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金融管理局舉辦了“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根據會議內容,香港正逐步複常,即將開放和回歸,同時也是告訴全世界“香港回來了”。根據這幾天的會議以及最近香港新推出的一系列人才政策、創企吸引措施等,顯然預示著香港開始打響了亞洲金融中心之戰。
香港和新加坡皆有著“亞洲四小龍”之稱,二者面積人口相當,曆史經曆相似,都沿用著英國的法律稅收制度,文化上都是華人文化爲主,兩城還崛起于同一個年代。隨著經濟和局勢的發展,不免會將兩者進行比較。後疫情時代,新加坡先于香港開放國門,出台了一系列企業和人才政策,吸引了不少商業巨頭、高淨值人士和金融人才前往,隱隱有超越香港之勢。(文|Lynn)
25年之大變局,香港窘境初現
從1995年至2019年,香港曾連續25年位列全球最自由經濟體榜首。但在2020年,這一局面被改變,因爲這一年新加坡首次超越香港,取代香港成爲榜首,香港則以89.1分,在全球186個經濟體中排名第二。
2022年9月22日,國家高端智庫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與英國智庫Z/Yen集團在中國深圳和英國倫敦聯合發布“第32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GFCI 32)”。從營商環境、人力資本、基礎設施、金融業發展水平、聲譽等方面對全球主要金融中心進行了評價和排名。在第32期GFCI中,共有119個金融中心進入榜單,其中新加坡超越香港,成爲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
在上述排名中,香港的表現不如新加坡,不少人開始不看好香港的金融地位,認爲新加坡會取代香港,成爲亞洲第一金融中心。然而,香港是否真的不如新加坡呢?
“新港”外彙及開戶,香港略勝一籌
香港和新加坡都是世界外彙交易市場,分別排名世界第三和第四。香港地處亞太地區的中央位置,背靠著中國大陸,以資本市場爲主,外彙市場的衍生性交易(外彙期貨、期權及互換交易等)較少,只占1%,對衍生工具的監管問題十分重視,能夠保證長期穩定發展。而新加坡則以外彙市場爲主,在實際交易中金融衍生工具可能會造成金融動蕩,加上新加坡主要面向東盟市場,而東盟市場經濟體小,優質公司較少。因此,在這方面,新加坡還需取香港之長。
此外,對于投資人來說,由于國家政策以及外彙交易需要,新加坡和香港的銀行賬戶是最常用的工具,兩者可遠程開戶,有中文手機銀行app、中文網銀,非常方便快捷,對于華人來說非常友好。同時,兩地皆處于亞洲地區,沒有時差,能夠保證交易的及時性。不過,對于中國投資者來說,香港賬戶在如今疫情還沒有完全消除的情況下,更爲有優勢,能夠快速前往當地解決賬戶問題。而新加坡賬戶若出現問題,則還需考慮航班、簽證、邊控等出行手續事宜。
家族辦公室,新加坡高調宣傳
近幾年來,新加坡憑借出台家族辦公室相關政策,通過擴大稅收優惠、改革移民制度等政策吸引了許多高淨值人士在坡設立家辦企業。前有橋水基金創始人Ray Dalio、戴森創始人James Dyson等,後有印度富豪穆克什·安巴尼(Mukesh Ambani)。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最近報道,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待批的家族辦公室申請多達600家。
相對于新加坡的高調宣傳,香港則低調了兩年多。但隨著近期香港的放寬出入境限制,香港也開始放出大招,並前往各國宣傳。爲吸引全球高淨值人士,也提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例如降低IPO門檻,吸引特專科技公司赴港上市,對在香港經營的家族辦公室提供稅收豁免等等。此外,根據新出爐的《行政長官2022年施政報告》,香港政府計劃在2025年年底前推動不少于200間家族辦公室在港設立或擴展業務。
