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新加坡中國留學生與中國高校大學生網絡象棋團體友誼賽激戰正酣,7月2日20點,將迎來第二輪的比賽。
賽前,棋友彙采訪了四支在新加坡的中國留學生隊伍——新加坡國立大學中國留學生隊,南洋理工大學中國留學生隊,在新中國留學生聯隊一隊、二隊,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20名棋手來自不同的專業、不同的年級、不同的學校,但都對象棋格外熱愛。他們有的甚至此前並不認識,卻因象棋走到了一起。
新加坡國立大學中國留學生隊隊長李光澤是新加坡國立大學工學院聯合培養博士,他介紹,自己隊伍裏的5名成員都是在讀博士,但所學的專業都不一樣。“有學化學的、醫學的、光學的、工學的、獸醫學的,比較豐富多樣。但我們有個共同的特點,科研之余喜歡下象棋。”象棋讓李光澤和隊友們組成了一支戰隊,他們都渴望與國內高校大學生隊的棋手們一較高下,曆練自己的棋力。
新加坡國立大學 李光澤
雖然來自不同的專業,但李光澤和隊友們都曾在天天象棋APP上打過照面,也時常一起約棋。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國留學生隊的5名隊員從來沒有一起下棋,在緊張的學習工作之余,出于對象棋的興趣放松身心,組隊參賽首次相逢,卻一見如故。該隊隊長曹帥是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聯合培養博士生,他期待通過團體友誼賽加深隊友之間的情誼,也希望今後在新加坡能參加更多象棋活動,結交來自五湖四海的棋友。
采訪過程中,4支在新加坡中國留學生隊伍的隊長都表示自己是業余水平,參加比賽一是興趣,二是爲了磨砺。但其實他們的棋齡都有十幾二十年之久,他們都把象棋當作科研學習之余的“調味品”、休閑之余的“必選項”,甚至是跟家人之間的“情感紐帶”、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目前就讀于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劉樂是在新中國留學生聯隊二隊隊長,他在家鄉西安讀小學時期,曾跟隨國家級象棋大師張會民學棋,直到初二由于學業壓力增重,才不再專門學棋,但下象棋的習慣則一直保持到現在。高中畢業後到新加坡國立大學求學,劉樂就加入了學校的象棋隊,並于大二時期開始擔任隊長。組織社團活動、組隊參加比賽,他樂在其中,大學生活因象棋而充實有趣。劉樂還曾獲得2014年新加坡“棋友杯”象棋團體賽第三名、2014 年“SP快棋賽”團體賽NUS冠軍,基于豐富的賽事經曆,劉樂自告奮勇擔任此次在新中國留學生聯隊二隊隊長。他說,包括自己在內的5名隊員都非常熱愛象棋,可以說已經融入了日常生活。“來新加坡後我通過象棋認識了很多本地的棋手,象棋幫助我很快地融入了新加坡的人文圈。于我而言,象棋已經成爲生活中難以分割的一部分,這個愛好會伴我一生。”
在新加坡中國留學生聯隊二隊 劉樂
李光澤也是自小開始接觸象棋,他的啓蒙老師是自己的父親,“大概是小學四五年級的時候,父親第一次教我下象棋,當初的目的是爲了幫助我開發智力,我自己也很喜歡。”他說,後來到了國外,常年在外求學,只有假期才有時間回家。每當這時,他都會陪父親下上幾盤棋。象棋成爲李光澤和父親之間增進感情的橋梁,也是他在異國他鄉思念之情的寄托。
在新中國留學生聯隊一隊隊長楊宇冰更是直言,自己從象棋中悟到了很多人生哲理,“以前小時候曾自認爲水平不錯,但參加了比賽才明白什麽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棋盤上瞬息萬變,哪怕走了50步好棋,但只要棋差一招,就有可能葬送好局。”象棋,讓楊宇冰明白了謙虛謹慎、低調做人的道理。
在新中國留學生聯隊一隊隊長楊宇冰
楊宇冰愛象棋,也愛旅行。他說,自己喜歡一邊旅遊一邊以棋會友。“上一個假期,我來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爲期2個月。”期間,他去了西藏、新疆、青海、甘肅、內蒙古,也到過浙江、湖南、江西,“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象棋在旅行的途中隨處可見,不論在哪裏,我都有機會跟人下棋。”他曾在西藏爲了跟青年旅舍老板下棋,而更改行程,“我們下了整整一下午,到了大昭寺天都黑了。”
四支在新中國留學生隊的隊長分享了各自不同的象棋故事,他們也道出了共同的希冀:“希望能在友誼賽中跟國內高校的棋手們學習。能跟這麽多高手同台PK的機會真不多,我們會好好珍惜,賽出最佳水平!”
在跟四位隊長交談的過程中,筆者不免感慨:“思路清晰、談吐儒雅、幽默有趣,還個個是學霸,果真是‘別人家的孩子’!”憑借自身的努力,留學生們獲得了到國外高等學府進修的機會,在科研任務繁重的情況下,還能保留對象棋的熱愛,這不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
疫情之下,這項由中國象棋協會主辦,並受到中國駐新加坡使館教育處支持的賽事,身在異國他鄉,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象棋而結緣,帶著滿滿的民族自豪感,使留學生們在自己熱愛的象棋中感受到祖國的關懷與溫暖。
來源:酷享傳播特約作者–梅青時
本文由酷享傳播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轉載請注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