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馬來亞銀行研究日前發布的研究結果。按照三個指標,馬來亞銀行研究辨識出中低ESG風險的公司,指標包括Sustainalytics的ESG風險評級、爭議評分,以及管理層素質。
本地21家公司當中,銀行、房地産,以及受益于經濟重新開放的酒店、醫療保健等領域推動本地中低ESG風險的公司過去一年取得優于MSCI亞細安指數的回報。
房地産投資信托、銀行、酒店、醫療保健和交通領域推動這些中低ESG風險的公司過去一年取得優于MSCI亞細安指數(MSCI Asean Index)的回報。
不過,他們認爲,隨著各國和企業專注于新技術,以降低環境壓力,並針對能源需求實現自給自足,ESG的資産管理規模和可持續債務融資有望從今年起增加。
在研究團隊追蹤的公司當中,僅有103家公司同時符合三個指標,當中38家來自馬來西亞、24家來自泰國、21家來自新加坡。研究團隊認爲,馬來西亞和泰國的表現較爲突出,或許是因爲有更好的ESG覆蓋範圍和披露。
在符合三個指標的103家公司中,26家來自房地産投資信托、房地産和建築領域、16家是銀行或金融服務公司、14家來自消費領域等。
研究也發現,投資者目前在評估ESG風險時,或許沒有考慮到爭議評分和管理層素質這兩個指標。從ESG評級較高的公司的整體表現來看,亞細安市場的ESG主題式投資也遠低于全球水平。
報告引述晨星(Morningstar)的數據說,去年全球可持續基金淨流入同比下挫70%至1890億美元(約2560億新元),與2020年相比減少接近一半。在2021年9月達到3.9萬億美元的高點後,可持續的資産管理規模在去年12月跌至2.5萬億美元。
研究團隊認爲,去年3月以來的地緣政治不確定因素,以及美國和歐盟的反ESG風潮導致資産規模下跌。
一項研究顯示,亞細安市場投資者的投資策略仍未充分考慮環境、社會與治理(ESG)風險。由于缺乏更嚴格的投資條例和企業ESG目標或披露,這個地區由ESG驅動的資金流量也較低。
在研究團隊追蹤的公司當中,僅有103家公司同時符合三個指標,當中38家來自馬來西亞、24家來自泰國、21家來自新加坡。研究團隊認爲,馬來西亞和泰國的表現較爲突出,或許是因爲有更好的ESG覆蓋範圍和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