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記系統就像一份白名單,加入後就能取得客戶的信任。碰上要重新預約送貨日期或更換地址的情況時,運作團隊也能更容易與客戶溝通,長遠下來可以提升我們的工作效率。”
未注冊發送者身份 將有“可能是詐騙”提示
智和物流管理(iHub Solutions)每天須處理約4000個送貨訂單,公司會發送至少兩次手機短信給每名客戶,通知對方送貨日期和時間等詳情。短信裏也會附上鏈接,讓客戶查詢送貨司機的實時位置。
目前,不少公衆還是會收到不法分子冒充官方機構或企業發送的手機短信。資媒局去年推出短信發送者身份(Sender ID)登記系統,通過已登記機構的發送者身份,協助公衆識別冒名發送短信的行徑。1月31日起,想要繼續使用發送者身份發送手機短信的機構都須先注冊,確保只有正規機構能使用這項功能。
老板許雙如說,雖然公司采取不少預防詐騙和攻擊的解決方案,但這些措施主要針對釣魚郵件等網絡攻擊,能夠識別或攔截冒名手機短信的措施則較少見。
在這之後,所有未注冊的機構或企業,所發送的短信都會有“Likely-SCAM”(可能是詐騙)的提示。
資媒局過去幾個月通過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航空公司代表協會和新加坡銀行公會等,鼓勵想要繼續使用發送者身份的會員盡快登記。
爲超過7萬戶家庭提供臍帶血庫服務的康盛人生(Cordlife),去年9月主動加入登記系統。
物流企業:加入後能獲客戶信任
營銷主管黃慧婷受訪時說,公司會收集客戶的個人資料,包括父母的身份證號碼、病曆以及孩子的出生證明等,平時也會發送手機短信提醒客戶付款或通知有關血庫服務的信息。
她指出,雖然康盛沒有碰過不法分子冒充公司發送短信的情況,但由于一些短信會附上鏈接,部分客戶會致電詢問,確定短信確實由公司發出。
資媒局答複《聯合早報》詢問時說,完成登記的機構從去年8月的約120個,增至目前的近1100個。這些機構包括金融機構、中小企業、電子商務和物流業者,他們平時都會發送手機短信給客戶。
這些業者也加強對付詐騙電話。資媒局指出,2022年9月,電信業者每天平均成功阻攔150萬通企圖改號欺詐(spoofing)的電話,比去年初攔截的數量多兩倍。
本地三家主要電信公司也從去年10月底起,落實移動網絡短信防詐過濾系統,在短信發送至用戶前自動過濾,找出潛在詐騙短信。
截至今年1月已有將近1100個來自金融、電子商務和物流等行業的機構,以及衛生部、國內稅務局等政府部門加入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的新加坡短信發送者身份登記系統。公衆日後收到這些機構的手機短信時,可憑“發送者身份”確定是真實的,減少上“改號欺詐”手法的當。
“考慮到詐騙案件更常見,手法也較複雜,我們希望登記後能更好地保護重要數據和隱私,讓客戶和公衆更加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