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投資推動亞洲經濟 也導致區域碳排放大增
更高的燃油價格推動機票和旅行開支,加上全球經濟展望疲弱,沖擊複蘇勢頭。專家預計全球旅遊業要等到2024年才恢複到2019年的水平。
亞行的報告顯示,亞洲的碳排放占全球約一半,同時過去20年全球約40%的自然災害發生在亞洲,包括暴風雨、洪水和山體滑坡,區域的溫度攀升幅度也是最快的,目前溫度比1981年至2010年平均水平高0.86攝氏度,全球而言這個增幅是0.42攝氏度。
亞行指出,要扭轉這個趨勢,區域需要推動環保産品和服務的貿易,培養綠色業務,開發碳定價機制,通過貿易和投資協議加強區域合作。
貿易投資過去幾十年推動了亞洲的經濟發展,但也導致區域的碳排放大增,與此同時亞洲是受氣候變化影響最大的區域。
此外,俄烏戰事對亞洲旅遊業構成下行風險,區域可能流失俄羅斯約三分之一的出境遊客,尤其是中國、泰國和一些中亞經濟體。
亞行指出,區域經濟應建立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穩健度,應對旅遊來源市場有限、缺乏基礎設施和經濟非正式程度高這些挑戰。
最新數據如集裝箱船運費和包裝指數、全球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新出口訂單等,都顯示區域的貿易增長在放慢。
亞洲開發銀行(ADB)星期二(2月7日)發布的2023年亞洲經濟一體化報告顯示,亞洲貿易在2021年強勁回彈,貿易量比疫情前高出11.3%,但去年的增勢放慢。
報告說:“全球環境不明朗,2022年的FDI可能會放慢。亞洲吸引到的FDI可能保持穩健,因爲區域吸引的投資者更多元化。區域協議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也會促進投資。”
亞洲貿易與吸引到的國際海外直接投資(FDI)已恢複到疫情前水平,但增速有所放慢。
其中東南亞的抵境國際旅客人次恢複到疫情前的20%水平,中亞和南亞則達到了50%。報告指出,這個差異主要因爲各國邊境重新開放的速度、公共衛生條例以及人們對海外旅行的信心不一。中國的清零政策也拖累了東亞的旅遊業複蘇。
亞行發布的2023年亞洲經濟一體化報告顯示,亞洲貿易在2021年強勁回彈,貿易量比疫情前高出11.3%,但去年的增勢放慢。最新數據如集裝箱船運費和包裝指數、全球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新出口訂單等,都顯示區域的貿易增長在放慢。
根據報告,2021年亞太地區獲得的FDI增長19.1%,占全球FDI的40%。中國是最大的FDI目的地,其次是香港和新加坡。
另外,亞太地區旅遊業複蘇步伐加快,在2022年首八個月,亞太地區的抵境國際旅客人次同比增長399%,但這僅占2019年水平的10.3%。
亞洲開發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樸之水在報告發布會上說,亞太地區顯著增長讓數百萬人脫離貧困,但這背後有環境成本,“區域目前處于氣候危機的最前端,這可能會破壞發展進步。貿易和投資仍然是增長和減少貧困的最重要推動力之一,但區域政府需要加強合作,使貿易和投資更加綠色。”
去年前三季,區域的商品出口增幅放慢到12%,低于前一年同期的29%;區域商品進口增長14%,也低于前年同期的31%。這主要是因爲全球經濟走軟、俄烏戰爭以及之前比較高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