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局也將繼續與學生和義工團體等合作,通過教育讓公衆知道外來物種對本地生物及生態系統的影響,並促請公衆不要隨意將動物放生到國家公園或自然保護區。
當局證實會定時將威脅到本地物種的入侵物種人道消滅。绯胸鹦鹉並非土生物種,若不受控地繁殖,將會威脅到本地物種的生長,進而影響到其多樣性,當局因此到社區設網,並將捕捉到的鹦鹉消滅。
發言人說,公園局會繼續與市鎮會合作,科學管理環境,如針對鹦鹉的習性進行研究,並通過修剪樹木來改變它們的棲息處,將鹦鹉趕走。
蔡厝港集選區議員周凱年受詢時說,在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同時,也必須照顧居民對社區環境的需求。“市鎮會將繼續與公園局一同監測鹦鹉的數量,並以人道的方式控制鹦鹉的數量。”
發言人說,绯胸鹦鹉是在1940年代在寵物交易過程中逃脫後落戶本地,並繁殖成自足的種群。“當绯胸鹦鹉不受控地繁殖,本土原生鳥類在資源上就會面臨更多競爭,最終影響到本地的生物多樣性。鹦鹉的叫聲也可能幹擾到附近居民。”
根據公園與樹木法令,任何人未獲得有關當局許可,將動物放生到國家公園或自然保護區,可被判罰款最高5萬元。放生野生動物也將抵觸野生動物法令,一旦罪成,可被判罰款最高5000元。
“只有人爲的介入才能控制鹦鹉的數量,被捕的鹦鹉將被人道消滅,捉到的本地物種則會放生。”
公園局和蔡厝港市鎮理事會聯合答複早報詢問時證實,當局會定時將威脅到本地物種的入侵物種消滅,绯胸鹦鹉並非土生物種,若不受控地繁殖,將會威脅到本地物種的生長,進而影響到其多樣性,當局因此到社區設網,並將捕捉到的鹦鹉消滅。
根據呂偉傑的繪述,成群鹦鹉當天如常飛回來時,好些鹦鹉就直接飛進黑網,被困在網裏動彈不得,公園局人員隨後將鹦鹉連同黑網放進籠子帶走。鹦鹉被帶走後,窗外鹦鹉叫聲不在,呂偉傑反而感覺不習慣。
將動物放生到國家公園可被判罰款最高5萬元
居民呂偉傑(55歲,銀行業)當時就目睹捕鳥過程,他于11月3日在臉書貼文說,看到公園局人員于傍晚時分在社區裏設網捕鳥,落網的鹦鹉都被裝進籠子帶走。
非本地物種绯胸鹦鹉在蔡厝港不受控地繁殖,進而威脅本地的生物多樣性,當局因此設網捕鹦鹉,將落網的鹦鹉人道消滅。
張月英(64歲,退休人士)則說,雖然大部分居民已習慣與鹦鹉共處,但每天吵足一兩個小時的鹦鹉,卻還是讓一些居民困擾不已。“鹦鹉有時還會在我們晾在窗外的衣服上拉屎,它們這樣不受控的繁殖也不是辦法,必要時就應該采取行動。”
新聞見報不久,國家公園局采取行動,于11月2日晚到場抓走20多只鹦鹉。
《聯合早報》早前報道,數以百計的绯胸鹦鹉(red-breasted parakeets)每天晚上7時聚集在蔡厝港4道第416座組屋旁的大樹上,棲息一晚後在隔天清晨6時許飛走,大多居民對鹦鹉的出現已經習以爲常,但有些居民受不了鹦鹉的嘈雜聲。
呂偉傑受訪時說,他當時走到窗口等鹦鹉出現,無意間發現樓下有人在設網,下樓詢問後,才知是公園局人員在捕捉鹦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