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1月8日,中國出入境政策放開後,西方多國對我國的出境人員采取一定程度的限制。
不過,也有很多國家和地區對我國出境人員保持開放政策。這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新加坡。
周一,新加坡衛生部長王乙康表態,新加坡政府“敏銳地意識到”一些新加坡人擔心來自中國的遊客湧入可能導致感染率上升,所以指出:
政府沒有對來自中國的旅客實施新的限制,因爲新加坡和中國之間的旅行量“非常低”,每天從中國抵達的人數不到1000人。截至目前,每周有38個航班從中國飛往新加坡,而新冠疫情之前約有400個航班。因此,從中國輸入的新冠病例很少。
王乙康對疫情表達了樂觀的態度:
“憑借廣泛的疫苗接種覆蓋率,我們可以將新冠視爲一種地方病。”
大家認爲,我國的一些大學教授會批判王乙康部長“忽視病毒變異、不科學”嗎?
所以,對于“走出疫情已成定局,這個趨勢不會再逆轉”的論斷又有什麽科學問題呢?
沒有任何問題!
當然,對于“定局”,王乙康部長的“將新冠視爲一種地方病”是一種表達,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大流行結束了”也是一種表達,饒毅“病毒變異不可預測”則是第三種表達–但這是廢話,它沒有告訴我們如何應對“不可預測”!
饒毅此前對張文宏的批評的根本錯誤,就在于以所謂的科學概念的“實事求是”,曲解了公共衛生政策制定者基于現實世界複雜性的評估!把公衆引入了討論“科學嚴謹性”的誤區!
比如我們來看公衆對香港大學金冬雁的采訪內容“全球新冠疫情正在走向終結”的曲解:
“新冠病毒的突變率其實比流感病毒、SARS病毒的變異率低多了,它大約只是艾滋病病毒變異率的1/4。我推測,只要不出現免疫性超強或致病性超高的新變種,全球新冠疫情正在走向終結。”
這裏,“新冠病毒的突變率低多了”是一個基本判斷;“只是艾滋病病毒變異率的1/4”是判斷依賴的基本數據;“我推測”是陳述觀點的邏輯模式;“只要不出現”是該稱述的依賴條件;“疫情正在走向終結”是一個條件限定性的推論!
所以,我從來不會認爲金冬雁“全球新冠疫情正在走向終結”的觀點不嚴謹、不科學!
“走出疫情已成定局,這個趨勢不會再逆轉”,這是張文宏教授12月17日在2022年中美臨床微生物學與感染病學高端論壇上的發言,而目前公衆討論的都只是當時的新聞稿的一個標題,而忽視了張文宏演講的各種應對疫情的基本注意事項!
我們看一下12月18日,張文宏是如何表述的:
在産生傳播力更強病毒越來越難的背景下,疫情正向地方性流行過渡(是不是和新加坡衛生部長的敘述接近?)。
“在新冠病毒不斷變異、毒力大幅降低,且疫苗接種到達一定水平之後,我國優化完善防疫防控措施,將逐步走出疫情!”
很顯然,沒有人能簡簡單單“走出疫情”,是很多人把媒體報道的理解簡單化、片面化、絕對化,陷入了自我認知上的誤區。
所以,我對饒毅事件的基本判斷有兩個:
1,饒毅教授很大可能(most likely)並沒有觀看張文宏2022年中美臨床微生物學與感染病學高端論壇上演講視頻,而只是看了新聞;
2,99.9999%以上(Almost all of)的攻擊張文宏的網民,不可能看過張文宏2022年中美臨床微生物學與感染病學高端論壇上的演講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