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理工大學經濟學助理教授蔡耀輝同樣預計,整體食品通脹率會在今年第二或第三季度穩定下來。
包括餐館和小販中心等在內的餐飲服務通脹率的漲幅則高于個別食品。以去年11月的數據爲例,整體食品通脹率是7.3%,不包括餐飲服務的個別食品價格漲6.7%,餐飲服務費則漲7.6%。
不過謝光威提醒:“整體食品通脹率降低,只意味著價格增加的幅度變慢,不表示食物價格會比去年同期低。”
整體食品通脹率包括肉類、海鮮和蔬菜等食品的價格,以及到餐館、小販中心和快餐店用餐等餐飲服務的花費。計算核心通脹率的方程式,不包括私人陸路交通和住宿費用,整體食品價格的占比最重,超過三成。
華僑銀行首席經濟師林秀心受訪時說:“小販中心和餐館的定價,除了反映食材價格上升,也包括其他成本如人力、租金、水電和消費稅上調等。所以就算食材價格在農曆新年後回複正常,外食費用也不會那麽快降下來。”
即便今年全球經濟預計將放緩,經濟師不認爲出外用餐的消費會因此變得更便宜。
他解釋,包括中國在內的多數國家已經重新開放,供應鏈會比較穩定。其次,各國到時應能找到新的方式,來處理緊張的地緣政治關系。此外,食物價格上升誘使供應商增産,到了豐收季供應增加,整體食品通脹率預計就會下跌。
我國的核心通脹率去年7月開始趨穩,每月徘徊在5%左右,去年10月和11月同爲5.1%。同一時期,整體食品通脹率仍然逐月攀升,從去年7月的6.1%,升至11月的7.3%。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貿工部尚未公布去年12月的通脹率。
謝光威預測,12月的整體食品通脹率維持在約7%,考慮到今年1月農曆新年和消費稅上調,1月可能達到頂峰7.5%。要到第二季度,全球糧食、能源和大宗商品價格回落的效應才開始顯見,整體食品通脹率才有可能降至7%以下。
蔡耀輝則說,雖然家庭可能因經濟放緩而減少外出用餐,但是餐館和小販中心面對高漲的成本,很難減價。一些商家可能會以一些創新方式吸引顧客。
謝光威指出,整體食品通脹率去年四五月開始顯著上升,因爲各國重新開放需求增加,加上烏克蘭戰爭影響供應鏈,進而推高國際糧食和大宗商品價格,能源價格上升也導致運輸成本提高。到了年底,則是因爲過年過節使得食品需求上升。
星展集團經濟師謝光威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在計算消費價格指數(CPI)時,糧食價格占比很大,所以若整體食品通脹率持續攀升,無論是整體或核心通脹率都會保持在高位。”
持續推高我國核心通貨膨脹率的食物價格,預料不會在農曆新年後馬上回落。受訪經濟師和學者預測,整體食品通脹最早要等到今年4月後,待供應鏈穩定、全球糧食供應增加和能源價格回穩,才會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