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麽一位華僑資本家,他的商業帝國雄霸南洋,自己每月的花銷卻不足兩塊銀元,他傾盡家産建立包含廈門大學在內的118所學校,卻無償捐給國家,沒有給子孫留下一分錢。
國難當頭,他更是以身作則帶領僑胞捐款捐物,短短三年間就爲抗戰籌得資金4億元,捐贈飛機217架、汽車1000多輛,在他的號召下,這些戰略物資由3200多名華僑司機、修理工,沖破敵人的封鎖,日夜兼程搶運至最前線。
在他的葬禮上,周總理和朱老總親自爲他牽引靈車送行,元帥們紛紛趕來吊唁,爲一位資本家舉辦如此高規格的葬禮,在新中國還是頭一遭,但他絕對受得起這般殊榮,因爲他是連偉人都欽佩不已的民族光輝:陳嘉庚老先生。
陳嘉庚老先生
陳嘉庚原名陳甲庚,1874年出生于廈門市集美區的一個小漁村中,那是中華大地最黑暗的百年曆史,這份屈辱伴隨著他的成長,不斷加深。
1891年,年僅17歲的陳嘉庚接到父親的來信,孤身遠渡重洋去往新加坡,幫助父親打理米店學習經商,他很有天賦又善于動腦,生意做得有聲有色,但他從未忘記過祖國,獻身報國救民水火是他心中不可磨滅的信念。
兩年後陳嘉庚回國結婚,他從小與母親相依爲命,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品質,他沒有大辦婚禮,而是勸說母親和妻子,將父親爲他辛苦攢下的2000銀元結婚錢,拿去開辦私塾,供村中孩子讀書,名爲“惕齋學塾”,寓意時刻警惕,勿忘國恥。
在之後的十年裏,陳嘉庚不斷奔走于國內國外,一邊處理家事一邊發展自己的産業,在他回國期間,父親因爲用人不善,導致陳家産業一夜崩塌,欠下幾十萬巨款,父親也郁郁而終。
按照新加坡法律,陳嘉庚完全可以抽身之外,但他還是毅然決然接受了這個爛攤子,向所有債權人承諾會代父還債,如同羅永浩老師一樣,他們選擇了一條十分沉重的道路。
但也贏得了信譽和口碑,陳嘉庚的鳳梨罐頭廠訂單數量暴增,他一筆一筆還清了父親欠下的債款,而他一諾千金的招牌,也被東南亞華僑圈子所熟知,隨著一戰爆發,陳嘉庚立刻把握機會進軍橡膠産業,陳氏商業帝國瞬間崛起。
並在1925年達到了巅峰,陳嘉庚的資産共計1200萬叻幣,其中包括橡膠園60萬畝,橡膠制品、食品、建材、服裝、百貨等廠房30多處,100多家分行49個代理處分布在五大洲45個國家,麾下員工3萬多人。
毋庸置疑,陳嘉庚是一位極其成功的實業家,而他真正的目標,從來都不是鈔票。陳家所有的産品,都被打上了國貨的標簽,注冊的商標名爲“鍾牌”,鍾裏藏中又可延伸爲警鍾,寓意著警鍾長鳴,提醒天下僑胞勿忘祖國、勿忘國恥。
早在1910年,陳嘉庚便加入同盟會,剪去象征著封建束縛的辮子,以出資援助的方式,置身于革命浪潮之中,但革命並不算成功,陳嘉庚沉思了很久,認爲只有提高國民素質,才能讓民族覺醒,興辦教育迫在眉睫。
同盟會
1912年,38歲的陳嘉庚帶著妻子兒女從新加坡回到廈門集美,他所看到的是一群又一群的光腚頑童,原來舊學荒廢,新學無力興辦,孩子們無人管教才變得頑劣不堪。
陳嘉庚十分痛心,立即出資開辦新式學校,供孩子們接受新思想的教育,並以此爲基礎,不斷擴建教學規模,逐步發展爲完善的教學體系,除幼兒園、小學、中學等基礎學校外,另有師範、商業、農牧、航海等技能學校,統一名爲集美學校。
陳嘉庚並不在學校中任職,而是招聘校長和教師,找不到合適的他就開辦高等學校自己培養,他將自己的産業交付于胞弟打理,但要求只有一條,那就是所有的盈利結余全部寄回國內,爲學校提供運轉資金。
1919年,陳嘉庚決定籌辦廈門大學,當即捐款100萬作爲創辦費,又許諾300萬常年費,分12年捐出,因爲400萬對于當時的陳嘉庚來說,是他全部身家的兩倍,他根本拿不出來,只能先捐出100萬,剩下的邊掙邊捐。
爲了湊這100萬,陳嘉庚幾乎將自己在南洋的全部房産都變賣了,或許也正是因爲他的無償付出都被國人看在眼裏,支持他生意的人越來越多,最終成就了陳嘉庚的商業帝國。
而他的千萬身家,最終還是被他捐得一幹二淨,正如他本人所說的那般:“財自我辛苦得來,亦當由我慷慨捐出”,據統計,陳嘉庚一生所創辦和資助的各類學校高達118所,捐獻給教育事業的款項更是高達1億美刀。
