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她覺得環境局已經做得太多了,但一些地方還是很髒亂,所以應該從違例者身上著手。
第二場公共清潔對話會將在下個星期六(3月18日)舉行。
她受訪時說,公衆在投訴政府做得不夠前,應該先嘗試了解政府做了些什麽,再提出有建設性的建議。
參與對話的永續發展與環境部兼交通部高級政務部長許連碹博士同意說,通過自我監管,不斷地給予人們鼓勵和提醒,是維持環境清潔的一個重要環節。
馬修認爲,社會應該賦權予大衆,讓大家願意站出來提醒把環境弄髒的人,這樣的行爲是不被接受的。
他認爲,要讓人們能自在地提醒彼此保持環境清潔,須先達成“全民共識”,就是讓大家知道“任何人都有權指正不遵守社會規範的人,不守規定的人則須知道,別人有權上前提醒他”。
看見有人亂丟垃圾,或用餐後沒有歸還托盤時,多數人可能因爲擔心惹麻煩,而不願意上前提醒對方。但若能把善意的提醒變成常態,大家就能減少對政府管制和清潔工人的依賴,通過自我監管共同維持環境整潔。
約有80人出席星期六的對話會,包括清潔公司代表、基層領袖和學生等。
根據新加坡管理大學2021年的公共環境清潔滿意度調查,98%的受訪者同意大家都應盡力保持環境清潔,但只有55%願意付出實際行動。73%的受訪者覺得,維持新加坡清潔是政府的責任。
他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目前人們看到家人亂丟垃圾時,都會從旁提醒,但是遇到其他公衆那麽做時,多數人會因爲怕惹麻煩,不敢站出來指正。
另兩名座談來賓是新加坡環保與衛生協會助理秘書黃梅芬,以及推廣環境清潔的非政府組織親樂團(Kindred Community)主席孫俊晖博士。
另一名出席者許瑞嬌(60歲,兼職教師)2016年起成爲環境局義工,實地了解公共場所的清潔情況。
在小販中心當清潔工11年的謝秀娟(48歲)談到她的工作經曆時說,她認爲最困難的是維持公共廁所衛生,因爲“有些顧客缺乏衛生意識,打掃5分鍾後又肮髒了”。
“總是會有那麽一些人不按照社會規範行事,或者是說沒有那麽大的社會責任感。所以我們只能不斷地重複和輕推他們去做正確的事。”
座談會來賓、新加坡政策研究所社會研究室主管兼首席研究員馬修博士,參與討論時,提出了“自我監管”(self-police)的建議。
國家環境局主辦了首場公共清潔對話會,學者馬修博士認爲,要讓人們能自在地提醒彼此保持環境清潔,須先達成“全民共識”,就是讓大家知道“任何人都有權指正不遵守社會規範的人,不守規定的人則須知道,別人有權上前提醒他”。
配合新加坡攜手前進運動,國家環境局星期六(3月11日)主辦了首場公共清潔對話會,探討清潔行業面對的挑戰,以及如何讓公衆在維持公共場所清潔這方面,負起更大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