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第3139篇原創首發文章 字數 5k+ ·
新冠肺炎爆發後,確診人數不斷攀升,目前各界仍在等待拐點。然而,全球金融市場的表現卻“超鎮定”,除了春節期間海外市場震蕩較大,以及春節後開市首日A股大跌,上周整體市場表現都超出了預期,A股連漲四日,上證綜指報收2875點。本周一,滬深股市繼續收出紅盤,上證指數收報2890.49點。
眼下,一切對經濟、金融市場的預測都沒有切實意義,因爲疫情是最關鍵的變量,而這一變量仍存較大變數。上海華山醫院傳染科主任張文宏先前曾對將來的疫情結局做過一次預測:最好的結局:2~4周內所有病人治療結束,2~3個月內全國疫情得到控制;最差的結局:控制失敗,病毒席卷全球;膠著狀態:病例數在可控範圍內增長,抗疫過程會十分長,可能長達半年至一年之久。隨著第二個返工潮的到來,可以說本周將是最爲關鍵的一周。
近期,國際知名機構都在大幅調整對中國經濟的預測,例如,摩根大通的基線假設是,若確診人數在3月上旬達到頂點,而各地工廠在2月10日後緩慢地陸續開工,3月基本恢複正常,2020年GDP增速約爲5.4%左右,其中一季度爲4.6%左右,二季度出現反彈,下半年基本恢複原先增長軌迹。瑞銀則認爲,若疫情高峰持續到二季度,增速可能會降到5%以下。
疫情迎來“最關鍵一周”
隨著第二個返工潮的到來,疫情的防控迎來關鍵周。有兩個重要變量需要關注——首先是2月10日以後企業恢複生産的速度,二是疫情蔓延的程度,確診人數的拐點何時出現。這其中又以廣東和浙江兩個省爲代表,這兩個省分別都是中國經濟最活躍地區(珠三角和長三角)的代表,也是目前除湖北外新冠疫情確診人數最多的兩個省,兩地的疫情控制狀況、工廠受影響程度對全國經濟的發展狀況至關重要。
現在也有一種樂觀觀點認爲,1月疫情爆發恰逢春節,本來就是停工、返鄉期,這相對緩解了疫情對生産方面的影響,但對此,不少經濟學家並不認同。例如,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就提及,從我國經濟增長特點來看,確實一季度相對是比較低的,工業生産、建築等相對都是偏低的,消費則是剛好相反,一季度一般最高,其它季度占比較低。從這一邏輯上看,停工十天似乎是不會太嚴重,主要是消費的高峰期受到沖擊。但現在問題是,節後複工的時間一直在往後推,所以生産端的影響可能加大,還不能輕易下定論。
相比之下,目前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比SARS時期更爲嚴峻,因此更需要以更大的決心和防範意識來克服這場挑戰。回憶起2003年SARS時期,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當時在IMF做關于中國經濟方面的研究,她認爲拿SARS時期來和現在做比較非常不妥。
“當時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經濟結構和國際環境都有所不同。當時中國經濟增速高達10%,盡管受到SARS影響,但相比于2002年反而提升1%。當時,中國剛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全球需求增長旺盛,帶動中國出口大增。此外,中國當時的房地産市場也高速增長,房地産投資增速高達30%以上,制造業産能高度擴張,鋼鐵等大上快上,經濟處于過熱的情況。反映到政策層面,也正是由于當年貿易順差大、外彙占款放量,當時央行實際上是應該‘加准’(提升存款准備金率)的,而因爲受到疫情影響,央行直到2003年9月才開始‘加准’。可見,當時經濟周期和相應的政治決策都是不同的。此外,SARS主要集中在個別大城市,而此次新冠肺炎在全國所有省市自治區都已出現,分布較廣,因此交通、運輸等會受到一定影響。”
當然,“雲經濟”在特殊疫情狀況下逆勢增長,5G、人工智能、機器人等科技産業也在遠程辦公、在線教育、遠程醫療等領域意外迎來一波新熱潮,新經濟增長點是否會起到額外的拉動作用?