這對于最巅峰時只有千萬家産的陳嘉庚來說,何嘗不是一筆沉重的負擔,1926年之後,橡膠的價格一落千丈,陳嘉庚的産業遭受重創,爲了維持學校開支,陳嘉庚毅然賣掉了60萬畝橡膠園,放棄了主要營收來源。
但陳嘉庚唯一後悔的是,他本來計劃在國內蓋的三座圖書館,因爲這場打擊沒辦法動工了,而這也成了他一輩子的遺憾。在之後的數年中,産業愈發低迷,起初他還能勉強支撐學校的運轉,之後被新組的董事會限制每月捐款不得超過5000元。
當時陳嘉庚作爲董事經理,每月工資4000元,而他只留100,只花不到2元,其余全部彙給集美學校和廈大。就這樣又堅持了三年,情況進一步惡化,陳嘉庚不得不抵押房屋、出租僅剩的産業繼續爲集美學校和廈大提供資金,直到他也實在無法繼續維持,才無條件將學校捐給了國家。
陳嘉庚從崛起到散盡家財,不過短短30年時間,但他留下的卻是能改變無數代人的希望。不僅在教育事業上如此,在抗戰時期,陳嘉庚同樣貢獻了不可或缺的力量。
廈大
1931年9月18日22時20分,日本關東軍的炮火炸毀一段鐵路軌道,也炸出了他們的狼子野心,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爲了揭露他們的侵華野心,陳嘉庚印刷了一萬份宣傳單,在南洋各地廣泛分發,呼籲僑胞們抵制日貨籌款救災,他的行爲招來了敵人的仇恨,陳家的工廠被惡意放火燒毀,但陳嘉庚從不後悔。
1937年7月7日夜晚,擅自在盧溝橋附近展開演習的日軍,謊稱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駐軍提議雙方一同派人尋找,日軍便不再僞裝,直接炮轟宛平城,中華大地積累的百年屈辱,在這一刻徹底爆發,中華民族也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當時世界各地,凡是有50位以上華僑的地方,都紛紛自發成立抗日救國組織,南洋各地僑胞代表找到陳嘉庚,勸說他主持僑胞們的籌赈工作。
陳嘉庚當時已爲辦學而散盡家財,自認爲能力不足無法勝任。但僑胞代表們卻不這麽想,在他們眼中,陳嘉庚毀家興學,是無數富商的榜樣,更何況南洋衆多富商,多半都出自陳嘉庚的商業帝國,只要陳嘉庚願意登高一呼,他們定會踴躍響應。
陳嘉庚欣然答應,立即將身處南洋的千萬華僑號召起來,共同組建“南洋華僑籌赈祖國難民總會”,陳嘉庚成了所有東南亞華僑共同擁戴的領袖,成了團結千萬僑胞、推動抗日救亡運動的一面大旗。
只要前方炮火一日不停,後方籌款工作就一日不止!
自從南僑總會成立後,陳嘉庚夜以繼日地四處奔走奮鬥,在他的帶領與號召下,僅1939年,南洋彙回祖國的捐款就高達8億,是其他地方捐款的兩倍還要多,其中只有一成是義捐所得,其余九成全部來自富商的個人彙款。
而這些捐款全部都是外彙,按照當時的彙率,換成國幣就是32億。而1939年全年戰費的開支是18億,去掉安置僑胞家眷的7.2億,還剩7億可以用在其他地方,再加上其他僑胞籌得的12億,這已經成了民國在抗戰期間的財政支柱。
而身爲南僑總會領袖的陳嘉庚,每月都會捐款2千外彙,自己身上永遠只剩五元,而他每月的花費,依舊不超過兩元。
同時,陳嘉庚認爲,南僑總會不該僅是一個單純的籌款機構,既然肩負著千萬僑胞的期許,就應該著眼全局,只要是祖國需要的地方,只要是他們能提供幫助的地方,自當義無反顧。
滇緬公路中的一段
1938年10月廣州淪陷,大量物資被困香港,無法被送往抗戰前線,唯一的通道是剛剛搶建好的滇緬公路,可滇緬公路崎岖難行,需要翻越3000多米的橫斷山脈,途經怒江、瀾滄江、漾濞江等水系,其中不乏煙瘴之地。
沒有技術過硬的司機與汽修工配合,實在難以穿越這條死亡公路,更何況物資規模之大,遠不是幾十車就能拉完的,陳嘉庚急抗戰之所急,立即以南僑總會的名義發出第六號通告,征募駕駛和汽修人員回國。
南洋各地紛紛響應,短短幾個月的時間,便有3200多名司機。汽修工甘願放棄安穩的生活,義無反顧地沖向前線,3200多位勇士,克服種種困難日夜馳騁,在危機四伏的滇緬公路上搶運物資、兵員,讓死亡之路變成了抗戰救國的生命線,而這條生命線是一千多位勇士用生命踏出來的!
