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樂齡之友協會執行董事黃秀琳受訪時說,新加坡的社會逐漸老齡化,再加上疫情期間,人們變得更加謹慎,年長者逐漸習慣待在家中,減少出門導致這類現象發生。
淡濱尼一對92歲的母親和70歲的兒子,臥屍住家逾一周無人知,引起關注。根據警方的網頁,今年1月至11月共發出37個在家中過世,尋找死者親屬的文告,當中最年長的是一名在美芝路組屋過世的90歲男子。
這些無人認領的遺體一般會被存放在衛生科學局的殓屍房21天,若警方需要更多時間尋找親屬,可能會延長時限。
衛生科學局答複《聯合早報》時說,過去三年來平均每年處理約30具至45具無人認領的遺體。在無人認領的情況下,當局會與警方合作,尋找死者的親屬。
她說,社工也通過鄰居了解需要關懷的年長者的習慣和作息。當社工聯系不上年長者時,也可向鄰居了解情況。
觸愛綜合家庭服務資深輔導員黎鳳玲也說,除了舉辦講座,讓年長者認識鄰居,社工也與鄰裏或附近的小販中心的商販聯系,鼓勵大家互相關照,也讓他們知道求助的管道。
另一種情況是,衛生科學局會通過殡葬業者根據死者宗教,進行火葬或土葬。
五福壽板店老板郭緒澤受訪時說,他們每個月大概會處理兩三起老人過世後,無人辦理後事的案件。
淡濱尼一對92歲的母親和70歲的兒子,臥屍住家逾一周無人知,引起關注。根據警方的網頁,今年1月至11月共發出37個在家中過世,尋找死者親屬的文告,當中最年長的是一名在美芝路組屋過世的90歲男子。據《聯合晚報》早前報道,警方在去年1月至10月6日期間發出的38個尋親文告中,有18人是在家中過世。
無人認領遺體存放衛科局殓屍房21天
他說:“一般是義工或鄰居聯系我們幫忙辦理後事。我們會免費幫忙處理這些遺體,火化後再把骨灰拿到海邊進行海葬。”
黃秀琳說,社工須要很有耐心地和他們建立信任,一般是在上門四五次後,他們才會慢慢接受社工的關懷。
如果沒人認領遺體,根據醫藥(治療、教育及研究)法令,衛生部醫藥服務總監有權批准遺體用作研究、治療或移植用途。
她說:“在接到有獨居老人需要關懷的通知後,我們會安排社工上門探訪,但很多時候,這些老人都不願意開門。”
警方在今年1月至11月份共發出37個在家中過世無人領屍的文告,要尋找往生者的親屬,其中有31人是60歲或以上的年長者。衛生科學局在過去三年來平均每年處理約30具至45具無人認領的遺體。受訪的社工指出,我國社會老齡化,加上疫情期間年長者少出門,缺少社交圈子是“孤獨死”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