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潮汕人經常被別人否定,被說沒潮汕人他們一定也能成功,但是潮汕人對孫中山的貢獻是抹不掉的。
辛亥革命時期之前,中國華僑早已遍布世界各地,形成了廣大的華僑群體。根據一些中外史料記載和學者研究,清末1902至1908年,中國華僑人數就達到700萬到900萬,其中尤以潮汕華僑人數居首。海外潮汕華僑熱烈擁護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張,積極支持民主革命活動。
當時,海外最支持孫中山的,除了他的家鄉中山人,就數潮陽人最積極了。尤其是在籌饷方面,潮陽華僑始終是第一個站出來,甚至不惜變賣家産,從而爲中國的早起革命事業做出不可磨業的貢獻,留下了“華僑乃革命之母”的最真實寫照。
1.清光緒三十一年 1905 陳美堂 沙隴,清朝末年赴暹羅(今泰國)經商。光緒三十一年(1905)在暹羅參加了同盟會,積極行動,支持國內之辛亥革命,得到孫中山的多次嘉獎。
2.清光緒三十二年 1906 鄭子彬 沙隴。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到泰國謀生,短短幾年,便在泰京曼谷創立了春和商號,承辦了暹羅政府煙酒專賣業,成爲富甲一方的大老板。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加入同盟會,並積極募資支持孫中山反清革命事業。
3.清光緒三十二年 1906 胡萬洲 峽山。青年時代往香港經商。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加入同盟會。隨後跟隨孫中山,先後參加討伐軍閥袁世凱、軍閥莫榮新等革命鬥爭,屢立戰功。
4.清光緒三十四年 1908 黃諒初 關埠旅暹華僑,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加入同盟會,積極籌款支持孫中山革命活動。民國9年(1920)帶頭捐資創辦潮州華僑公立培英學校。民國10年發動旅暹鄉親捐資建修潮陽縣公署。
5.民國七年 1918 劉侯武 谷饒。1913年定居暹羅。1918年(民國七年),募款回國,支持孫中山購買槍支。
1942-1947年潮汕地區糧荒空前,他敦請旅暹潮人赈恤,募得暹幣100余萬铢和港幣140余萬元,購糧返回潮汕,照成本八折平粜。
6.民國二十三年 1923 陳星閣 河浦,青年時期在越南西貢市(現薄寮)開中藥店。適逢孫中山避難到越南並秘密進行革命活動,在陳星閣的藥店裏住了28天,陳星閣受孫中山先生革命思想影響,加入同盟會,任同盟會西貢市分會主席。從此,以身報國,毅然賣掉中藥店獻資給革命軍。民國12年(1923)從越南回鄉,貫徹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宣傳民主革命。
7.濠(河)浦人陳筆戈(1863一1914)在未廢科舉時已在河西場創辦義學教授新學培養人才。不久參加同盟會後赴南洋群島。當時孫中山在新加坡宣傳革命聯絡愛國華僑。他奉孫先生之命在新加坡宣傳革命並教授同盟會員國語。他熟悉多種方言且善于宣講鼓動對南洋群島革命思潮興起發揮極大作用。
8. 辛亥革命之後海外僑胞仍繼續支持孫中山先生排除幹擾行新政。陳美堂在民國四年任國民黨暹羅支部長民國八年護法艦隊南下廣州美堂往廣州谒見孫中山先生捐巨款支援海軍得到孫中山先生嘉獎。鄭子彬在民國十年發動華僑捐資修建潮陽縣公署。峽山華橋人、香港商人胡萬洲在1906加入同盟會受孫中山先生委托,同胡漢民、鄒魯等在香港成立同盟會支部任評議部長。辛亥革命爆發他在廣州組織民軍攻占寶安等縣。民國元年在討伐妄圖稱帝的袁世凱中任護國軍第六軍指揮兼海陸軍司令先
9.林義順(1879-1936)林義順字發初,號蔚華,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上半葉新加坡成就卓著的華商僑領,潮汕以及華人社會裏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他也是新加坡的潮人先驅,與張永福、陳楚楠並稱“星洲三傑”。
