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以色列和新加坡進行對比其實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以色列包括實際占領的巴勒斯坦領土、戈蘭高地在內也只有25740平方公裏,截至2021年4月12日以色列的人口統計數據爲932萬人。新加坡的國土面積只有733.1平方公裏,截至2022年新加坡的人口約爲545萬。要知道我國首都北京的面積約爲16410平方公裏、常住人口爲2188.6萬。由此可見說以色列、新加坡是彈丸小國一點也不過分。
可就是這樣兩個彈丸小國卻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遠遠超越其體量的影響力。一個國家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和話語權通常取決于兩方面的條件:一是這個國家的地理位置、資源儲備、人口結構等先天因素;二是這個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組織動員能力等後天因素。像科威特、卡塔爾等國無論人均收入多麽富裕也沒人會認爲這些國家是國際事務中具有重大影響力和話語權的國家。
這就是因爲科威特、卡塔爾等國在國土面積、人口規模這樣的先天條件方面存在無法克服的短板。以色列和新加坡這兩個彈丸小國同樣在先天條件方面存在短板。因此以色列、新加坡絕不可能成爲同美、中、俄、英、法等國平起平坐的世界級強國,但以色列、新加坡在自己所在的中東和東南亞地區卻有著不容忽視的實力。應當說以色列和新加坡的綜合國力都遠遠超越了自身體量,那麽如果以色列和新加坡相互比較起來究竟誰更強呢?
首先我們從體量上就能看出以色列要比新加坡略勝一籌。雖說以色列、新加坡都是彈丸小國,但以色列相較而言還是更大一些。以色列的國土面積是新加坡的30多倍、人口數量是新加坡的1.7倍多,不過新加坡在地緣環境方面相比以色列有一定的優勢。新加坡扼守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咽喉要地馬六甲海峽。新加坡通過200多條航線連接著世界600多個港口。新加坡作爲亞洲主要轉口樞紐擁有世界第二大集裝箱吞吐量和世界第一的燃油銷售量。
這種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優勢使新加坡得以坐地生財發家致富。反觀以色列卻是身處與自己關系緊張的阿拉伯國家包圍中。即使在不考慮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關系這一前提下以色列的領土從自然環境上看也是比較惡劣的:以色列是世界上淡水資源最稀缺的國家之一。以色列超過60%的國土面積爲沙漠與旱地。整個以色列在排除掉荒漠後只有615萬畝可耕地。以色列的人均耕地面積只有0.7畝左右。
2021年以色列GDP總量約爲4166億美元。這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29位。同年新加坡GDP總量約爲3876.9億美元。這排在全球第37位。這一年以色列人均GDP約爲44000美元。這排在全球第17位。新加坡人均GDP約爲71100美元。這排在全球第5位。以色列經濟體量更大,新加坡人均水平更高。以色列和新加坡都以科技創新聞名于世。在世界知識産權組織2020年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榜單中以色列名列第13位、新加坡在排名第8位。
以色列科研人員占全國人口6%。以色列每萬人中有135個科學家和工程師。這樣的比例位居全球第一。以色列有1000多家與世界接軌並在諸多尖端技術方面處于國際領先地位的高科技企業。在以色列北部城市海法郊外一個被稱作“中東硅谷”的地區已成爲國際計算機行業的投資熱點:微軟率先在這裏建立了美國以外的首家開發基地,英特爾、摩托羅拉也在這裏建立了自己的研制中心。
