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曆史淵源複雜,兩國曾經都是馬來亞聯邦的一部分,我們來看看這段曆史。
新加坡和馬來亞早期遠古的曆史不多講,新加坡、馬六甲和槟城這三個英國位于馬來半島的殖民地,于1826年成爲海峽殖民地,受到英屬印度當局的管轄。1832年,新加坡成爲海峽殖民地的政府所在地。1867年4月1日,海峽殖民地正式成爲英國的直轄殖民地,由位于倫敦的殖民地辦公室直接管轄。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起,新加坡在1942年到1945年被大日本帝國所占領,當戰爭接近尾聲之際新加坡重新爲英國統治也開始讓新加坡自治,新加坡渴望加入馬來亞聯合邦並在1963年和該國一起建立馬來西亞,然而源于種族以及殖民地等遺留下來的問題,很快社會內部矛盾被各方激化,促使人民行動黨和掌握馬來西亞政權的巫統産生歧見,最後馬來西亞將新加坡逐出聯邦,新加坡在1965年8月9日成爲獨立的共和國。
1961年5月27日,馬來亞首相,東古·阿蔔杜勒·拉赫曼公布想把新加坡、馬來亞、文萊、砂拉越和北婆羅洲(沙巴)聯合起來組成聯邦。1963年9月16日,馬來西亞成立,領土包括新加坡、馬來亞、砂拉越和沙巴。文萊因爲國內發生叛亂活動而拒絕合並。印尼和菲律賓反對合並。當時的新加坡國土貧瘠,資源匮乏,急切的希望加入資源豐富馬來西亞大聯邦,以獲得發展空間。
然而合並後,新加坡開始和聯邦政府發生矛盾,對治國方針也有不同的看法。1963年12月21日,新馬政府之間第一次發生公開矛盾。首席部長李光耀批評馬來西亞的年度預算案沒有給予提升社會狀況足夠的預算。新加坡在合並前,和馬來亞政府談判時,就提到設立單一市場。
雙邊經濟的矛盾在1964年12月,聯邦政府要求新加坡將上繳聯邦的稅收從40%增加到60%後升溫。當時馬國財政部長陳修信說這是因爲印尼的對抗活動而導致軍備預算案增加。新加坡則認爲這對自己不公平,因爲其他州屬並沒有因此增加繳稅。
1964年9月,由于印尼特務的挑撥離間,新加坡又發生種族暴亂。印尼特務將一名馬來族三輪車夫謀害後逃走,馬來人認爲是華人幹下的,所以展開報複行動。巫統內的極端分子將李光耀比喻成馬來西亞的公敵。雙邊關系持續惡化。就這樣,在種族主義和經濟紛爭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漸行漸遠。
1965年5月,由于新加坡幾乎都是由華人組成的,也引起馬來西亞的警覺,馬來西亞要求建立“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巫統黨內激進人士非常不滿李光耀的行爲,甚至要求東古將他逮捕。東古·阿蔔杜勒·拉赫曼怕紛爭將會進一步惡化,決定將新加坡驅逐出聯邦。1965年8月9日,馬來西亞國會以126票贊成、0票反對,同意將新加坡驅逐出聯邦,李光耀爲此落淚。新加坡共和國正式成立,李光耀爲總理,尤索夫·伊薩爲總統。
作爲一個蕞爾小國,世界對于新加坡是否能繼續存在表示疑問。除了主權糾紛,其它重要的問題包括住宅短缺,缺乏土地與天然資源短缺。失業率當時高達12%,社會動蕩不安。
新加坡開始一連串的措施,發展工業及經濟。于1961年設立的經濟發展局致力于實行國家經濟發展方針,重視新加坡的制造業。裕廊工業區于1968年成立,除此之外在加冷、紅山和大巴窯等地也建立輕工業基地。爲了吸引外資,政府決定給予外國企業優惠。同年,經濟發展局重組,裕廊鎮管理局以及新加坡發展銀行也在該年成立。工業化之迅速使得新加坡的制造業在十年內成爲世界主要電子産品出口國。作爲世界主要的港口,新加坡成功吸引著名的石油公司,如殼牌公司和埃克森美孚,成爲世界第三大煉油國。爲了提供更有競爭力的工作團隊,新加坡教育部決定使用英語爲主要教學媒介語。
住房問題被放在首位。1961年,河水山的平民窟發生大火,多達16000人流離失所。建屋發展局負責建築所有的政府組屋,廉價提供給民衆。直到今天,建屋發展局仍然爲新加坡建造組屋和新鎮,超過80%以上的居民居住在組屋裏。
如今的新加坡,已經跻身爲發達國家行列,而馬來西亞則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魔咒,不知道馬來西亞是否後悔當初的決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