對此,多數經濟學家認爲,這些趨勢能夠對受沖擊的産業帶來一定對沖,但不宜過度強調。目前中國線上的零售業在消費中占20%,與2003年相比當然有大幅的提升,可能會部分抵消消費所受的影響,但很多線上部分還是需要線下物流的支持,估計電商還是較難對消費有很大的對沖。而新經濟也基本是保持原先已有的趨勢,在疫情影響下,大幅加速的可能性不大。
接受過筆者采訪的經濟學家也都表示,在現階段評估本次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十分困難,重點還是在于疫情的進展。從湖北地區目前新增的病例數來看,上升速度仍然較快,病例數不斷攀升。特別是武漢周邊地區,出現了蔓延態勢。因此在近期恐怕難以到達平台期,可見武漢的態勢極爲嚴峻。
如何實現武漢的疫情控制,用華山醫院傳染科的原話——“必以極大的勇氣和耐心才能實現決戰目標,疫情一旦蔓延,短期內迅速結束戰鬥的難度極大”。爲此政府和相關部門采取了多項全國性的舉措:延長假期、交通管制、公共場所體溫檢測排查、積極宣講減少聚集、個人防護知識等,而國民公共安全意識的提高也保證了相關舉措的順利實施。鍾南山院士說:“這些舉措有效阻斷傳染源,大大減少二代、三代傳染,我們判斷此次疫情有望在未來10天至兩周左右出現高峰,但我們仍需加強防控,不可放松警惕。”
張文宏指出,武漢大決戰的序幕不過是剛剛拉開。目前仍是發病人數快速上升的階段,部分病人還未得到確診而散落在外,估計防控措施真正起效,要待兩大神山醫院全部收治、確診病人完全隔離後1-2周的時間。如果確診病人絕大部分得到收治,輕症病例全部得到及時隔離觀察或者治療,那麽鍾院士所說的平台期和拐點是可以到來的,而目前則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候”。
全球金融市場表現“超鎮定”
鑒于這一情況,不乏觀點認爲,過去一周以來美股不斷反彈、新興市場也表現鎮定,但事實上經濟複蘇的強度很可能弱于預期,市場是否過度樂觀了?
當然存在這種可能。但是,另一種“勢力”更不可忽視。在金融危機以來,全球央行會在危難之時第一時間開動“印鈔機”,因此市場目前的表現可能已經在反應這種預期。目前,美聯儲每月購買600億美元的美債,歐洲央行每月購買200億歐元的債券,日本央行仍每月購買150億美元的資産。
諾獎得主、《非理性繁榮》(Irrational Exuberance)的作者席勒(Robert Shiller)近期就提及,“有時,並非是新聞本身,而是各界對于新聞和新聞相關事實的關注,改變了經濟或投資者的心態。政府的信譽對于投資者和世界而言至關重要。政府所展現出的力量和控制力可能也對投資者信心十分重要,直至這一切被證僞或耗盡的一刻。”
在他看來,可以用“非理性繁榮”來解釋1995年日本的阪神大地震。“當時,日本政府被認爲是非常有效和強有力的。但當看到日本政府的赈災措施並非如此有效後,就可能打擊全球投資者對政府救助經濟能力的信心。”
因此,席勒認爲,信心對于中國證監會等的政策安排非常重要。“我認爲,從某種程度上說,對中國而言新型冠狀病毒是危也是機。全球的注意力此次都聚焦在中國之上,就好比在日本阪神大地震後各界將目光都投向日本那樣。中國花了10天就在武漢建成了一家醫院一事傳遍全球。A股市場也需要這樣的信心,來向投資者和國際社會保證,政府對事態是有掌控力的。”
| 特雷弗諾亞爲中國10天建成醫院感到驚歎的同時,還吐槽起美國“裝個有線電視都沒這麽快”。
但席勒也坦言,全球市場還沒有充分感受到病毒的影響。“過去一周,在康涅狄格州紐黑文(New Haven)有人疑似感染病毒,因此至少很多人都知道了這種病毒,但還有很多地方的人們並不完全理解其嚴重性。人們的思考不可能總是理性的,也會憑感覺。現在西方社會還未對這種病毒感到恐慌,因此我認爲全球市場並沒有對此充分作出反應。美股市場始終表現良好,盡管估值已經很高。如果事態出現重大變化、病毒在投資者中引發的恐慌情緒有所放大,那麽一切就要另當別論了。”席勒稱,“我們並不知道病毒明年會否卷土重來?我認爲我們需要警惕悲觀情緒(攀升)。”
接受筆者采訪的資深美股交易員司徒捷此前認爲,“如果這周標普500指數和阿裏巴巴股票周線收陽,就等于市場的預期開始好轉,預期疫情拐點未來將臨近。近幾日美股不斷走穩,而美股市場對風險關聯的有效性和預見性有良好的曆史追蹤記錄。”的確,“周線收陽”如期而至,但交易員也認爲現在必須密切關注疫情的變化。
對美股市場而言,感觸最深刻的一場類似疫情是2014年7月爆發于非洲的埃博拉病毒。司徒捷回憶稱,“同年9月底,當美國出現第一例死亡案例時,美股開始大跌,截至同年10月中旬的半個月間跌幅超10%,標普500指數當時一度最低跌至1820點附近。此後,股市作爲前瞻性指標開始不斷反彈,標普500指數此後便創出新高,直至2015年8月出現回調盤整。”
