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新加坡《海峽時報》10月18日文章,原題:英國如何墮落不管你怎麽看英國人,他們過去都曾身處穩固、運轉良好、負責任的國家:數百年的和平政治演進曆史,沒有政變、革命或內戰,而世界上多數其他國家深受這些動蕩困擾。
信譽“粉碎”
毋庸置疑,英國的公務員制度因其專業而受到高度評價,其法律制度也是如此,這些仍然被認爲是一種優勢,經常被世界上許多國家稱爲英國的一種國家資産。這就是爲什麽突然陷入危機的英國看起來如此令人驚訝。短短幾周,英國國民生活中一些最關鍵機構的信譽,包括首相、財政部、英國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執政的保守黨以及該國的資産管理行業,都被撕得粉碎。
英國貨幣已跌至半個世紀以來的最低水平,國際投資者貸款給英國的風險溢價也是工業化國家中最高的。英國政府被迫向全球金融市場的壓力低頭,撤回了幾周前才推出的預算,這在現代曆史上尚屬首次。
另一個極不尋常的舉動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用一種通常只適用于脆弱發展中經濟體的言辭譴責英國。
“保質期”:特拉斯與生菜
《經濟學人》指出,如果不算爲英國女王舉行的哀悼期(其間所有政治活動都暫停),特拉斯只享受了7天的完全首相權力,然後全球經濟的力量就“摧毀”了她的政府。
該英國期刊認爲,這就像超市裏“生菜的保質期”。特拉斯可能永遠無法從這一殘酷的嘲諷中恢複過來,一家英國媒體爲讀者提供了一段生菜的直播視頻和一張首相的照片,並附帶一個問題:“哪種生菜保質期更長?”
整個英國現在成了國際笑柄。意大利的政客們建議將他們的一位退休總理派往倫敦,嘗試管理英國人,因爲他不會比英國的政客做得更糟。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半開玩笑地告訴特拉斯政府,如果需要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打交道的經驗,他願意提供幫助。10年前,希臘不得不接受全球金融機構的救助,以擺脫國家破産。
在政治、金融和經濟領域,信譽就是一切,而按照現在的節奏,英國政府正在失去這一切。金融波動伴隨著政治波動,1990年到2010年,英國只由3位首相統治。但從2010年到現在,這個國家已經迎來4位首相,可能還要做好迎接第5位的准備。而且,從今年1月開始,擔任財政大臣的政界人士多達4人。
魚與熊掌兼得?
英國是如何陷入這種窘境的?特拉斯政府的一系列直接失敗,被一個更爲根深蒂固的困境放大了。特拉斯憑借政治上最古老的伎倆贏得了權力:承諾選民魚與熊掌可以兼得。她承諾要減稅並增加支出,所有這些都基于從金融市場借款。
批評越多,特拉斯就越要加倍兌現自己的承諾。她減稅的承諾成爲對意志的考驗,而她決心要贏得這場考驗,並讓英國金融監管機構和國家公務員靠邊站。
特拉斯很快發現,在通脹和利率急劇上升、全球能源危機嚴重的情況下,不應該提供大量支出。她不僅遭到了金融市場的斷然拒絕,還引發了一場金融崩潰,只有撤回全部預算才能解決這個問題。特拉斯的問題不僅在于她兜售的財政數字,還在于她考慮不周的預算成爲了英國政治和經濟信譽全面崩盤的象征。
罪魁禍首是衆所周知的“脫歐”。從增長率下降、出口下降和對內投資大幅削減的角度來看,“脫歐”對英國經濟造成的損害現在已經有據可查。不過,對英國信譽造成更嚴重影響的是,英國政治精英在“脫歐”過程中的行爲。“脫歐”是在謊言中進行的,“脫歐派”編造數據,說英國與世界其他地區的貿易將彌補失去歐盟市場的損失。任何膽敢拿實際經濟事實和數據反駁“脫歐派”的人,都被斥爲所謂“恐嚇計劃”的一部分。
這一策略不僅成功地讓英國“脫歐”,還催生出一個全新的英國政客階層,他們認爲自己所要做的就是強行推行自己的政策,而不管經濟現實如何,如果事實與他們的觀點不一致,就提出“新事實”。
競選期間,特拉斯拒絕與批評她經濟政策的人進行嚴肅討論,就像她的前任、英國首相約翰遜拒絕解釋“脫歐”後將如何繁榮一樣。這兩位政治人物的運作都基于這樣一個假設:虛構的經濟學可以成爲真正的經濟學。(作者喬納森·伊亞爾,陳欣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