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收入基金在今年第一季也出現淨流出,但規模低于短期政府貨幣市場基金和冠病疫情期間的淨流出。
金融穩定委員會發布的2022年全球非銀行金融中介監測報告指出,爲應對高通脹,多數中央銀行收緊貨幣政策,使名義利率大幅上漲,以致金融狀況迅速收緊,影響了債券發行人、投資者和金融中介。
報告說,較高的通貨膨脹率、較高的利率和較低的增長,導致了資産價值減少,也可能是造成2022年前三季資金淨外流的原因。
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星期二(12月20日)發布的2022年全球非銀行金融中介監測報告指出,爲應對高通脹,多數中央銀行收緊貨幣政策,使名義利率大幅上漲,以致金融狀況迅速收緊,影響了債券發行人、投資者和金融中介。
根據委員會去年收集的風險指標,包括貨幣市場基金、固定收入基金等的EF1;包括金融公司、消費信貸公司等的EF2;包括證券化工具、資産擔保證券等的EF5,或許對新的宏觀金融狀況最爲敏感。
整體而言,在投資基金的推動下,非銀行金融中介領域去年取得強勁增長。投資基金受益于經濟複蘇,它們的各種投資也經曆了資金流入和更高的估值。非銀行金融中介領域去年增長8.9%,占總金融資産的比率保持穩定,爲49%。
非銀行金融中介領域去年增長8.9%
通脹和利率走高也增加了負債最多的家庭和非金融企業償還貸款面臨的困難,這或許會導致基金贖回增加,提高開放式基金出現更多資金外流的風險。
金融穩定委員會認爲,邁入2022年,全球增長放緩、俄烏戰爭、商品價格壓力、供應鏈幹擾、高于預期的通脹和利率上漲等因素,給包括非銀行金融中介在內的金融體系帶來嚴峻考驗。
全球經濟和金融狀況自年初顯著惡化,對非銀行金融中介(NBFI)造成了連鎖效應。
這是10年以來的第三大估值跌幅,2018年最後一季和2020年第一季的顯著下滑迅速出現逆轉,但今年的跌幅卻持續一整年。
根據報告,投資基金的資産管理規模(AUM)在今年第一季環比下滑3.5%,當中93%的跌幅可歸于估值效應。主要股指在今年第一季下挫,影響了股票基金的估值;隨著名義利率上揚,債券價格下滑,這給債券基金的估值造成了負面影響。
報告指出,投資基金今年第一季的淨流出主要由短期政府貨幣市場基金和固定收入基金驅動,這是因爲投資者傾向持有現金和債券工具的偏好轉變。不過,這兩種基金的淨流出並沒有給流動性造成巨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