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龍說:“幾十億人正排隊進入新加坡”。當然,他說得有點誇張,但也不是完全在吹牛,因爲這幾年的確有很多大佬都去了新加坡。
舉幾個例子:
海底撈創始人張勇、東海集團掌門李小東、邁瑞醫療老板李西廷等,不僅去了,還輪流當起了新加坡的首富。每次新加坡的富豪們榜單出爐,你會發現首富的寶座擠來擠去,都是這幾個中國人。
這些還是我們說得出名字的,還有不少說不出名字的神秘富豪:
6月,一個神秘富豪一口氣買走了新加坡康甯地區的康甯河灣地區的20個單位,總交易額,超過8500萬新元,折合4.25億人民幣。
9月,又一個神秘富豪一口氣買下了位于烏節路優良地段一處豪宅樓盤的四間豪華公寓,總價約6000萬新幣,折合3億人民幣!
前8個月中國買家在新加坡總共購買了932套私人公寓,按照中介的話說:“房子不用看就能簽約。”
這兩年,網上消失的富豪都在新加坡出現了,這是爲什麽呢?
第一個原因是新加坡的環境。
無論是居住環境、經商環境、司法環境、稅務環境,新加坡都是一流。
尤其是稅務環境,新加坡沒有遺産稅、資本利得稅,和美國等全球征稅不同,新加坡僅爲屬地征稅,也就是說,在新加坡賺取或收取的收入,才需要納稅。
新加坡的企業所得稅最高17%,如果一家企業年利潤在500萬人民幣,在新加坡僅需交74萬。
新加坡的個人所得稅最高22%,如果年收入500萬人民幣,在新加坡僅需96.8萬,而且股東分紅不用交稅。
最近,大量富豪在新加坡設立家族辦公室,原因就在于,申請家辦可以稅務減免。因此,盡管家辦投資金額翻倍了,但是熱度絲毫不減少。
第二個原因,我們可以看看去新加坡的富豪構成。
一波人來自上海等國內發達城市,另一波是美國華人,還有一撥人來自中國香港。
上海人很好理解,不多說。
美國華人也好理解,美國這幾年各方面頻頻作妖,在亂世之下,不如選擇一個中立、平和一些的國家,比如新加坡。
最難理解的是香港。近年來有大量頭部企業撤離香港,去了新加坡。
金融行業中,法國興業銀行、花旗集團和摩根大通等銀行,大量員工從香港遷往新加坡。
互聯網科技行業中,阿裏在新加坡改建了一座摩天大樓;愛奇藝把總部設在新加坡;騰訊去新加坡設立辦公室;台積電投資10億在新加坡建廠。
在創投圈,大型企業紛紛去新加坡成立辦公室,比如紅章投資、光源資本、藍馳創投等,都去了新加坡“淘金”。
在搶奪中概股上,新加坡也成爲再上市的絕佳選擇。從企業的角度說,雙重上市最爲穩妥。貝殼在港交所雙重上市,蔚來汽車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原本,大型企業的投資首選就是香港,這也使得過去很多年,香港一直是亞洲最大的金融中心,如今在風雲變幻的當下,這個角色已經被搶走了。
在香港與新加坡之爭中,老謀深算的李嘉誠,早已用實際行動預判了結果。他陸續抛售香港的業務,轉而在新加坡開發住宅、設立辦事處、投資家族辦公室。
當然,這與新加坡的優勢有關,就像上文我們提及的,環境好,適合躺平;政策好,適合財富傳承;香港上市難,那麽就去新加坡……
還有一點最重要的原因,在被新冠疫情、能源危機、地緣政治萦繞的這個時間節點上,新加坡恰好是一個最爲合適的避風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