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大學的興衰史,也就是南洋傳統華人的興衰史。了解這所大學曆史的每一個中國人,都會對這所大學,這所大學的創辦人,還有這所大學的精神肅然起敬。
1953年,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會長陳六使(陳嘉庚的族侄)捐助500萬元,倡辦南洋大學。並以福建會館主席身份捐獻了523英畝在新加坡的雲南園作爲南洋大學的校園。
陳六使、陳嘉庚、李光前
在創辦人陳六使的感召之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李光前、連瀛洲、胡文虎、胡文豹、林連登、陸運濤等華人先後慷慨解囊。
商界、學界,甚至是出租汽車司機、三輪車夫、小販、吧女、理發師無不參東樂捐、義駛、義踏、義賣、義演等活動爲創建南洋大學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大家的想法很簡單:他們自己沒有機會讀書,但都希望能進點微薄之力,讓自己的後代有機會進一所華人自己的大學,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在他們的心裏,只有中國才是自己的國家。在華人華僑群策群力下,南大終于在1956年3月正式開學。
然而,新加坡的官方語言終究還是英文,尤其是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有些買辦出身的華人以做說英語爲榮,對傳統中國文華很排斥,1956年南洋大學開課後,新加坡當局一直不承認南洋大學的學位,1959年李光耀上台後也不承認南洋大學。1963年,李光耀政府甚至宣布吊銷陳六使的公民權。
南洋大學,1955年破土動工
一直到1968年,新加坡政府才承認南洋大學的學位,但一直對南洋大學的中國化教育如鲠在喉,到了1980年,南洋大學被政府宣布停辦,從此,南洋大學成爲了曆史名詞。
南洋大學建校二十幾年,培養了12000多名畢業生。爲海外華人曆史譜寫了輝煌的一頁,這些畢業生都是傳統中國文化的精英,他們和中國人在一起,可能沒有人能看出差別。
1981年,新加坡政府在原南洋大學校址上建立了一個技術學校,叫南洋理工學院,1991年更名爲現在的南洋理工大學。
後來,該校的新校長想借用南洋大學的名望和現在在世界各地已經身居高位的南洋校友的資源,提出恢複南洋大學的名字。
結果遭到了絕大多數南洋校友的反對,因爲在他們心目中,南洋精神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這和南洋理工大學現在的英文環境風馬流不相及。現在的所謂南洋理工大學只是一所普通的政府辦的英文大學,和當年純粹由民間華人們齊心合辦的爲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的南洋大學是根本不能比的。後來,新加坡政府終于在南洋大學舊址上重建了一個“南洋大學”牌坊。
“南洋大學”牌坊
南洋大學的停辦,也意味著在新加坡傳統華人的失敗。李光耀上台後,很多有影響力的傳統華人被趕出了新加坡,他們大多到了馬來西亞,有的回到了中國,有的到了美國。到了今天,傳統華人的思想在新加坡基本滅絕了。
1980年前,新加坡80%以上的家庭平時的家庭語言是中文,而現在,70%以上的家庭使用英文。80年以後,新加坡的學校就不再有傳統意義上的華文教育。中文,只是被當作一門外語來學。
如今在新加坡,能流利說中文,喜歡中國的,大都是中老年人。因爲80年以後,新加坡就沒有用華文授課的學校。對于從小在新加坡長大的孩子來說,除了華文科目學習之外,從幼兒園開始到大學,其余全部的科目都是用英文來學習的。這就導致華人對于中華文化的陌生而漸行漸遠……
在南洋大學的年代,南洋的學生給了李光耀很大的麻煩,他們對政府跟著西方走的行爲很不恥,並且南洋大學有非常獨立的學術精神(當然是以自己是中國人爲出發點),加上他們在新馬華人中的號召力,所以,被以鐵腕著稱的李光耀關門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然而,新加坡政府沒有想到,英文環境的強勢,從長遠來看有巨大的負面影響。連李光耀自己都承認,英校畢業的學生往往缺乏人情味。
因爲英文授課的老師,對學生只能限于語言的交流而已,而沒有任何文化的傳承,而在華校裏,老師用中文講述的同時,也傳承下來五千年的曆史,而這些,才是世界各地傳統華人的自信根源。真心希望在華人占比70%多的新加坡,中華文化的精髓能在此得以綻放魅力並持續傳承。
如果你認同以上觀點,請點擊關注我們的頭條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