陳嘉庚作爲南洋華僑的領袖,爲抗戰費盡了心思,他曾堅定不移地相信老蔣能夠救人民、國家于水火,但隨著聽到的消息越來越多,他逐漸覺得民國很不靠譜,存在很多極爲嚴重的問題。
爲了了解相關情況,也爲了鼓舞祖國軍民,陳嘉庚建議組建慰勞視察團返回祖國。陳嘉庚當時已經66歲了,但他不放心慰勞團,生怕被誰操控隱瞞真相,考慮再三後,他決定無論再苦再累,都要親自回祖國去看看,結果他剛到重慶還沒下榻,就對老蔣大失所望。
1940年3月26日,以陳嘉庚爲首的慰勞團經由仰光飛往重慶,結果剛到仰光就聽到消息,老蔣竟撥款8萬元,安排30多個部門來招待他們。
當時正是抗戰最艱難的時候,如此鋪張實在是不合時宜,就怕重慶起了個壞頭,其他地方都跟著學。于是到了重慶之後,陳嘉庚連續三天在報紙上刊登啓事,謝絕一切應酬。
28日,陳嘉庚才終于見到蔣委員長,委員長派頭極大,座駕還沒到就有傳令兵高呼,所有人都得恭恭敬敬地起身,直到委員長示意就坐,衆人才等委員長坐下後慢慢就坐,隨後呈上的無一不是山珍海味,甚至還有一道象鼻,縱然是曾當過首富的陳嘉庚,也從沒見過。
事後陳嘉庚跟同伴吐槽,說這哪是委員長啊,這就是個皇帝。
最讓他失望的是對方的徇私舞弊,到了重慶之後,正事兒還沒打聽到,就先得知委員長設宴招待他的地方是行政院長的私人營生,合著那一頓八百大洋的宴席,最後還是吃進他們自己肚子裏了。
1940年的重慶街景
陳嘉庚再次強調,這次衣食住行他們自己想辦法解決,接待團沒辦法,只能派了輛專車供慰勞團外出使用,結果沒兩天,陳嘉庚就發現司機報假賬掙外快,陳嘉庚看不慣就把他給辭了。
又過了幾天,陳嘉庚外出需要用車,便讓接待團再給他派一個司機,結果來的還是那位報假賬的,這次就更囂張了,甚至張口就問陳嘉庚要五元小費去喝茶。
要知道陳嘉庚身上總共就只留五塊,每個月更是花費不到兩元,結果專車司機張口就要五塊,老爺子那叫一個氣啊。經過一個多月的觀察,陳嘉庚對重慶市徹底失望了。
路上所見行人,男人大多身著長衣馬褂,絲毫看不到新氣象,女的身著旗袍高跟鞋,塗著口紅指甲油,咋看咋不搭;大小辦事處,動不動就幾十上百人,除了吃幹飯,也不見他們有啥作用;酒樓到處都是,定一桌就要上百塊,吃飯的卻絡繹不絕,看穿著多半都是那些辦事處的;最可氣的是那路燈,跟沒人管似的,白天黑夜都一直亮著,浪費資源。
陳嘉庚此時那叫一個迷茫,這些不幹正事的人不過四五十歲,未來至少還要再禍害個二三十年,反正他是絲毫看不到希望所在,心情低落至極,陳嘉庚突然想到了另一個地方,那就是延安。
得知陳嘉庚要去延安,委員長突然收起溫文爾雅的嘴臉,開始各種抹黑,眼看陳嘉庚非去不可,也只能千叮咛萬囑咐,囑咐他千萬不要被騙到。
5月30日陳嘉庚從西安啓程去往延安,一路收到了許多匿名信件,內容無一例外都是抹黑,刻意到讓人無法相信。31日下午,陳嘉庚抵達延安,他並沒有直接上門,而是先觀察延安的百姓,延安百姓無論男女,都穿著布衣或是軍裝,雖然看起來有些破舊,但每個人精神十足,和重慶相比截然不同。
6月1日下午,陳嘉庚去見偉人,而偉人早早地就等在路邊,見到陳嘉庚後與他親切的握手,絲毫沒有架子。
而偉人見到陳嘉庚後說的第一件事,更是讓他哭笑不得,偉人真摯地向陳嘉庚道歉,說八年之前紅軍攻克漳州的時候,戰士們都沒鞋穿,多少人的腳都磨爛了。
實在沒辦法就砸開了陳嘉庚的鞋店,給戰士和百姓們分了。陳嘉庚連忙表示砸得好,鞋制作出來就是給人穿的嘛,又忙問偉人穿了沒有,他的鞋子好穿嗎?
