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獨立報》1月29日刊載題爲《跨太平洋夥伴的苦難曆程 美國退出後全球項目的命運》的文章稱,跨太平洋夥伴關系越來越多地被形容爲虛無缥缈、一廂情願的目標和所有進步人類的幻想,而不是可觸摸的現實概念。
文章稱,在亞太經合組織岘港峰會上宣布擬訂沒有美國參與的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新文本的國家將于3月在智利舉行會議。澳大利亞、文萊、越南、馬來西亞、墨西哥、新西蘭、秘魯、新加坡、智利和日本將再次試圖挽救這個奄奄一息的全球項目。
“專家會診”挽救TPP
文章稱,TPP現有和潛在參與者還沒有對如何讓該協定死而複生形成統一意見。據說,以貿易部長和經濟部長爲代表的“醫生們”將在智利宣布自己的會診結果。
文章稱,專家們正在緊張工作,討論方案,分配權利和義務。很少有人懷疑會診的積極效果,讓“病人”活下來是有把握的。但這只是一場馬拉松的開始,接下來還有一系列會議在等著。
文章稱,日本和澳大利亞領導人前不久在東京會晤,宣布將盡一切努力讓這個日漸衰弱的病體恢複活力。但雙方在路線問題上並沒有統一意見。跨太平洋夥伴關系越來越多地被形容爲虛無缥缈、一廂情願的目標和所有進步人類的幻想,而不是可觸摸的現實概念。亞洲媒體在這個話題上作出諸如“死胎”“剖腹産”“小産”等隱喻也就不足爲奇了。
11國立場分成三派
文章稱,盡管如此,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和澳大利亞總理馬爾科姆·特恩布爾決定扮演助産士的角色,促成一場“真正的分娩”。他們呼籲保持耐心和團結,讓“一個真正的健康嬰兒”降臨人世。安倍說:“我們表達了對自由貿易的堅定信念,正在爲盡快落實TPP共同努力。”
文章認爲,11位“新信徒”似乎可以分爲三類。第一類是領頭羊: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和越南。第二類是溫和派:加拿大、新加坡、文萊、馬來西亞。它們靜觀其變、見機行事。第三類是激進派:墨西哥、智利、秘魯。秘魯和智利總統提議與亞太國家簽署單獨協議,包括中國和俄羅斯。中俄是亞太大國和可靠夥伴,更重要的是,它們是美國最強勁的對手。墨西哥經濟部長則主張建立雙邊關系。
文章稱,此外,韓國、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扮演了“支持者”的角色。它們以觀察員國的身份參加會議,也不反對在締約聲明上簽字。令人意外的是,英國亦有意加盟。
變更名稱難掩實質分歧
文章稱,很多國家承認,當初加入TPP就是爲了美國投資。澳大利亞、日本、加拿大這些有能力的國家其實沒有什麽損失。它們與美國的貿易總額本來已占整個區域的近80%。扮演救火隊長的是堪培拉和東京,這讓人頗感奇怪。它們本應把渥太華拉到自己的陣營裏來,可在越南岘港,加拿大恰恰充當了阻礙協議達成的絆腳石。
文章認爲,假如特魯多沒有退卻,或許新協定在岘港已經出爐。然而其他10國不敢在沒有加拿大的情況下這麽做,因爲後者是美國在北美自由貿易區的主要盟友。它們唯一能做的只有賦予協議新的名字:全面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CPTPP)。
文章稱,據說,在這個字謎裏,“全面”一詞代表計劃的無限深度,與美國參與的方案有本質區別。刪去20條的新文件只保留了國際貿易的重要原則,把知識産權、利益平衡和其他爭議問題束之高閣。
文章稱,總的來說,“岘港文件”只有一點讓人産生了努力不會完全白費的希望。文件最後寫道,CPTPP提出“敞開大門”政策,期待美國的回歸。無論如何,安倍和特恩布爾等人都表示希望美國重返談判桌。更重要的是,不讓TPP淹沒在太平洋的湍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