現廣州新僑學校評估體系的特點,那就是“補考”制度——在評估中沒能通過的學生,可以在下一學期進行補考,如果補考仍然沒有通過,還需要再進行補考。
爲什麽要讓學生一次次“補考”,而不是直接在成績單中寫上“評估不通過”?
執行校長王芳芳表示,在我們學校,不管是日常的考試,還是補考,都不是以考倒學生爲目的,而是要幫助學生找到這一階段學習中存在的不足,激勵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去努力攻克這些難關。
聽到這裏,外灘君恍然大悟,這樣一個小小的評估細節,不也正是新僑校訓中“自強不息”的體現?
“ 留白教育 ”
幫助孩子認知自己、成就自己
新加坡對個性化教育的重視,在廣州新僑學校則體現爲更具特色“留白教育”,它也是新僑學校一個重要的培養理念和教學設計。
爲什麽要強調“留白”?在執行校長王芳芳看來,一個人的成長,需要一些獨處的空間,一些漫無目的的時光。這些空間和時間看上去沒有特別務實的用處,但其實有著最重要最根本的用處——認識自己,成爲自己。
雖然聽上去有些雞湯,但卻是更大的真實。我們看到,不管是英國的頂級大學錄取,還是美國的大學錄取,都會涉及到一個升學指導規劃,其中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學生認知自己,成就自己。
在美國頂級大學錄取評估框架中,除了有高難度的課程體系、GPA、推薦信等,還要有能展現學生將時間精力投入到哪裏的課外活動、文書等方面,這都更強調學生的自我認知和探索。
適當的留白,才能讓孩子有思考的土壤;尤其在中學階段,孩子們的三觀開始逐漸形成,如果學生的課表全部都被填滿,他們連思考的時間都沒有。
這也是爲什麽,學校需要給孩子一些時間,讓他們去認真思考爲什麽要做這些事情,希望得到什麽,希望成爲一個什麽樣的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認真投入。
但是,留白不是放養。它並不意味著學校可以撒手不管,相反,需要學校投入更多。
如何支持“留白”?這就不得不提到CCA輔助課程(Co-Curricular Activities),也就是個性化的興趣體驗項目。國內可能覺得這是奢侈品,但是它在新加坡已經成了常規操作,與其他課程活動具有同等地位,並直接和升學挂鈎。
廣州新僑學校也繼承了新加坡這一做法,爲學生提供豐富的可自由選擇的CCA項目,小學部開展有戶外活動、古生物學俱樂部、手工藝制作、無線電測向、數學社、朗誦和演講等活動;中學部開展有籃球、足球、羽毛球、時尚與設計、戲劇、園藝、管樂隊、數學社、商學社、模型俱樂部、學習中心等活動……總之令人目不暇接。
不僅如此,學校對CCA輔助課程的重視,可不是嘴上說說,還要保證質量上乘,有一種“專業性”在裏面。
比如,CCA足球課程老師,來自國內知名青少年足球訓練俱樂部,其總監是日本現役國腳中島翔哉、久保健英的老師。足球場地同樣達到一級場地的使用要求,可以進行國家級比賽。
有一位家長是足球“發燒友”,周末經常帶著孩子去踢球,有時還會組織球隊比賽。孩子來到新僑學校之後,這位家長特地發微信給校長,說孩子不管是踢球時的跑位、意識還是技巧都有了非常明顯的提升,令他大爲贊歎。
其實,“留白教育”的真正意義,還在于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一系列的探究項目、體驗式學習中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最終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在廣州新僑學校,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自主發起一些CCA輔助課程,學校則給予相應的支持。
有4位初一學生特別喜歡園藝,但是學校提供的CCA項目裏沒有這方面的內容,她們向生物老師表達了自己想要的訴求。于是,在老師的大力支持下,4位學生自主成立了一個園藝社,在校園裏打造起一方小花園。
“如何中和土壤肥力,讓波斯菊發芽?”“用什麽樣的土壤中和肥力效果好?”“小組之間怎麽分配和協調不同的種植任務?”孩子們探索問題的欲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跟著草木一起被滋養。
最後,給外灘君印象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還要屬一位孩子。她是一位去年轉學到廣州新僑學校的7年級學生,她說,自己在這一年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過去,她在學習上缺乏主動性,常有畏難情緒。但如今,在自由探索的“留白時間”裏,她發現,學習原來是一件快樂的,富有成就感的事情。
“我很喜歡這裏,每天學習新的知識、也在不斷挑戰自己。我就像海綿一樣,在拼命吸收營養。”說起這話,孩子的臉上一臉自豪。
孩子的話語最打動人心。
了解完廣州新僑學校,我們會更堅定一點:世上本無最好的教育,如果能夠做到尊重規律、回歸常識,讓孩子收獲一種更快樂充實的生命成長狀態,足以稱得上“好的教育”。
開放日活動預約
想了解更多廣州新僑學校相關信息
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
關注公衆號
預約開放日活動
(活動內容豐富,包括課程體驗、校園互動、1V1 深度咨詢、入學評估等)
開放日活動時間
11月5日(周六)9: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