其實,從樂觀的角度來說,曆史數據始終顯示,就過去全球重大疫情期間與其後股市表現來看,包括SARS、禽流感、埃博拉病毒、茲卡病毒等,疫情未對經濟造成巨大沖擊,恐慌高點即是買點。就中概股近期的表現來看,市場認爲,最能代表美股市場對中國疫情反饋的中概股就是如阿裏巴巴等股票,當然也包括港股市場的騰訊、美團等,這些公司的股票將對市場的拐點率先作出反饋。
“阿裏巴巴從在2018年的212美元附近開始出現大幅回調,2019年整體呈現震蕩格局,從2018年的頂部到2019年10月形成一個收斂三角形,從2019年10月開始突破,最高至230美元附近。”司徒捷稱,“受此次疫情影響,阿裏巴巴于2020年1月27日最低跌至203美元附近,近期企穩反彈于220美元。若是本周能夠周線收陽,那麽也預示著美股對疫情的反應轉弱,若疫情不進一步發酵,後續市場會進一步回升。”
此外,就美國市場的本土公司而言,亞馬遜的性質和走勢與阿裏巴巴類似。其從2018年6月到2019年10月之間與阿裏巴巴一樣陷入盤整,由于2019年四季度財報大超預期,亞馬遜于2020年1月開始突破,疫情的短期影響過後,亞馬遜仍不斷創下新高。其後續走勢也是觀測疫情發展的良好指標。
但多數交易人士普遍認爲,例如攜程等受到疫情實際影響較大的航空、旅行板塊,可能要等到3月後疫情正式出現拐點後才能真正企穩。
未來一段時間,隨著一階段中美經貿協議的達成,除了關注疫情的變化,接下來的重點便是美國大選和企業盈利。目前,企業盈利或好于此前市場的悲觀預期,且美聯儲預計今年難以按兵不動(機構料降息1-3次),“隨著疫情影響趨弱後,市場不斷修複,預計美股在寬松流動性的支持下,反彈可持續到今年4、5月,目前目標位在3500點左右,但進入6月後,美國大選將進入白熱化階段,市場可能因不確定性而出現波動。”司徒捷稱。
一般而言,大選年美股表現都較好,從1944年到現在,只要在大選日前12個月美股表現大部分時間都是上漲的,只有兩年例外(2008年和1960年)。但也有觀點認爲,今年的候選人較爲“非典型”,若出現超預期狀況,或對市場造成一定沖擊。
關注疫情對全球供應鏈的沖擊
另一個不可忽視的趨勢在于,目前中國深度融合到全球産業鏈中。自2018年以來,各界對貿易摩擦給全球産業鏈造成的沖擊頗爲擔憂,此次疫情導致部分中國企業複工推遲,這會否深化對全球産業鏈的影響?
朱海斌則認爲,在SARS時期,全球經濟幾乎沒有受到中國疫情的影響。但這一次由于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中所占的體量明顯更重,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渠道上。
一個是在需求端,主要是出境旅遊、消費方面,中國遊客當前占全球旅遊消費的18%,在東南亞地區如泰國、新加坡等地的旅遊經濟受到的沖擊則更爲明顯。
另一方面則是在全球供應鏈,中國多地延遲開工可能會導致供給端受到一定沖擊,例如一些韓國汽車産業,其受零部件供應不足而臨時停工。
此外,現階段一些國家對中國實行旅行限制,這會對港口船運及進出口貿易方面造成一定影響,再加上當前全球經濟放緩的大環境和貿易摩擦的存在,世界經濟會有更大的不確定性。
汪濤也提及,這(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取決于疫情能多快得到控制、企業何時恢複生産。若在一個季度內能完全恢複,則對全球的影響有限。這裏有兩個行業特別值得注意,一是科技行業,二是汽車行業。
就科技行業而言,全球科技行業産業鏈深度融合,中國是全球手機、電腦的重要零部件生産商,目前江浙、廣東等關鍵地區受到疫情的影響,可能會影響開工節奏;同理,對于汽車行業,在中國生産的汽車零部件的生産進程也可能放緩,湖北省本身的汽車生産量就不小,2019年汽車生産量占全國的8.8%。
機構普遍認爲,雖然美國經濟今年比去年差,但並不會進入衰退。當然如果中國疫情的溢出效應加大,美國一季度的經濟增速可能存在下行風險,若二季度疫情緩解,美國經濟也會好轉,但就反彈的幅度而言,中國是最大的。
就中國方面,各界也建議財政纾困行動盡快到位。現在央行出台的釋放1.2萬億流動性,以及一些地方出台的針對企業的支持政策,包括延緩報稅、延緩社保調升、發放房稅補貼等,對幫助各個企業克服疫情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會比降息有更大助益。
機構也建議,當前政策應以財政纾困爲第一優先,這方面的政策措施可以更好地防止企業資金鏈斷裂,信用破産。其次是在信貸方面結合央行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針對特定群體如中小企業提供財政特定低息補貼以及信貸擔保或增信,從而大幅降低這些企業的實際信貸利率,這一降幅可以遠超10bp(基點)。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 圖片 | 視覺中國 」
內容合作、投稿交流:[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