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條件不明朗給建築和一些消費電子産品等領域的企業造成沖擊,今年至今有20家本地上市公司連續三個財政年出現稅前虧損,而大部分來自這些對經濟周期敏感的行業。
輝立證券研究部主管周冠龍也指出,從公司連虧的資料來看,面對挑戰的領域主要是建築業、石油及燃氣業、零售和消費電子業。
劉育瑞說:“我們希望提醒投資者關于周期性頗高的公司,例如從事建築業、制造業和耐用消費品業的公司,它們對經濟周期較爲敏感。今年的名單中有許多來自這些領域。
麥潤田說:“一些公司連續幾年收到修正意見,致使投資者很多時候無法靠審計財報掌握信息。這個情況比企業虧錢更嚴重。”
不過,由于多個領域剛從疫情中穩定下來,新加坡交易所監管公司早前宣布,繼續暫停觀察名單的半年一次檢討,直至2023年6月1日。監管公司過去兩年,都暫停觀察名單的每半年一次檢討。
他指出,新交所可以參考馬來西亞股票交易所(Bursa Malaysia)的做法,除了公司是否賺錢,也關注它們是否收到審計師的修正意見。
根據上市條例,在主板挂牌的公司若六個月日均市值少于4000萬元,以及連續三個財政年出現稅前虧損,將被列入觀察名單。
分析師指出,冠病疫情逆風和高通貨膨脹對經濟活動造成影響,可能給一些公司在2020年至2022年這三年期間的盈利表現帶來挑戰。
根據《聯合早報》整理本地上市公司在新加坡交易所披露的資料,今年至今有20家公司通報連續三個財政年出現稅前虧損,比2021年的17家,以及2020年的15家來得多。
今年至今通報連連虧損的20家公司中,包括了消費電子産品零售商TT國際(TT International)、數碼音影科技公司創新科技(Creative Technology)、建築商速美建築集團(Soilbuild Construction Group)和榮南控股(Yongnam Holdings),以及岸外與海事公司勝科海事(Sembcorp Marine)。
被列入名單的公司須在三年內改善,否則面對除牌風險或可選擇轉到凱利板上市。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教授麥潤田則認爲,我國應該加強對企業的披露,上述提到的觀察名單只限于主板挂牌的公司,凱利板沒有類似觀察名單。他建議,應該公布審計師認爲有嚴重“修正意見”(modified audit opinion)的企業名單,讓投資者掌握更多信息。
至于2019年有多達26家公司連虧,劉育瑞認爲,2019年和2018年同樣是具有挑戰性的年頭,因爲這期間出現中美貿易戰和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情況,對新加坡經濟造成沖擊。
FSMOne.com研究及投資組合管理部助理經理劉育瑞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冠病疫情逆風和高通貨膨脹對經濟活動造成影響,可能給一些公司在2020年至2022年這三年期間的盈利表現帶來挑戰。
“新加坡乃至全球的經濟增長預計進一步放緩,可能導致市場需求進一步下降,讓它們的盈利面對更大的下跌風險。”
本地上市公司一般上會披露審計師對公司是否持有修正意見,例如質疑公司能否持續經營(going concern)。目前並沒有名單公布這些作出相關披露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