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患者一聽說要用糖皮質激素,會立馬警惕起來,其實糖皮質激素不是洪水猛獸。糖皮質激素是人體自身腎上腺皮質束狀帶分泌的一類甾體激素,生理劑量糖皮質激素在體內作用廣泛,不僅爲糖、蛋白質、脂肪代謝的調控所必需,且具有調節鉀、鈣和水排泄的作用,對維持機體內外環境平衡起重要作用。
藥理劑量糖皮質激素主要有抗炎、免疫抑制、抗毒和抗休克等作用,但是不適當的使用或長期大劑量使用可導致多種不良反應。臨床上使用的糖皮質激素按給藥途徑分爲口服給藥、吸入給藥、皮膚給藥,每種給藥途徑的不良反應不盡相同。
口服給藥
一些自身免疫系統疾病需要長期口服糖皮質激素,可帶來一些全身的不良反應,主要反映在:
-
長期大劑量使用,可引起水、鹽、糖、蛋白質及脂肪代謝紊亂,表現爲向心型肥胖、滿月面容、多毛、無力、低血鉀、水腫、高血壓和糖尿病等,臨床上稱之爲庫欣綜合征。一般停藥後會自行逐漸消退,數月或較長時間後可恢複正常,必要時可配用降壓、降糖、補鉀等對症治療。長期使用還會導致骨質疏松,應該適當補充維生素D及鈣劑。
-
誘發或加重感染:皮質激素有抗炎作用,但不具有抗菌作用,且能降低機體抗感染能力,使機體抗病能力下降,利于細菌生長、繁殖和擴散。因此,長期用皮質激素可誘發感染或使機體內潛在的感染竈擴大或擴散,還可使原來靜止的結核竈擴散。在用藥過程中應注意病情的變化及是否有誘發感染現象,同時給予抗感染治療。
-
誘發或加重消化性潰瘍:糖皮質激素除妨礙組織修複、延緩組織愈合外,還可使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多,又能減少胃粘液分泌,降低胃粘膜的抵抗力,可誘發或加重胃、十二指腸潰瘍出血,甚至造成消化道穿孔。
-
神經症狀:可發生激動、失眠,個別病人可誘發精神病,癫痫病人可誘發癫痫發作。故有精神病傾向病人、精神病人及癫痫者應禁用。
-
腎上腺皮質萎縮或功能不全:較長期應用該藥,由于體內糖皮質激素水平長期高于正常,可引起負反饋作用,而影響下丘腦及垂體前葉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使內源性糖皮質激素分泌減少或導致腎上腺皮質激素功能不全。
-
反跳現象及停藥症狀:長期應用激素,症狀基本控制時,若減量太大或突然停藥,原來症狀可很快出現或加重,此種現象稱爲反跳現象。這是因病人對激素産生依賴作用或症狀尚未完全被控制所致。處理措施爲恢複激素用量,待症狀控制後再緩慢減量。
吸入給藥
支氣管哮喘和過敏性鼻炎等治療首選吸入性糖皮質激素,正確使用吸入技術和裝置僅有1%的藥量會通過吞咽等途徑進入血液,不易導致全身不良反應。吸入療法是以呼吸道粘膜治療,故以口腔呼吸道局部不良反應爲主。
-
念珠菌性口腔炎和咽喉炎等局部黴菌感染。預防措施包括吸入糖皮質素後及時漱口,配合有口腔保護管的壓舌霧化吸入裝置吸入、掌握正確的吸入技術等。一旦發生該並發症,通常停藥數天即可自愈。對于過敏性哮喘和過敏性鼻炎哮喘綜合症情嚴重難以停藥時,可以考慮繼續吸入糖皮質激素的同時口服抗真菌藥物如氟康唑等配合治療。
-
聲嘶。聲嘶是吸入性糖皮質激素的另一重要局部並發症,與吸入糖皮質激素時導致聲帶的收縮功能異常有關。目前該並發症尚無較好的防治措施,咽喉部漱口法有時可預防或減輕該並發症,但效果並不太理想,研究發現從鼻部吸入糖皮質激素可以大大減少聲嘶的發生率。
-
口腔內小血腫。少數病人和患兒在長期吸入糖皮質激素後可以引起口腔和咽喉部的粘膜下的毛細血管充血,嚴重者可導致毛細血管出血並引起口腔或咽喉部的小血腫,這主要與吸入糖皮質激素沒有漱口或漱口不及時有關。
-
局部刺激感。通過定量揿壓吸入器或幹粉吸入糖皮質激素均可産生一定的氣道或咽喉部刺激感,表現爲刺激性咳嗽、惡心和口幹等,絕大多數病人和患兒可以耐受。由于氣道和咽喉部刺激感往往發生在氣道反應性較高的病人和患兒,提前10分鍾吸入沙丁胺醇氣霧劑可以明顯減少氣道和咽喉部的刺激感。
皮膚給藥
外用糖皮質激素與全身給藥相比,要安全得多。外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多見于乳膏、搽劑,激素含量相對較低。
典型的不良反應常見于錯誤的用于感染部位,造成感染的播散和加重。一般合理、短期的使用不會造成局部或全身的不良反應。但如果長期使用、特別是長期使用強效外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軟膏,則會造成皮膚萎縮、毛細血管擴張、接觸性皮炎、痤瘡、色素沉著、多毛、激素依賴性皮炎、丘疹似酒渣鼻樣等。如長期大面積外用強效、超強效糖皮質激素,則會引起經皮吸收産生全身的毒副作用,兒童使用時尤其謹慎。
以下情況産生副作用的風險較大:
-
應用時間太長,應用太頻繁,應用量太多,應用面積太大;
-
用在面部、皺褶處、大腿內側和生殖器;
-
患者年齡太小或太大。
因此應用中至超強激素時,爲使副作用最大程度降低,應注意:
-
不用于較薄嫩處的皮膚;
-
只用2 ~3周,每天只用 1 次,晚上用效果最好;
-
用弱效激素或免疫調節劑維持療效;
-
經常性行皮膚保濕以減少激素用量;
-
繼發感染時要減少用量或停藥。
(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顔輝/文 徐璐揚/校對)
———— e n d ————
■ 上海醫藥集團特別支持
本文版權屬于上海藥訊,配圖來自網絡,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