林義順祖籍廣東澄海,生長于新加坡,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備受尊崇的革命志士和愛國華僑,無論是在民國的開國史料或新加坡早期華人社會的記載文獻裏,凡有提到東南亞華僑對辛亥革命的貢獻,都不乏對林義順革命事迹的贊譽和稱頌。
1906年,孫中山在新加坡成立同盟會分會,林義順負責交際事務,至1911年,孫中山在新加坡期間,林義順都跟隨左右。從推翻滿清到討伐袁世凱、從護法到北伐,林義順先後斥巨資支持革命,有“孫中山的錢袋子”之稱。孫中山的革命文件、款項、以及各類反清起義所需物品,也全部交由他負責運送。
當時中國各地的自然災害如潮汕風災、陝甘豫旱災及濟南慘案等,林義順除了自己慷慨解囊,更是募款救災的主要組織領導者之一,勉力爲災民難民纾危解困。爲此,他曾多次獲得民國政府的表彰。
10.二哥豐原名鄭義豐,又名禮裕,晚年自號海濤,二哥豐是他的別名。因他曾資助孫中山的民主革命,並與他結拜爲兄弟, 孫中山嘉其爲“有智有勇”,故改名爲“智勇”。
2011年年初,在迎接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際,孫中山的孫女﹑孫中山和平教育基金會主席孫穗芳博士,捐贈兩岸及世界各地孫中山銅像100尊,其中一尊就贈給二哥豐故裏淇園新鄉。二哥豐的曾孫、捐建智勇中學的鄭明輝,也自鑄一尊曾祖父的銅像,與孫中山銅像並排立在智勇中學校園。
二哥豐生于清鹹豐元年。潮州府海陽縣大和都淇園村人。因他發達後在淇園臨近另建一個附屬的新鄉,故通常說他是新鄉人
11.在海外的潮汕僑胞中有些人奮發進取發揮其聰明才智在種養業、工商業、金融界不斷拓展而業有所成。他們致富之後不忘家鄉爲家鄉效力最突出的是支持孫中山(文)推翻滿清封建腐朽王朝爲神州新生做出貢獻。
12.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打響辛亥革命第一槍推翻了滿清王朝。11月18日潮陽人、留日學生、潮汕革命軍參軍肖公溥參加攻潮州府活捉知府陳兆棠。12月10日肖公溥帶革命軍入潮陽縣城俘知縣王登琦押往汕頭後釋放。
13. 鄭錫蕃(1862—1933),揭陽縣地都烏美村人。19歲僑居印尼巨港市,經營橡膠、咖啡,建中華輪船公司航運星島而成巨富。後來在槟城結識孫中山,參加同盟會,極力贊助革命事業。
14.冬雷乍響,漢江潮湧!宣統三年(1911)武昌事起,汕頭革命黨人紛紛舉義響應,光複潮汕,所需資金都得自香港、南洋的華僑商人,出現一幕幕動人景象。參加光複汕頭的潮籍華僑中,包括陳湧波、林激真、許雪秋、謝逸橋、陳芸生等。印尼華僑吳偉康帶回華僑捐款2萬元支援革命。林激真也從安南攜回華僑巨款支援潮汕發動起義。捐款者中的華僑也並非都是巨富,如新加坡潮籍華僑林受之“因革命毀家財數十萬,致成群兒女無法受教育,淪爲傭工,聞者無不動容”。
新加坡、泰國等地華僑在財力、物力方面給辛亥革命以大力支持。1906年,孫中山來新加坡,設立同盟會新加坡分會,並開設中華公司作爲革命機關。華僑林受之在晚晴園的同盟會分會任要職,並兼任中華公司總經理。林受之爲幫助革命,總共捐出家財數十萬,結果家産蕩然無存,兒女淪爲傭工。
辛亥革命成功,財政告急,各地對南京革命政府支持二百三十八萬余元,潮籍泰國華僑鄭智勇獨力提供100萬元,占支持總額40%。清末民國初期潮汕著名的華僑實業家和社會活動家高繩芝堅決站在孫中山先生爲首的革命黨人一邊,秘密參加同盟會,推翻清朝。在惠州起義一役,高繩芝秘密捐款2萬銀元作爲軍費。黃岡起義時,他又負責後勤工作。辛亥革命全面爆發後,潮汕地區積極響應革命,高繩芝爲革命大局奔走,慷慨解囊十余萬元銀元以充軍費。11月潮汕先後光複。1911年11月13日,即是汕頭光複後的第3天,高繩芝被推舉爲汕頭民政長,爲了地方安甯,一向無心仕途的高繩芝不得不臨危受命,出任“全潮民政財政長”。擱下繁忙商務周旋于各軍之中,在他的規勸下,部分軍隊退出汕頭,才使汕頭免成火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