一旁的衛兵陳昌接話道,當時他給偉人拿了一雙,但偉人不肯穿,給了他,鞋子很好穿,就是舍不得穿。陳嘉庚這下徹底放心了,笑道你當時應該拿兩雙給偉人。
說話期間,幾名來自南洋的華僑學生,突然跑進窯洞來,坐在陳嘉庚旁邊跟他打聽南僑總會的事,陳嘉庚驚訝地發現,這些學生進來時無拘無束,說話也比較自在,當即對延安又有了幾分好感。
傍晚時分,偉人在窯洞外的石桌子上設宴招待陳嘉庚,十幾號人作陪,桌子太小就搬來一個舊圓桌面架在上面,桌面不幹淨就取來四張草紙充當桌布。
結果風一吹紙就掉了,幹脆連紙也不用了,很快菜就端了上來,一碗沒雞腿的清炖雞、幾盤時令蔬菜,陳嘉庚好奇地看向偉人,偉人有些不好意思的解釋,他沒錢買雞,這雞是隔壁大娘得知有遠客要來,處理過後才拿來的,可惜這雞還能下蛋呢。
大娘兒子生病她都舍不得殺,就把雞腿給了大娘兒子吃,之後我們會還給大娘一只母雞,我們今天也算是沾你的光了,至于那幾道青菜,都是偉人自己種的,一桌子下來可能還劃不到兩毛錢。
可以想象陳嘉庚當時的震撼,這頓兩毛錢的粗茶淡飯,遠比那桌800大洋的山珍海味更合陳嘉庚的胃口。在延安的這段時間裏,陳嘉庚還出席了各界的歡迎會、演講會等,他仔細地觀察著幹部們的日常生活,想看看他們的表現是否是裝出來的。
食堂是沒有固定座位的,一桌八個人坐滿就能吃飯,陳嘉庚親眼看到朱老總因爲遲到,自己盛了碗飯,隨便找了張能塞下人的桌子就狼吞虎咽起來。
有一次,朱老總正在陪陳嘉庚參觀軍校,一群正在打籃球的學生突然招呼老總和他們來兩場,朱老總在征得陳嘉庚同意後,直接脫下大衣跟學生們玩在了一起。
最讓人難忘的是,有一次他和偉人在窯洞裏聊南洋的情況,很多戰士都跑去旁聽,有一位勤務兵來得晚了沒位置,看見偉人坐的長板凳還有個縫,就直接坐了上去,偉人還主動挪了挪身子,想讓這位勤務兵坐的舒服一些。
之後,陳嘉庚有意和偉人聊合作抗戰的事情,偉人展示出了十分的誠意,希望陳嘉庚能代他向委員長傳達,兩者之間的差距實在是讓陳嘉庚汗顔不止。
而陳嘉庚也由衷地感歎道:中國的希望在延安!自此以後,他一路鼓舞士氣民心,一路誇贊延安,委員長得知後就想下絆子,被陳嘉庚發現後,更是好感全無。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侵占南洋,各國紛紛撤僑,唯獨心懷不滿的委員長沒有音訊,陳嘉庚只得自行疏散僑胞,並換裝離開了新加坡,開始了長達三年的避難生活,而他隨身總是帶著劇毒的藥品,他甯願以身殉國,也絕不成爲敵人的傀儡。
三年之中多次險些遭到敵人的毒害,戰爭結束後,陳嘉庚返回祖國參加開國大典,抗美援朝時他在爲祖國捐出50萬,而他給自己規定的每日餐費,不准超過5角錢。
1961年8月12日,87歲的陳嘉庚先生在北京逝世,臨走時,他將自己全部的300萬存款都捐給了國家,沒爲子孫留下一分錢。在他的葬禮上,周總理和朱老總親自爲他牽引靈車送行,元帥們紛紛趕來吊唁,如此高規格的葬禮,只怕也配不上老先生的一生貢獻。
富人常有,陳嘉庚不常有;出資辦學的常有,毀家興學得不常有。陳嘉庚一生艱苦創業,一生不毀諾言,一生艱苦樸素,只做實事。這樣的人怎能不叫人欽佩?不叫人肅然起敬?陳嘉庚的一生是平凡而又偉大的,他不遺余力,爲祖國盡自己的微薄之力。
而我們能做的,只有讓英雄永垂不朽。
《偉人最欽佩的資本家,爲興學業散盡家財,逝世後總理老總親自執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