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海燕于埃及時間11月20日零時45分(新加坡時間20日早上6時45分)接受隨行新加坡媒體的訪問,總結在沙姆沙伊赫第27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7)的行程。原定18日當地時間傍晚6時(新加坡時間19日淩晨零時)的訪問因大會遲遲無法達成協議而幾度延遲。
在嚴峻地緣政治及氣候環境下召開的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加時談判約36小時後終于達成協議。本屆大會取得一項重大突破,各國設立基金,協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造成的損害,但在其他方面卻未能取得顯著進展。
損失與損害(Loss and Damage)資金安排首次被列入官方議程,這也是本屆大會最棘手的議題。發展中國家不斷強烈呼籲設立相關基金,補償那些最容易受到洪災等氣候災害影響,但對造成氣候變化責任較小的貧困國家。
發展中國家也在大會呼籲更多被歸屬爲發展中的較富裕國家如新加坡、韓國、卡塔爾等,加強對發展中國家的財務支持。至于我國是否會直接向損失與損害基金或氣候融資提供現金資助,傅海燕說,因這關系到特定的曆史語境,還需進一步的磋商。除了直接提供資金,我國也可通過碳信用啓動氣候融資,例如在《巴黎協定》第六條下,部分碳信用收益會用于資助發展中國家的氣候適應基金。
傅海燕說,爲盡快建立碳交易市場並讓市場投入運作,各國在大會上主要針對最關鍵的部分展開談判並達成協議,下來仍有一些技術課題需進一步解決。第六條達成協議,不僅能爲有需要的國家提供資金,也能推動我國的碳市場發展。
“世界需要證據證明多邊主義是有效,並合時宜的。我們希望國際社會的各方,可以一起解決跨境與全球課題。”
本屆大會也通過關于國際碳交易市場細則的《巴黎協定》第六條,各方在碳市場運作規則及程序、報告與基礎設施需求指導等方面達成協議。
新加坡與挪威在本屆大會再次受邀擔任第六條的共同協調代表。
“我們通過爲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技術能力支持,參與這一議題。新加坡透過自己的方式,在氣候行動方面發揮了作用。我國將在和各方展開討論後,探討能如何再盡一份力。”
針對新加坡是否會支持損失與損害基金,傅海燕說,我國還需要就基金的形式及資金安排,與其他國家展開討論,看能怎麽參與其中。我國一直堅信多邊主義,因此會本著合作及協作精神,與各國一同參與氣候行動。
基金協議的達成是一項重大突破,但大會在逐步淘汰化石燃料方面,以及將全球變暖限制在1.5攝氏度的表述上,並未取得顯著進展。
她重申,新加坡目前已通過其他方式協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例如氣候預警系統、亞細安災難風險融資和保險計劃等。
大會最終就損失與損害基金的設立達成協議,但基金具爭議部分如資金來源、哪些國家應提供資金等,將交由一個過渡委員會負責,並于明年阿聯酋迪拜舉行的大會上提出建議。
她認爲,盡管各方在本屆大會中在許多重大議題上立場分歧,大家仍坐在一起爲達成協議而努力,已是一種成就。
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說,基于艱難的國際處境,整體而言,這已是大會所能取得的最佳結果。
延伸閱讀聯合國氣候大會通過總體氣候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