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溫度 有深度 有廣度
就等你來關注
主編:丹尼爾 | ID:MRDANIEL777
編輯:Tamia | 圖:Pinterest
轉載請在後台輸入授權
在圖書館,我們通過閱讀與思考,慢慢了解世間的知識;在教堂裏,我們通過贊美與禱告,開始領悟生命的奧秘。
當這兩種承載人類精神的實體空間結合起來,會是怎樣一番情景呢?
本期特別推薦,七家獨特的教堂圖書館和書店,從加拿大、荷蘭,到北京、上海,它們中曆史最悠久的可追溯至700多年前。這些見證過許多世事變遷的老教堂,在建築師的尊重與巧思下華麗轉身,延展成新一代的藝文空間,繼續滋養著人類的靈魂。
阿根廷詩人博爾赫斯曾說過:「如果有天堂,那裏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 或許在這些地方能夠得到最好的诠釋。
絕美的書香之地有顔值,更有靈魂
1 莫尼克 • 科裏維圖書館
Monique Corriveau Library
眼前這幢矗立在皚皚白雪之上的建築,造型清新別致,猶如一面迎風揚起的巨型船帆。它便是位于加拿大魁北克市的莫尼克 • 科裏維圖書館(Monique Corriveau Library)。
圖書館前身是聖丹妮斯高原教堂(St. Denys-du-Plateau Church),這個充滿活力的造型空間,最初由已故的讓-瑪麗 • 羅伊設計于1964年。
改造前的聖丹妮斯高原教堂
2013年,當建築師丹 • 漢加努和利希 • 卡達斯(Dan Hanganu & Côté Leahy Cardas Architectes)主持改建工程時,出于對原有建築的尊重,幾乎所有的原始結構都被保留了下來。
爲了使建築更具流動感,建築師將窗戶上方的實心拱腹用玻璃面板取代——玻璃面板可以讓每根橫梁在視覺上無縫地滑動到外部鋼底座上,形成一種視覺上的連續性。
建築師在兩側加築玻璃擴建部分,與教堂尖塔明亮的白色外表和諧地鏈接在一起。玻璃在白天反射太陽光,晚上則從內向外射出暖黃的燈光,創造出一種瑩瑩發亮的船帆在冰川間航行的美妙幻覺來。
莫尼克·科里维图书馆设计图纸
改造後,中堂包含了圖書館的書架和閱讀、工作區,而附加建築則包含了行政辦公室和社區大廳。這種分離式的設計,使得圖書館在閉館期間,仍可以對外開放社區大廳。
據悉,圖書館是以魁北克當地的一位傑出女性兒童作家命名。這位母親育有10個孩子,並曾以每個孩子的名義各寫了一本書。
2 文學之家
Maison de la littérature
文學之家(Maison de la littérature)位于加拿大魁北克市的老城區,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名錄的一部分。自2017年完成改建後開業,它迅速崛起成爲魁北克市內的熱門旅遊目的地。
文學之家的前身威斯利教堂(Wesley Temple),始建于1848年,是魁北克市的第一座新哥特式教堂。最初作爲衛理公會社區的禮拜場所,于1931年關閉。1944年,這座建築被加拿大學院(Salle de L’Institut Canadien)所征用,並在改建後向公衆開放了圖書館和音樂廳。學院于1999年關閉。
在改造中,建築師 Chevalier Morales 在教堂外部造了一座現代感的附屬建築,以提供一個更加透明敞亮的空間入口。采用這一創新策略,主要是爲了展示、補充和保護現有建築的遺産價值,也有效避免了改變建築的原始構成。
圖書館建築新與舊的融合
改造後 ,幾乎完全白色的圖書館裏充盈著自然光線。通過一道雕塑般精美的白色螺旋樓梯,凸顯了原始教堂的碩大空間感。保留下來的拱形窗戶和天花板造型,與現代家具和諧地融合在一起。
除了圖書館空間外,文學之家還擁有音樂廳、咖啡廳、臨時展覽空間、永久展覽空間、常駐作家公寓、創作工作室、放映室、教室以及多媒體工作室。文學之家就在這樣一個生動、溫暖的環境中,爲居民、作家和文學專業人士提供著充滿靈感的空間,將文學帶入生活。
3 多米尼加書店
Selexyz Dominicanen
被英國《衛報》譽爲「世界上最好的書店」的多米尼加書店(Selexyz Dominicanen),坐落于荷蘭馬斯特裏赫特市。它曾經是一座始建于1294年的多米尼加教堂(天主教派別之一),由梅爾克斯+吉羅德建築事務所(Merkz+Girod Architects)改建。
這項改建曾一舉獲得2007年 Lensvelt de Architect 室內設計獎。評審團這樣評價道:「梅爾克斯+吉羅德建築事務所在一座前多米尼加教堂中創建了當代書店,並保留了獨特的地標性環境。教堂已經通過改建恢複了往日的輝煌。」