稅收激勵措施,香港不甘落後
隨著世界局勢以及地緣政治變化,高淨值人士群體需要尋找一個經濟自由、資産相對安全的地方,去做整體的財富規劃和商業投資。毋庸置疑,具有競爭力的稅收制度是高淨值人士考慮的重要因素。而新加坡和香港則都具備這樣的節點。
在新加坡,公司所得稅17%,個人所得稅最高22%,無遺産稅、無資本利得稅,海外收入不征稅。此外,針對新加坡家族辦公室,還有相關的稅收激勵措施,即在2024年12月31日之前注冊的基金公司皆可終生享受相關稅務豁免。
而在香港,實行兩級利得稅制,法人主體利潤至200萬港元的利得稅(企業稅)爲8.25%,高于200萬港元的爲16.5%;非法人主體利潤至200萬港幣的按7.50%繳納,高于200萬港元的按15.00%繳納。另外,針對家族辦公室如何申請業務牌照,提供了指引,還設立了有限合夥基金(LPF)合夥制,不征收資本利得稅,且LPF的權益出資、轉移及撤回均不征收印花稅。LPF在滿足一定條件下可享受統一基金豁免體系下的利得稅豁免。合資格人士和合資格雇員可就其爲“經核證投資基金”提供投資管理服務而在2020年4月1日或之後收取、或累算的合資格附帶權益享受利得稅和薪俸稅寬減。
對跨國企業來自香港之外的收入,香港一向免征收利得稅。不過,爲了有效防範打擊因雙重不征稅而帶來的跨境避稅活動以及保持稅率優勢,香港將引入離岸被動性收入豁免征稅機制。在新機制下,相關的跨國企業實體如符合若幹豁免條件,其在香港收取的指明外地被動收入,即利息、股息、處置股份或股權權益的收益(處置收益)和知識産權收入可獲豁免征稅。
人才引進計劃,新加坡率先開啓
面對後疫情時代,世界經濟衰退,各個國家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人才流失情況。8月29日,新加坡人力部發布通知,擬推出新型工作准證ONE Pass(Overseas Networks & Expertise Pass),即“頂級專才准證”,正式開啓“搶人”模式,該准證將于2023年1月1日開放申請,不需要受雇即可申請,可以讓高收入和高階人才能在還沒找到工作的情況下在新加坡居留,只要月入3萬新幣就能先進入新加坡再找工作。同時,對該類人才配偶也是大開綠燈。另外,如果申請人在文化藝術、體育、科學與科技和學術方面擁有卓越成就,即使不滿足月入門檻,也一樣可以申請。
或許是感受到了新加坡帶來的危機,面對新加坡的人才攬進計劃,以及爲了應對人才流失情況,香港也毫不示弱。于10月19日的施政報告中表明,將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爲期兩年。年薪達港幣250萬元或以上的人士,以及畢業于全球百強大學並在過去五年內累積三年或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士皆可申請爲期兩年的通行證來港發展,並且不設人數限額。此外,香港優才計劃還取消了年度配額限制,爲期兩年,同時優化審批程序,吸引更多精英優才來港。
大勢湧動,何去何從
在後疫情時代,新加坡抓住了時機,吸引大量人才及外資入場,尤其是在投資移民方面頗受企業主和資金的偏好。而香港因疫情困擾,近兩年表現不如從前,但由于其服務整個中國內地的特點,是中國和世界的連接點,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在其逐步放開後,相信會憑借自身優勢逐步恢複,穩固原有地位。
正如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所說,新加坡並不能夠完全取代香港的地位。二者並不是“既生瑜,何生亮”般水火不容的競爭關系。事實上,香港作爲中國的門戶,有著新加坡難以複制的特點及優勢,但不可否認新加坡的確給香港帶來了挑戰和危機感。而作爲投資者來說,新加坡和香港的迅猛發展也帶來了不少投資機遇。針對如何選擇兩城投資,還需投資者從自身需求出發,對兩城進行全面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