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港綜合醫院從2021年7月開始試用美敦力的人工智能系統,一年內做了大約2433起結腸鏡檢查。在進行檢查時,系統會標識出發現息肉的區域,包括肉眼難以辨認的息肉。醫生就可以據此摘除息肉,避免異常組織繼續生長。
陳建宏也呼籲年過50歲的公衆,及早接受結腸鏡檢查,以防潛在惡性息肉。“檢查時間長短根據病患的情況而異,一般只需15到30分鍾。病患在注射鎮靜劑後才接受檢查,不會感受到任何疼痛。”
這個月是大腸癌意識月。陳家雄說:“健康就是財富……我生了這場病後,就鼓勵身邊的親朋好友都去做檢查。”
陳家雄(47歲)2021年因腹痛到盛港綜合醫院求醫,檢查後發現他大腸裏有一顆3毫米大的惡性腫瘤。由于及時發現,他得以通過手術和化療控制癌症。如今他也定期接受人工智能結腸鏡檢查,以確保癌症沒有複發。
醫院進行了一年的調查發現,人工智能系統輔助的結腸鏡檢查偵測率達34%,比傳統人力檢測多六個百分點。
人工智能在檢查中標識肉眼難辨認息肉
目前,檢測大腸息肉最普遍的方法是結腸鏡檢查。醫生把一根附有微型攝像頭的軟管伸入病患的腸道,檢測大腸內部是否有異樣組織生長。
盛港綜合醫院和美國醫療科技公司美敦力(Medtronic)星期二(3月14日)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成立亞太區首個人工智能結腸鏡檢查(colonoscopy)中心,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提高結腸鏡檢查檢測息肉(polyps)的准確性。
盛港綜合醫院調查發現,人工智能系統輔助的結腸鏡檢查偵測率達34%,比傳統人力檢測多六個百分點。數據顯示,偵測率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就可將病人患大腸癌的風險降低3%。
大腸內的小小息肉隨時可能演變成惡性腫瘤,即大腸癌,可是約25%的息肉在結腸鏡檢查中不會被發現。盛港綜合醫院采用人工智能系統,幫助醫生更准確檢測大腸息肉。
息肉是體內器官的異常組織生長,雖然多數是良性,但也可能在八到10年後發生癌變。盛港綜合醫院外科高級顧問醫生陳建宏醫生說,大腸癌(也稱結腸癌)是本地最常見的癌症之一,若提早檢測並及時摘除息肉,就可以大幅降低衍變成癌症的風險。
成立這個新中心也有助于促進亞太區在人工智能結腸鏡檢查方面的研究和培訓。陳建宏認爲,新系統潛力很大,未來還可能判斷息肉是良性或惡性,讓醫生只摘除惡性息肉。由于息肉的性質難憑目測判斷,醫界目前的普遍做法是摘除所有息肉。
陳建宏說,人工智能在結腸鏡檢查中像是“第三只眼”,能幫助醫生更好地評估病患大腸內壁的狀況。
這個系統對全球1300萬個息肉照片進行了分析與歸納,隨著系統的使用次數持續增加,偵測率會升高。數據顯示,偵測率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就可將病患患大腸癌的風險降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