建築師們在堂內一側采用黑鋼搭建了一個高聳的三層架構,延伸直至教堂拱頂,用以存放書籍。這個垂直型書架,很好地實現了對教堂空間的充分利用。其中最高的一層可以通過乘坐電梯,或精心安置于書架中的步行階梯到達——從教堂中殿頂部的架子上望出去的景色令人振奮。
而在另一側的店鋪布局保持在較低的位置,由此在保持教堂特色的同時,也達到了理想的商用面積。
盡管教堂已經爲現代化使用進行了更新,但仍然保留了許多原始結構和設計元素。在教堂的後端,顧客可以擡頭欣賞經過精心翻修的14世紀天花板壁畫,或是在位于前唱詩班閣樓處的咖啡廳喝上一杯咖啡。
書店通過一排十字形的閱讀桌向以前的教堂致敬,任何人都可以坐在那裏隨心翻閱放在桌上的雜志報紙。
4 彼得圖書館
De Petrus
一個個懸空而挂的環形燈飾,讓人不禁聯想到美麗的天使光環。放眼望去,書架、餐桌,不同的功能區都和諧地融入進一個大型的敞開式空間裏。在這裏,19世紀建築的優雅宏偉與21世紀的簡潔明亮交相輝映。
位于荷蘭菲赫特鎮的彼得圖書館(De Petrus),是一個同時肩負著圖書館、博物館、餐廳、商店等功能的社區活動中心,面積達3,000平方米。它原本是一幢建于1884年的聖彼得教堂(St. Peter’s Church),由荷蘭 molenar & Bol & van Dillen 建築師事務所在2018年改建而來。
教堂一樓平面圖
改造工程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一道曲線型的、淩駕于地面的夾層設計:在這個面積爲500平方米的樓層中,分布著數個學習區和會議室。它在給室內增加更多功能空間的同時,也使得整個教堂看上去煥然一新。
在室內,夾層分布于過道中,從而保留了教堂原始的大空間感;同時,夾層一直延伸到教堂的外部,形成了與建築物正面相連的四個亭子的屋頂。
教堂室外空間
改造的另一大亮點是,所有書架均被置于一個軌道系統中,可以滑動到教堂的過道裏,以便爲舉辦各種規模的會議活動提供適宜的空間。這種靈活的空間設計,使得圖書館能隨時搖身一變成爲大型活動場地。
5 兄弟情誼書店
Waanders In de Broeren
位于荷蘭茲沃爾市的兄弟情誼書店(Waanders In de Broeren),之前是一座15世紀的老教堂(Broerenkerk)。由BK Architecten 建築公司在2013年翻修成一家書店。
從項目的最初設計到整個施工過程,建築師對于教堂的改造理念保持著一種謙遜的姿態:「一切在尊重教堂原址的基礎上進行。因此,新建的三個樓層被放置在教堂側翼方位的柱子之間,至于中央空間之外。
這些樓層的建造與教堂本身的建築無關。也就是說,在未來,增加的樓層可以在不拆除老建築的情況下被拆除。」
通過此舉,建築師成功地設計出了一種可持續的、同時又具有現代藝術特色的改建建築來。
書店內設有咖啡館,在教堂彩繪玻璃的映襯下顯得十分美麗。書店會定期舉辦講座、音樂會、以及展覽。
6 模範書局 • 詩空間
我們將目光轉回國內,在北京的文藝聚集地楊梅竹斜街,有一家開在民國教堂裏的獨立書店「模範書局 • 詩空間」,是許多文青的打卡之地。
教堂外,中式的青磚灰瓦與哥特式立面相映成趣;而走進堂內,中式木雕和歐式穹頂完美地契合在一起——這座中西合璧的百年老建築,令人看了心生贊歎。
教堂穹頂
這裏曾經是中華聖公會教堂,由英籍主教史嘉樂在1907年雇傭北京工匠建造,時爲華北地區建立最早、規模最大的基督教中心教堂。建國以後,它曾被改建爲企業庫房、辦公場所等,一度被閑置。
2014年,姜尋、邢娜夫婦在這座教堂裏創辦了模範書局。在此之前,國內還沒有教堂改建書店的先例。改建工程在恢複老建築原貌的宗旨下進行,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有的空間結構。
比如,他們曾特地找來舊照片,按照片裏的樣子將牆壁刷回黃褐色;安放書架時,和牆壁、立柱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以避免破壞文物;教堂內不能使用電焊,工人們就將所有材料在外完成組裝後再搬進來。
原來洗禮池的位置,被設計成舉辦活動的舞台;再往裏走,是供應茶和咖啡的吧台,吧台後面的環形書架上擺放著精品書目。
模範書局 • 詩空間主要經營古典文史、詩歌、藝術類書籍和作家簽名書。
此外,讀者可以在書店裏欣賞到姜尋先生的古雕版藏品,還有全套的雕版印刷機器可供體驗。店內左側設有文創産品區,右側則陳列著古代活字印刷術的裝置——活字爲「模」,盛器爲「範」,這便是書局名字的由來。
7 思南書局詩歌店
Shanghai Sinan Books
2019年,12月底剛剛開張的上海思南書局詩歌店,坐落于法租界一座東正教堂舊址裏。據悉,這是目前全上海最大最全面的專業詩歌書店,向讀者提供1000冊不同語言的詩集。
