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七成設施自然通風 八成床位有獨立窗口
醫院也像是城市中的綠洲,內有公園、綠色屋頂和垂直植物,以激發病患視覺、聽覺、嗅覺和觸覺,營造良好和舒適的環境,協助病患康複。
良好環境能幫病患更快康複,醫院因此在治療病患時也要考慮到治愈環境,黃廷方綜合醫院就將可持續元素納入設計,既環保也提高病患舒適感。
在這當中包括一些看似很小的舉措,例如確保辦公室的冷氣設定溫度不低于25攝氏度、或是在周末沒有上班時關掉辦公室電腦和複印機的電源,這聽起來雖然簡單,但能培養工作人員對愛護環境和醫院的責任心。
黃健川說:“醫院是能源密集型設施,全天候運行,醫院的用電包括冷氣、照明、廚房和醫療設備等。醫院除了消耗大量能源和水之外還會産生大量垃圾。我們在治療病患的同時也要治愈地球,支持2030年新加坡綠色計劃。”
黃健川說:“與傳統病房相比,醫院扇形病房具有更好的氣流和隱私,爲每位患者提供通風、也能減少感染。自然光有助改善病患身體和精神狀態,讓生物鍾恢複晝夜節律。這麽做也能更好控制感染,讓醫護人員能在更舒適的環境工作。”
建築方面,醫院有七成的設施自然通風,其中包括公共走道,醫院超過八成的床位,包括受津貼病房的病床也有獨立窗口,提供良好通風和視野。
黃廷方綜合醫院和裕廊社區醫院也安裝550個太陽能板,醫院也是本地唯一使用太陽能真空管集熱器系統的公共醫院,陽光轉化爲熱源後加熱自來水。
黃健川解釋,最大的挑戰是要如何改變醫療人員的思維,讓他們願意去接受新嘗試。
黃健川說,醫院未來還將同服務供應商合作落實綠色采購,進一步優化能源效率和減少碳足迹,包括只采購對環境影響最小的産品和服務。
醫院手術室24小時開著冷氣,但黃廷方綜合醫院發現只需要改變醫護人員習慣,就能在不影響病患安全的情況下省電。
當時團隊就到歐洲和其他地區的醫院考察,了解當地如何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應用在醫院。
他說:“我們成立的綠色委員會中有每個部門的代表,我們利用這一平台來討論如何最好地提高醫院的可持續性,每個部門都會提出他們的想法。很多人認爲冷氣必須全天候開著,但這不是必要的。”
除了手術室之外,醫院目前也總共收到150份來自雇員關于推進可持續發展的建議書。
醫院決定,在不使用手術室時提高溫度和濕度和減少換氣,在不影響感染控制和病患安全下,每年可節省4萬零734千瓦時能源。
黃健川就將黃廷方醫院的綠色創舉總結爲三方面:可持續的建築、利用科技和創新、提高醫院5000名員工的環保意識和鼓勵他們采取環保習慣。
改變醫護人員習慣 手術室也節能省電
與此同時,醫院也借助高科技的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系統和智能儀表,隨時監督內部各個系統的情況以及各部門的用電和用水量,一旦出現異常的用電或是用水情況能馬上通知。
黃廷方綜合醫院有18間手術室,是醫院用電和用水量最高的部門。手術室須全天候保持溫度、濕度和室內壓力,這也意味著能源消耗高。
黃廷方綜合醫院與裕廊社區醫院首席營運總監黃健川介紹,醫院在2015年正式開幕以前,在規劃和設計時就將可持續發展視爲首要考慮。
經過裕廊的黃廷方綜合醫院與裕廊社區醫院時,公衆可能會以爲綠意盎然、設計獨特的大樓是一棟公寓,因爲大樓與人們印象中的醫院很不同。
整體來說,醫院建築的能耗比本地典型的醫院低38%,比典型美國醫院低69%。
醫院在建設時院方就主要考慮到如何幫病患療愈,包括提供更多的綠色空間以及增加病房透風,這從而也能減少醫院的用電量。
經過測試,團隊發現維持25攝氏度可省三分之一的電,所有器具和物品的質量都不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