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全球星期四發布的12月份新加坡采購經理指數顯示,我國整體PMI從去年11月的56.2,下跌至49.1。在這之前,我國私營經濟領域連續24個月擴張。
華僑銀行首席經濟師林秀心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表示,不看好接下來的PMI走勢。她說:“我國的外部經濟條件轉惡,尤其是全球需求受影響,給外向型行業如制造和貿易業造成沖擊。私營經濟領域去年12月首次出現萎縮不完全令人意外,今年第一季很可能保持在低迷水平。通脹持續高漲,以及本地企業把增加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將讓情況更加複雜。”
林秀心認爲,PMI可能要等一段時間,待中國經濟複蘇加速,以及主要央行停止激進的收緊貨幣政策後才會穩定,最早可能是第二季。
潘婧怡認爲,目前的商業信心水平低迷,意味著私營領域接下來幾個月的增長勢頭預料不見起色。
標普全球(S&P Global)星期四(1月5日)發布的12月份新加坡采購經理指數(PMI)顯示,我國整體PMI從去年11月的56.2,下跌至49.1。
此外,有鑒于供應和人力短缺,12月的積壓工作繼續積累。不過,需求下跌使得工作積累和就業增長的速度明顯放緩。
另一方面,上述調查發現,盡管私營領域12月的商業信心水平較11月高,但仍處于低迷水平,受訪者對成本上升和經濟陷入衰退持續感到擔憂。
采購價格方面,原材料、運輸、能源價格上升,致使成本壓力高漲。利率攀升和貨幣兌換成本提高更是導致情況惡化。
潘婧怡說:“需求減少不但影響企業增加投入品和人力的意願,也影響企業的定價能力。盡管投入品的成本壓力上升,但銷售價格通脹卻在下降。”
調查發現,需求條件疲弱加劇導致産量萎縮,進而使購買活動減少,以及就業增長放緩。其中,購買活動的跌幅是一年多來最大的。由于需求下跌,供應商交貨時間更長的現象不再出現,銷售價格通脹也放緩。
市場需求疲弱導致産量和新訂單下跌,我國私營經濟領域無法延續過去兩年來的擴張勢頭,去年12月份出現自2020年11月以來的首次萎縮。
在這之前,我國私營經濟領域連續24個月擴張。
標普全球經濟指標副總監潘婧怡說,許多鄰近亞洲國家面對需求惡化的問題,新加坡也難以幸免,但受影響程度算是微小。
采購經理指數高于50,意味經濟處于擴張狀態,低于50則表示經濟陷入萎縮。上述調查根據約400家私營企業的小組問卷回複編制而成,按一定比重綜合了新訂單、産量、就業率、供應商交貨時間和庫存等因素,得出經濟表現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