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新規定,從事前端半導體制造的晶圓制造廠必須達到至少50%的水回收率,電子和生物醫藥廠則須回收特定廢水流的水,包括微過濾、超濾、電子去離子和反滲透過程的水流。
其中一家制造廠于2020年提升回收系統容量並增加廢水回收系統後,從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爲工廠省下費用114萬美元(約153萬新元)。
生物技術公司安進(Amgen)位于大士的生物制品廠在2014年啓動時,采用了提高用水效率的設計,包括回收工業用水。爲加大回收力度,安進2021年開始陸續增設廢水處理廠、在用水量多的冷卻塔內采用反滲透科技循環用水,以及回收雨水,過去一年省下約3萬5000立方米的水。
其中,廢水處理廠通過曝氣池的生物處理、超濾和反滲透技術,可將制藥過程中使用的水循環利用于冷卻塔等其他設施,回收率高達80%。
在新加坡擁有三家硬盤驅動器記錄媒體制造廠的希捷(Seagate),整體水回收率則約爲55%。
對于公用局明年落實的新要求,她表示支持。“這除了有利于環境,也讓我們擁有具韌性的水資源,協助我們保障業務,繼續致力于長期服務病患。”
斯羅雅說,希捷正不斷尋找方法提高回收率,在克服空間限制和確保水質的同時,繼續投資廢水處理系統以提高效率。
新加坡希捷基建工程部超淨水系統負責人蘭吉·斯羅雅(Ranjith Royar)說,三家工廠都有各自的回收系統,每天總共能回收和循環最多6500立方米的水。
郭靜璇說,有些廢水即使經過生物處理和過濾,仍存在對環境有潛在危害的化學屬性,因此無法循環使用,最安全的方案是進行焚燒處理。
公用事業局明年起規定晶圓制造、電子和生物醫藥領域的企業,在展開年用水量至少6萬立方米的新項目時,須達到一定的回收水要求。不少這類企業已開始落實各項回收水的措施,並認同這麽做除了保護環境,還能節省水費。
不過,要在現有制造廠中融入新系統並非易事。設備工程部高級工程經理卓嘉彬說,現有工廠如果隨意更換設備,不只可能耗費巨額成本,若不小心汙染設施還可能導致整個工廠癱瘓,因此必須小心謹慎,或從工廠設計評估階段就納入回收計劃。
安進新加坡環境、健康和安全主任郭靜璇受訪時說,包括活性藥物成分制造廠在內的整個大士設施,去年水回收率爲38%,比2021年的27%多11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