以色列在耕地狹窄、土壤鹽化、水源匮乏的狀態下憑借難能可貴的開拓意識與勤勞務實的創業精神建立了精耕細作的集約化農業。以色列只用了占總人口不到5%的農民就打造了世界級的發達農業。以色列在滿足糧食基本自給和食品種類極大豐富的前提下還向世界上60多個國家和地區輸出種子、農用物資設備和農業生産技術以色列出口到歐洲市場的農作物之多使其被歐洲人冠以“歐洲廚房”的稱號。
新加坡則在生物醫藥、環境與水技術、互動與數字媒體技術等多個領域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創新成果上居于世界前列。連沙石、水、食品都需要進口的新加坡自力更生找到了一條通過大力發展高科技都市農業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路子。新加坡都市農業的主要特色是集約經營的現代農業科技園。空中出租車、智能無人機等高科技産品也是體現新加坡科技創新能力的産物。新加坡還是全球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
由于新加坡國土面積有限,因此很多新加坡本土品牌通過國外企業代加工的方式發展壯大並成功推向世界。新加坡航空公司、虎航、虎牌啤酒、麥城黑啤、美珍香、康元餅幹、傲勝、虎標萬金油、高品樂、嘉德置地集團、鉛筆俱樂部、普柏琳、卡帝樂鳄魚、星展銀行、大華銀行、華僑銀行、面包新語、土司工坊、楊協成、悅榕控股等等都是國際上相對較爲知名的新加坡品牌。
身處阿拉伯國家包圍中的以色列實行全民皆兵的兵役制度:凡是適齡猶太男性年滿18歲一般都會被征召從軍,猶太女性年滿18歲只要身體健康也必須服兵役2年。以色列並不強制要求阿拉伯裔公民服兵役,但允許本國阿拉伯裔公民自願服兵役。從1956年以來阿拉伯人中的德魯茲人也和猶太人一樣被以色列國防軍征召從軍。在戰時狀態下女兵也要編組進入作戰部隊。這樣以色列軍隊數量就會增加50%。
目前以色列擁有一支20萬人現役常備部隊,另外在以色列全民皆兵的兵役制度下還有50萬預備役部隊。以色列所謂的預備役部隊實際上很多是由具備實戰經驗的退役軍人組成,因此戰爭狀態下的以色列能在短時間內拉出一支70萬大軍。以色列陸軍擁有坦克3900輛、裝甲車10575輛、自行火炮650門、牽引火炮300門、導彈發射架148架;以色列空軍擁有戰鬥機252架、攻擊機252架、運輸機95架、教練機152架、直升機147架、攻擊直升機48架。
扼守馬六甲黃金水道的新加坡自然也會招來眼紅。新加坡效仿了以色列藏軍于民的做法:只有7萬多現役部隊的新加坡有35萬人的預備役部隊。新加坡在戰時狀態下可以于48小時以內組織27萬精銳,而在開戰兩周之內新加坡即可擴軍至50萬。新加坡軍隊員額雖不能與周邊的越南、印尼等國相比,但在裝備質量上卻在整個東南亞無人匹敵。新加坡的ST Kinetics公司是東南亞最大的國防軍工企業。
這家公司的服務代表處遍布全球。長期以來這家公司從未缺席過世界百強軍工企業榜單。目前新加坡對自行火炮、步戰車等裝備都能自主生産制造。新加坡生産的戰車和裝甲車在世界上處于領先水平並且數量達到2000輛。新加坡對海軍水面艦艇也具備自主研制能力:不僅開發了下一代巡防艦,還獨立建造了船塢登陸艦。目前新加坡所擁有的遠程空軍作戰半徑高達3000公裏。這足以對東南亞任何國家構成威懾。
現在我們可以綜合衡量以色列和新加坡各自的實力水平了。兩國都是典型的小而精國家:以色列經濟體量更大,新加坡人均生活水平更高。總的來看兩國的經濟水平都算得上發達富裕,兩國在科技創新能力方面也位居世界前茅。相比之下以色列在軍事實力方面更爲強大一些。新加坡的國防政策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就對以色列的經驗有所吸收借鑒,而且新加坡不少軍事技術還是從以色列引進的。
新加坡的軍事實力在東南亞通常被視爲與越南、泰國、印尼並駕齊驅,不過東南亞國家的軍力普遍不是太強。新加坡的國防軍事實力雖說在東南亞傲視群雄,但以東南亞鄰國爲參照發展起來的新加坡軍力比起以色列還是略遜一籌。在軍力上略遜的新加坡在人民生活質量方面則略勝一籌:長期以來新加坡對公民醫療、教育、住房等社會福利極爲重視,對綠化環保的重視使新加坡有“花園國家”之稱,所以新加坡在國民生活宜居舒適程度上略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