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金融業爭議調解中心在至今年6月30日的財年,接獲6549個詢問及1142起索償案,分別比前一個財年略增2.1%和4.1%。滿51歲群體此前一直占索償者多數,但上財年轉而以未滿50歲群體爲主,比率從49%增至58%。
提出索償的消費者年齡方面,51歲及以上的群體此前一直占多數,但上財年轉而以50歲及以下群體爲主,比率從49%增至58%。
中心上財年處理的907起案件中,超過一半的投訴針對銀行和金融公司(52%),其後是壽險業者(26%)和一般保險業者(13%)。這與近年的情況相似。
另一方面,最小筆的索償額爲4元,這類小額索償通常與旅遊保險相關。
她說,這些投訴人一般認爲銀行存在疏忽或沒有及時反應,因此向中心求助。不過,若是投訴人親自把資料都交給騙子,銀行作出賠償或出于善意賠付的情況並不常見。
中心總裁蔡惠涵告訴《聯合早報》,這些較年輕消費者的投訴大多與詐騙案有關,而且很多都涉及信用卡出現未經授權交易。“這反映出年輕人也有可能落入騙局,而且年輕人的金融知識相對豐富,擁有自己的信用卡、保險和投資産品等。”
這項服務免費且不具約束力,據中心觀察,至今多數選擇這項服務的投訴人,都沒有進一步通過裁決追究損失。
經調解解決的案件比率,與前兩年相比呈下滑趨勢。蔡惠涵指出,這與騙案不斷增加,以及經濟前景低迷有關,投訴人若無法在調解階段與對造達成協議,或會嘗試通過裁決追討損失。
新加坡金融業爭議調解中心(Financial Industry Disputes Resolution Centre,簡稱FIDReC)星期四(11月24日)發表的2021/22財年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的財年裏,中心接獲6549個詢問及1142起索償案,分別比前一個財年略增2.1%和4.1%。
上財年通過裁決解決的案件中,僅13%發出賠償。爲幫助投訴人做出更明智的決定,中心上財年試行讓投訴人在調解失敗後,選擇向調解員了解案件若進入裁決階段的勝算。
金融業爭議調解中心在六個月內處理完畢的索償案達86%,比前一個財年的82%高。處理完畢的案件中,72%在調解階段就解決,其余案件則是經過裁決才解決。
針對銀行和金融公司的投訴中,55%涉及詐騙案,高于前一財年的42%。至于壽險業者,最主要的索償涉及賠償責任(32%),以及提供不當意見、錯誤陳述或披露事宜(20%)。針對一般保險公司,則以賠償責任(70%)的糾紛爲主。
新加坡金融業爭議調解中心上財年處理的逾900起索償案,多半由50歲及以下的消費者提出,有年輕化的趨勢,而且大部分投訴與詐騙相關。
中心上財年處理的索償案中,最大筆索償額爲170萬元。蔡惠涵說,這涉及一起假公安騙案,52歲男子通過電話聽到自己有洗黑錢的嫌疑,便把身份資料都交給騙子,結果銀行戶頭裏的大部分積蓄都被轉走。案件經調解後,男子沒有進一步向銀行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