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田印章
按照一般的原則,奇石收藏要保持自然原始的狀態,盡可能少地進行人工幹預,所謂“石貴天然”,但雕鈕治印卻不在此列,因爲這恰是一門需要人工與造物和諧互動的藝術。
相較于書法繪畫等需要長期練習外加一點天賦靈性的技藝,篆刻雕鈕實在算不得是什麽複雜的技藝。拿我來說,就只是單純的出于興趣愛好,從來沒有系統地學過篆刻。小學時學過橡皮刻,也練過幾天字,兩方面結合一下,嫁接到石頭上,就是篆刻,完全是無師自通、自學成才,唯一需要的是一點兒對美的感覺比如章法布局外加一份執著熱愛。
起先,因爲手勁不足,家什也不全,用的是文具店裏兩毛五一把的三角頭鏟子刀。這種刀刀口很脆,碰到硬東西容易崩口,刀口太寬,用起來也不好掌控。材料方面則是橡皮、胰子、肥皂率先遭秧——肥皂質地很軟,下刀容易,卻不經用,更不能常得。橡皮柔韌,切成小塊,雕出圖案文字,成品很像彼時的鉛活字。最先雕刻的題材無外是一些房子花木、貓狗小鳥之類,刻出來線條粗細不一,經常還有多處崩筆,但頗得自然易趣。刻字與雕花是不分家的,唯一的差別在于字要反著刻,需要先在蠟紙上照字典依樣畫葫蘆拿鋼筆描出小字,再貼在印材上,字迹就可以模糊地倒映出來。另外,陰文比陽文好刻,但我最早接觸的印章實物似乎都是陽文,所以壓根就不知道陰刻這回事,于是,我學篆刻的起點便是從難度較大的陽文開始的。當時電視台正在播放新加坡版金超群先生擔綱的《天師鍾馗》,照樣子拿橡皮刻了一個“天師降魔”的“金印”,蘸了藍墨水印在掌心,霍霍發功,成爲一衆小夥伴追捧的神器。後來一位同學上課不老實,時朝旁的同學施法,被老師逮個正著,不僅法器被沒收,還結結實實吃了一頓“竹筍炒肉”,連累我也受了牽連,話說那天走廊上的風真尼瑪大!
篆刻要想不斷精進,必須得從前輩大家處偷師學藝,因此,正反篆刻字典和各類名家印譜必不可少。從曆史上看,漢印多用用金屬材質,慷慨大氣,有種肆意奔放、灑脫高古的金石味道,方寸之間可見天地廣闊,印鈕層面台鈕、覆鬥、瓦鈕、龜鈕比較常見,盤蛇小龜,天真爛漫、質樸可愛;明清印章則竹木牙角無所不包,婉約精致,多了些文人意味,印鈕的題材也更加廣泛,卻多了幾分章法的拘謹,失了一些草莽的活氣。類型上看,官印用材、鈕制、款識皆法度森嚴,私印更更多了一些生動鮮活的生氣。字體上看,鳥蟲篆取意自然、缪篆虬曲華貴、九疊篆盤疊屈曲、急就章則率性粗犷,神完氣足;印文上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妓逢紅拂,客遇虬髯”“足狗肉便了事”“床上書連屋 階前樹拂雲”“願此書永無水火蟲食之滅”“不必子孫世守,願時遠代湮,盡歸識者”都很得意趣。
藏友作品
我的姓名不彰,所以從來不刻名章,閑章倒是刻了不少。藏書章常用“移錢買書”,有種挪用家庭公款、鬼祟得逞的竊喜;讀書章用“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是陶淵明的句子,寫讀書之樂;作文則常用“遠離顛倒夢想”和“萬水千山縱橫”。後者其實並不是像有些朋友所想的那樣,是自诩遊曆廣泛,去過很多地方,這確是個大大的誤解。其實這是82版《天龍八部》主題曲的名字,“萬水千山縱橫,豈懼風急雨翻,豪氣吞吐風雷,飲下霜杯雪盞……”我很喜歡這首歌,也仰慕蕭大俠的光明磊落義薄雲天,才做了這塊印章作紀念,遠沒有想象的那般的愛顯擺。最近作的一方是“也無姑娘也無錢”也是三年前的事情了。閑章嘛,總要閑時來刻,現在沒有閑,所以很少刻了。
治印的材質很多,金石珠玉、竹木牙角都有,但唯獨石印最具文人氣息。除了質地細膩軟硬得宜,恐怕更多的是因爲既非高不可及、簡陋粗鄙又得自然之趣。尤其是一些隨形章,盡顯自然之美、工藝之美、文化之美。
因爲時常留心,四大印石我認識一些,也見過不少。零幾年對琉璃廠頭條珍石齋的印石我還鬥膽敢不自量力地詢價,質地一般的田黃仔幾千塊也可以拿下,現在是連想都不敢想了。印象比較深的是一塊白田,鴿子蛋般大,自然的方方正正、見棱見角,通體潔白,晶瑩剔透,品相之好,至今鮮見。但田黃、雞血都不是我們這類票友的好夥伴,因爲印石的首要價值是拿來治印,唯有如此,才算完成它的終極意義。拿一塊動辄成千上萬的印石來治印,心裏多半會很緊張,反而違背了創作應有的輕松、閑適心情。芙蓉當然也是極好的,石質細膩,顔色柔和,就是太貴,拿來練手太可惜,而且被商家用濫,只要稍純而透,都充作芙蓉。昌化除雞血外,其余石種價格尚能接受,但市面上並不多見。青田、巴林石質地中規中矩,顔色豐富且數量充足,俨然成了國産印章石的主力,美中不足在于總體感覺不如壽山潤透。
封門藍星
諸多石材中,我個人最中意的是封門藍星,但這種石材是銀樣镴槍頭,好是好看,卻多半是釘,不堪奏刀。我練習用的是青田的練習石和東北的菠菜凍,性價比高,軟硬也合適,刻完可以拿砂紙磨去字迹,重複使用,綠色環保。個人來看,壽山石石質細膩,適合刻細朱文,青田石爽脆,刻陰文效果更佳,其他地方石種如青海凍、蕭山紅、山東萊石也用過,刀感略滯。
近些年印石采用爆破開采後,數量上來了,質量卻大不如前。據福建的石農講,以現在的開采效率,一天就可以削平一座山頭。竭澤而漁加上過度炒作,市面上可見的精品反倒越來越少了。于是,國外的一些石材便湧進來,例如越南、老撾、印度的石頭,跟壽山石很像,顔色也很漂亮,甚至更通透些,但質地良莠不齊,感覺不如咱們本土的好,保養不當還會粉而褪色。對于本土産品的驕傲,這恐怕算是國內總體崇洋媚外大環境下一個少有的特例。
青田、壽山石雕在全國乃至世界都享有殊榮。題材多半很傳統,形必有意,意必吉祥。我曾在危地馬拉的一位企業家家裏見過一只藍帶石雕筆筒或筷子筒,一看就是中國的題材和中國的手藝——竹報平安,是個老物件,估摸至少有百年以上的年頭,叫人不禁在萬裏之外念及故國的田園。
天津買印章石,周四可以去鼓樓文化市場,有專門的攤位,但周四一般需要上班,平時可以去古文化街。曾見過一位賣家持一尊壽山花坑石的侍女待價而沽,據說是從日本回流得來。故事可以不以爲意,但東西卻是極好的,開臉豐腴古拙,頗有唐人的味道。隨即被一位商人買走了,至今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