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的正面影響下,發展商采用的冷卻方式更爲節能,屋頂也裝上太陽能板來發電。
問:自願碳市場面對什麽主要挑戰?如何應對這些挑戰,以鼓勵更多人參與,對減緩氣候變化發揮影響?
答:自願碳市場與受管制的碳市場的關鍵區別是,自願碳市場是自願的,而不是強制。碳交易是公司付款抵消碳足迹的過程。購買碳信用額度的公司,是在資助那些從大氣中清除二氧化碳的項目,這些項目可以是世界各地的大面積森林。
根據路透社今年1月19日的報道,自願碳抵消市場的價值在2021年約爲20億美元(27億新元),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100億至400億美元。
答:定價機制仍然根據供求關系而定。隨著人們對溫室氣體的意識提高,以及監管要求預計收緊,未來10年的需求預料大幅增加,這將推動碳信用價格上漲。
問:除了抵消碳排放,碳信用項目還有那些共同利益(co-benefits)?
答:從生物和生態角度來看,碳抵消項目能保護世界各地的森林,有助于維持甚至增加在這些原生環境中的植物和動物物種。
這可能逆轉自二戰以來世界快速工業化導致動植物滅絕的趨勢。我們的曾孫輩將有機會看到一只真正的熊貓,而不僅僅是熊貓卡通片。過去幾年,我們在新加坡看到的一個良好的情況是,建築發展商正朝著“建設局綠色建築標志白金獎”邁進。
答:兩個主要挑戰分別來自監管局限和執法方面。由于碳抵消市場仍處于起步階段,國際上對碳抵補項目缺乏統一協調的管制。“碳信用”仍然顯得抽象,看不見摸不著。
資源進行碳抵消有它的價值和意義。然而,隨著全球最終推出碳抵消系統,保持自願性質將不容易。
問:碳信用在自願碳市場中是如何定價,哪些因素會影響到它的價值?
碳交易的系統要融入企業的運營流程還需要時間。不過,比較令人擔憂的是,一旦碳抵消系統融入企業運營流程,碳抵消的成本也將計入各種産品的售價中,這將推高通脹成本。
其他納入定價的因素,還有運營碳抵消項目的成本,例如獲取和維護森林的成本。只有當這個系統進入達到運營效率的階段,價格才會穩定下來或甚至下降。
盡管規模不大,但所有這些都是爲了減少建築物的碳足迹,因此未來需要購買的碳抵消也就較少。
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正在發展成爲本區域的碳服務和交易中心。目前,已有超過70家提供碳服務的機構落戶我國。
問:在自願碳市場上買賣碳信用額度是怎樣的一個過程,它與受管制的碳市場有什麽不同?這個市場有多大,誰是市場參與者?
隨著時間的推進,我預料大多數發達國家將轉向強制合規市場來抵消碳排放,這個舉措最終會降低在執法方面的挑戰。
即使一個信用額度應該只抵消1公噸碳,也可能會多次出售給各種交易所,以獲得高于實際售價的價值。這種重複銷售,從本質上來說具有欺詐性成分。
問:自願碳市場的標准和認證如何運作,它們在確保市場的完整性和透明度方面發揮什麽作用?
答:雖然監控、管制和執法手段仍然有限,但自願碳市場體系是所有企業著手解決環境問題的良好開端。這個系統已帶動千禧一代和企業C級管理層人員,提到對碳市場主題的意識和展開積極對話。
自願碳市場在促進可持續發展方面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自願碳市場如何運作?在邁向更可持續的未來,自願碳市場面對哪些挑戰和機遇?奕豐環球市場(iFAST Global Markets)投資咨詢部團隊總監曾威旗接受《聯合早報》訪問,分享了他的見解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