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在進入2023年之後非但沒有出現萬衆期待的緩和,反而在美國的步步緊逼之下,走上更加激烈地對抗,尤其是在台灣問題上更是如此。但和過去不同的是,如今島內除了藍綠以外的其它黨派,以及社會各界的有識之士,都紛紛響應大陸提出的“中國人的事,由中國人自己商量著辦”的號召,積極投身于爲兩岸實現和平統一的相關活動,但在這個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出現了泥沙俱下的狀況。
據《中國台灣網》本月3號援引台媒發布的報道稱,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向新上任的台行政部門負責人陳建仁送出寄語,希望民進黨當局能夠通過做實事來挽回民心,同時根據國際形勢的變化作出務實決策,特別是在教育領域,宋楚瑜呼籲民進黨當局盡快刪除現有的“台獨課綱”。除此之外,宋楚瑜于當天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發文,敦促民進黨當局能夠效仿新加坡政府。
宋楚瑜
那就是在大陸與美國之間尋找一個有效平衡,不要掉入中美對抗的漩渦,更不要成爲“中國威脅論”的犧牲品,要以台灣民衆的利益爲先。其實前段時間宋楚瑜在出訪大陸期間,就遭到了島內綠營勢力的瘋狂攻擊和诋毀,用大肆“抹紅”的方式,惡意攻擊宋楚瑜與大陸有關部門的正常交流。這讓一生都堅持“識時務者爲俊傑”的宋楚瑜感到心悸,因此當宋楚瑜在大陸各種公開場合,高呼要推動兩岸和平統一時,回到台灣的宋楚瑜就立刻換上另外一副面孔。而宋楚瑜的最新言論本質上就是“看人下菜碟”。
宋楚瑜呼籲台當局今後應該效仿新加坡的外交路線,在大陸與美國之間不要選邊站隊,可宋楚瑜似乎忘記了一個基本事實,新加坡不是台灣,二者面臨的壓力無論是外在亦或內在,都是截然不同的。既然宋楚瑜能夠在大陸喊出支持和統的口號,爲何還要奉行所謂的“不站隊原則”?爲何還要宣揚所謂的“以台灣民衆利益爲優先”,而不是以兩岸14億中國人的利益爲優先?
宋楚瑜在島內影響力有限
這種首鼠兩端的立場,非但不能體現他的深明大義,反而暴露了他見風使舵的本性。我們需要意識到,台灣島內像宋楚瑜這樣試圖兩面討好的勢力並不在少數,但這些勢力普遍都存在著一個共性,那就是仍然堅信外部幹涉勢力可以獲得最後的勝利,因此在島內的表態往往都是模棱兩可,用這種“進可攻、退可守”的手法來左右逢源。從某種意義上,這些勢力的確可以成爲我們推動兩岸和平統一的助力,但從現實角度來看,這些牆頭草只能是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因此,對于宋楚瑜之流的表態,我們姑且聽之即可,大可不必將其放在心上,反倒應該將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那些話語權較少,但是在和平立場上更加堅定的台灣同胞身上,即便這些群體當前處于弱勢地位,但也是未來促進和平的“火苗”。
大陸對台統一工作應越來越清晰
同時,我們還要意識到,台海局勢已經進入了新常態,我們必須擦亮雙眼,分辨出究竟哪些群體是真心認同兩岸同屬一家,支持兩岸完全統一,哪些群體是在以拖待變,哪些人是爲統一之後的榮華富貴在提前鋪路,又有哪些群體只是打著“支持統一”的旗號,卻幹著吃裏扒外的勾當,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讓敵人變得少少的,讓朋友變得多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