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花園應該是一片讓居民通過分享耕作貼士與收獲、促進彼此間的互動與溝通的歡樂園地。
鄭吉勝指出,因冠病疫情期間得居家辦公,很多人開始培養種植的興趣,對可持續課題和綠化環境的意識也提高了。
“我們可以通過智能科技和排時間表等系統化的方式讓居民享受耕作,重要的是社區花園就是要有大家的付出,包括提供廚余或一起打理花園等方式,才能培養樂于分享的文化。”
擁有10年農耕經驗的鄭吉勝,原本在林厝港一帶經營農場和舉辦導覽活動,農場租約于2020年到期後,他在2014年創辦了“家和農”公司,目標是讓可持續、糧食保障、以及氣候變化的意識深入社區。
家和農主要協助基層組織、學校、以及私人住宅等設立花園,包括尋找適合的地點,傳授他們如何事先准備好澆灌系統和調理土壤等知識,也會開辦基本課程,涵蓋室內講解與戶外實踐,教導有興趣者土壤再生、植物病害、不同植物種類、以及堆肥等。
比如去年11月,家和農爲豐加北民衆俱樂部開辦的課程就吸引了四五十人報名,疫情期間的網絡課程則吸引60到100人參加。
不過,隨著更多人返回工作場所,比較難有時間兼顧工作與農耕,鄭吉勝就建議他們每周一個早上或傍晚下來打理花園。
不過鄭吉勝(35歲)走訪多個社區花園時,卻發現很多居民園丁都是各做各的,一些人的植物種得比較茂盛,一些則收獲不是很好,似乎在競爭。“有好些社區花園甚至還鎖了起來,讓訪客難以自由參觀,忽略了社區花園的重要意義之一。”
擁有10年農耕經驗的鄭吉勝創辦了“家和農”公司,目標是讓可持續、糧食保障,以及氣候變化的意識深入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