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局早前已征詢相關企業,業界整體對提高用水效率表示支持,也同意回收要求對新項目是可行的。
公用局強調:“新工廠在設計階段就將廢水流分離出來非常重要,以便這些廢水流可以很容易地被回收,並重新用于冷卻塔和其他工廠程序。”
永續發展與環境部長傅海燕星期四(3月2日)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永續部開支預算時,宣布這項加強我國水源韌性和可持續性的舉措。
這些工業領域循環用水的潛能很大,在源頭分離就可有效回收用過的水流。目前,晶圓制造廠的水回收率中位數爲43%,電子和生物醫藥領域的部分廢水流也相對幹淨,不用過多處理,更容易回收。
按照新規定,從事前端半導體制造的晶圓制造廠必須達到至少50%的水回收率,電子和生物醫藥廠則須回收特定廢水流的水,包括微過濾、超濾、電子去離子和反滲透過程的水流。
在這項新規定落實後,我國從2035年起預計每天能省下900萬加侖的水,約等于15個奧林匹克遊泳池的水量。長期下來,企業也能節省水費,降低生産成本。
新規定適用于明年1月1日起提交規劃申請的項目,正在進行中或今年結束前提交規劃申請的項目將不受影響。
公用局受詢時說,這些水流是從進一步淨化飲用水或新生水,爲制造過程生産更高等級的水而産生的,因此相當幹淨。
明年1月起,一些年用水量至少6萬立方米的新工業項目,須達到公用事業局制定的回收水要求。受這一新規定影響的工業用水大戶,是晶圓制造、電子和生物醫藥領域的企業。
爲協助企業達到要求,公用局將就新設施建設和運作的設計規劃,爲企業提供技術建議;同時加強獎勵機制,以鼓勵企業取得更高的回收率。
我國目前的用水需求,約55%來自非住宅領域;到了2065年,這一占比預計將超過60%。晶圓制造、電子和生物醫藥領域企業是當中的用水大戶,它們的用水量占非住宅領域總量的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