思南書局詩歌店的前身聖尼古拉斯教堂,落成于1932年。和許多命運多舛的老建築一樣,在幾十年間它曾先後成爲辦公室、工廠、倉庫、食堂等,最後被閑置。
改造後的詩歌店面積達388平米,高9.9米,由建築師俞挺率領團隊 Wutopia Lab 設計,30個工人在80天內建造而成。
在改造中,建築師致力于將各個年代的加建、搭建去除,使建築顯現其原始形象。比如,將主殿的鋼結構夾層拆除,露出精美的穹頂,使主殿的高大空間得以恢複;盡可能地追溯建築最初所用的材料,比如柱子、花飾、牆面以及地坪等。
出于文物保護,教堂的牆壁、天頂不可變動,于是建築師萌發了「Church in church」的設計理念,即用鋼鐵制成的書架,在舊建築中搭建出一個有著獨立結構體系的新建築來。
「書架的隔板和立檔,都是全焊接鋼板網格結構體系的一部分。它們焊接在一起,彼此作用形成一個巨大鋼鐵書架,構建了建築裏的建築:鋼鐵的詩歌書店。書架沒有背板,穹頂的光線被過濾後依然可以灑入書店。」
建築師透過書架縫隙,隱隱約約向觀衆顯露出這幢建築從1932年至今,在不同年代留下的痕迹,從而使得鋼鐵新書店和磚石老教堂成爲全新的一體。
位于東西兩側的原搭建建築被改建成了咖啡館。設計師啓用溫馨的巧克力色,與銀色書店構成了很好的對比與烘托。
咖啡館一側的曆史牆體恢複
References:
1. Architects convert old Dutch church into a gorgeous library | inhabitat | https://inhabitat.com/architects-convert-old-dutch-church-into-a-gorgeous-library/depetrus-cathedral-carousel
2. Maison de la littérature official website | https://www.maisondelalitterature.qc.ca/%C3%A0-propos/about/
3. Maison de la littérature | archello | https://archello.com/project/maison-de-la-litterature-house-of-literature
4. A Bookstore and Library in a Church | https://www.goannatree.com/2012/libraries/a-bookstore-and-library-in-a-church/
5. Waanders In de Broeren | https://www.ignant.com/2013/10/23/waanders-in-de-broeren/
6. Extreme conversion: Soaring Canadian church transformed into contemporary library | https://www.bdcnetwork.com/extreme-conversion-soaring-canadian-church-transformed-contemporary-library
7. Monique-Corriveau Library by Dan Hanganu and CLC Architects | https://aasarchitecture.com/2014/03/monique-corriveau-library-by-dan-hanganu-and-clc-architects.html/
8. 北京基督教中華聖公會教堂 | 看點快報 | http://kuaibao.qq.com/s/20190613AZO5QG00?refer=spider
9. 100多年曆史的教堂改造成書店,北京第一家、全國獨一份! | 暢遊西城 | ID: changyouxicheng
10. 俞挺新作 | 全上海最動人的書店,獻給無限的少數人 | 築夢師 | ID:WeZooms
教堂改造的書店,既驚豔了時光,又蘇醒了靈魂
| 箴言9:10|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
© Copyright
丹尼爾主編作品 | 盡情分享朋友圈 | 轉載請聯系授權
請人公告
「丹尼爾工作室」正在持續請人,申請全職的,請在後台輸入「招人」;申請兼職的,請在後台輸入「全球招募」。請按要求,發送郵件給我們。誠邀海內外各路英雄豪傑的加入,尤其歡迎身懷絕技的精致的利他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