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歲張亮離婚後首次現身,“好爸爸人設”崩塌:離家半年,女兒不認識我了…
原創 Gigi GirlDaily
前兩天,張亮和寇靜帶女兒回家,被媒體拍到同框照。
這是他們宣布離婚以來,第一次在公衆面前現身。
想到之前張亮的好丈夫形象,也不像是裝出來的,感覺挺可惜……
不過,這個讓人羨慕的完美家庭,其實早就有了“裂痕”:
《爸爸去哪兒》爆火後,張亮的行程就被排得滿滿的,根本沒時間陪孩子。
有一回他上節目,主持人問他的家庭地位,他無奈地回答:
“我的理想中是第二位,但實際恐怕是最後一位。家裏的一只狗,還有保姆阿姨,都排在我的前面。”
人設是好爸爸,但陪孩子的時間卻少得可憐。
後來他終于抽空回了一趟家。
不到2歲的女兒卻問他:“你是誰?”
張亮聽到後,既無奈又後悔。
對他來說,他度過的只是37年生活裏,最平凡的一年;
但是他錯過的,是關于他年幼的女兒,一段極其寶貴、無法重來的成長。
你願意爲孩子放棄多少?
你們知道,爲什麽香港“四大天王”裏,只有張學友不來內地拍戲嗎?
理由很簡單:他不想離開家人,不想離開女兒。
一旦在外地長期拍攝,他就會錯過孩子的成長,所以不願意走出香港。
張學友和妻子羅美薇
張學友忙起來的時候,常常要連軸轉。
但哪怕晚上就要開演唱會,他早上照樣開車送女兒去上學。
跨年和春晚,他從不接受邀請,陪著女兒倒計時最重要。
爲了給女兒請到好保姆,張學友和羅美薇3年裏換了21個菲傭,慘被列入“雇主黑名單”。
對待家庭,他從不將就,時刻放在心上。
張學友和女兒瑤華
當今,撫養子女已經成爲了一大難題——
日本有一家奇特的“深夜幼兒園”,從早上7點營業到淩晨2點。
超過150個孩子,最大的6歲,最小的不過1歲。
有個5歲的孩子,早上送過來的時候發燒了,一整天都抹著眼淚等媽媽。
一直等到淩晨,媽媽匆匆趕過來。
可孩子臉頰通紅,已經疲憊地睡著了。
有個2歲的小男孩,每天會在淩晨2點准時醒來,睜著眼睛望著門口,聽到門鈴就跑過去。
大多數時候,門後都不是他想見到的那個人。
但只要媽媽一出現,他就會快樂地撲上去。
這些父母全都是因爲工作忙,把孩子寄養到幼兒園,默認犧牲掉了照顧孩子的時間。
可是孩子雖然小,其實早就能記事了。
大人們一旦缺席了孩子的童年,便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一生。
23歲的郭麒麟,至今依然記得5歲前,父親沒有陪他玩過,甚至沒出現過。
七八年的時間,郭德綱只見了他兩三次。
不像父子,像陌生人。
而長大後的麒麟,因爲缺乏安全感,逐漸養成了“討好型”人格。
華晨宇6歲的時候,家裏總是只有他一個人。
他自己在家特別害怕,又不敢和爸爸講,只能把玩具都堆到床上,再抱了一把玩具槍入睡。
但是他的爸爸永遠都不會知道這件事。
自然也不會明白,華晨宇身上桀骜又孤僻的氣質,到底是何時形成的。
有一種孩子,叫做“留守兒童”。父母至少有一方長時間外出,孩子被留在家裏。
根據調查顯示,目前國內有近700萬留守兒童。
其中40%每年與父母見面不超2次,20%每年與父母聯系不超4次,70%出現了心理或行爲異常。(來源:新京報網)
那種孤零零的滋味,有多少孩子嘗過?
而對父母來說,沒有見證孩子的成長,這份遺憾同樣是無法彌補的。
看著存款數字不斷增加,卻不知道孩子一年長高了幾厘米。
選擇是兩難的,成年人都各有苦衷和責任。
但是孩子是等不起的。
別忙了一下子,就錯過孩子一輩子!
你正確教育孩子了嗎?
央視有個節目:《超級保姆》。裏面暴露了許多爲人父母的缺陷,超出你想象。
有的給孩子灌辣椒醬,有的上手擰耳朵。
有的對孩子大吼大叫,有的說著說著不耐煩……
聽上去好像匪夷所思,但節目裏都是最普通的父母。他們犯的錯誤,也正是其他父母會犯的錯誤。
而家長的行爲,都在潛移默化裏影響孩子。
艾瑞克一家有5個小孩,他們總是爲孩子吵架而頭痛。
爸爸艾瑞克的教育方式很直接:不聽話,打一頓就好了。
而媽媽總是在矛盾發生時,無法控制情緒,和孩子大聲爭吵。
超級保姆給他們的建議是:用尊重取代掌控,溝通優于懲罰。
打一頓也許有用,但不有效,因爲他們還會犯同樣的錯誤。
隨後超級保姆搬了一個小凳子,讓孩子站上去和父母講出心裏話。
“我不喜歡媽媽總是罵我。”
“我不該和弟弟打架。”
“互相尊重!”
“不要爭吵,要傾聽,別發脾氣。”
艾瑞克夫婦也站上台去,和孩子們道歉,承諾改變一貫的懲罰和爭吵,和孩子溝通。
家長和孩子相處的時候總有矛盾,他們不僅要滿足孩子的生活需求,還要關注孩子的精神成長。
父母也是新手,不必爲承認錯誤而感到臉紅。
而當孩子反複做錯事情時,就是家長需要做出改變的時候:
教孩子寫作業,別把時間浪費在互相爭吵上,退一步問問孩子的想法;
孩子打掃衛生的時候,不要直接命令“你應該這麽做!”,先讓孩子主動發揮,等結束了再去檢查;
懲罰的時候,用小小的“靜坐”取代粗暴的打罵,直到孩子意識到自己的無理並道歉。
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需要父母冷靜思考,用心對待。
馬伊琍曾經急于讓孩子“獨立”,所以很早就訓練女兒一個人睡覺。
後來她才發現,這個“睡訓”根本就是錯的!
孩子正是依賴父母的年紀,想黏著不是很正常嗎?爲什麽一定要拔苗助長,要求孩子“懂事”呢?
在那之後,她把這件事情分享出來,提醒自己做出反思。
有馬伊琍這樣用心的媽媽,盡管生在單親家庭,但愛馬一點也不比別的小朋友差。
海清的兒子能成爲“別人家的兒子”,也少不了海清的貢獻。
時刻提醒自己:“別掃興,別當絆腳石。”
堅持平等交流,既鼓勵孩子,也反思自己。
現代養育孩子的現狀,已經變成“每天見兩次”:上班前一次,睡前一次。
或者把孩子丟給保姆和老師,一勞永逸。
最常見的理由也都是:我太忙了。
但哪怕再忙,也可以積極利用碎片時間。
阿雅有一次問鄧超:“你很忙,怎麽有時間陪孩子?”
鄧超回答:“是的,我很忙,但是只要我有一天時間,也會飛回去陪他們。”
哪怕是演一下午的木偶,哪怕只是剪一張紙,哪怕是睡前花一小時給孩子編故事。
黃磊老師曾在《向往的生活》中感慨,自己很久沒有給多多做飯了。
但是發現沒有?
只要一有時間,黃磊就會陪著多多一起學習。
再忙,他也不忘教書育女,樹立三觀。
所以,別嫌時間太短就不去照顧孩子,尤其是父親:
如果孩子在童年時期,不能增進與父母的親密感。那麽他的成長注定是有缺失的。
陪伴積少成多,總能聚沙成塔,值得!
總有一天,孩子會長大,有能力去實現自己夢想。
而父母要做的,就是陪同、指引和等待。
並且,准備好充足的耐心。
“我看著你長大,你陪著我變老”,這就足夠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