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易産業(Orangetee & Tie)研究與咨詢部主管孫燕清說,或許下來有更多中國買家湧入,但他們在市場中的占比並不高,應無法緩解買方印花稅上調的影響,成爲私宅市場救星。
李思德對中國買家占比很小並不感到驚訝。他說:“因爲中國買家能通過各種交易結構,讓這些交易不反映在買賣禁令(caveat)中。例如他們可以轉換爲永久居民或使用非中國護照,也可使用公司或信托方式在本地購買私宅。”
去年5月,也有中國買家一口氣以超過8500萬元買下新私宅項目康甯河灣(Canninghill Piers)20個單位,它們全是三臥房和四臥房的大戶型單位,總交易額估計超過8500萬元。
然而,根據國家發展部發布的數據,去年來自中國的外國買家只占整體私宅交易的1%。房地産公司合登集團(Huttons)整理的數據也顯示,中國買家的私宅交易量去年同比下跌35%,仍未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高檔私宅買家中 中國買家不占大多數
在本地私宅市場中,中國買家向來活躍。隨著中國重新開放,市場自然期待更多中國買家進場,給本地私宅市場注入強心針,甚至成爲有趨軟迹象的私宅市場的救星。
他說:“買方印花稅調高是不會抑制中國買家進場的,因爲他們可能把這視爲進入新加坡這個投資避風港必須付出的成本。”
加上上月政府在財政預算案宣布調高買方印花稅,有分析師認爲,買家會保持謹慎,特別是在購買較貴的私宅。
他指出,新加坡只是吸引中國買家的私宅市場之一,除了新加坡外,鄰近的馬來西亞和泰國,以及更遠的澳大利亞、英國和美國,也受中國買家青睐。在衆多市場競爭下,本地的中國買家占比因而走低。
本地私宅市場近來有趨軟迹象。今年2月份新私宅銷量雖環比9.9%至432個單位,與去年同期相比卻跌了超過兩成。在轉售私宅方面,1月份轉售價兩年多來首次下滑,交易量則連續四個月下跌,累積跌幅54%。
PropertyGuru新加坡區域經理陳智群說,中國買家雖是外國買家中最大群體,但即便疫情前,他們也不占高檔私宅買家的大多數。
他還說,今年1月已有12個價值1000萬元及以上的豪宅賣出,“所以我相信今年是更多中國超級富豪回歸、豪宅市場出現更多矚目交易的一年。”
隨著中國重開邊境,部分市場人士預料到我國買房的中國買家會增加,這將進一步推動私宅價格上升。
合登集團高級研究主管李思德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去年中國買家的私宅交易量爲238個單位,較之前一年的367個單位少了129個。與2019年的交易量339個單位相比,也明顯減少。
如果以取得新加坡永久居留權的中國買家來看,他們的私宅交易量爲1089個單位,比之前一年減少了20%。
不過,總理公署部長兼國家發展部和財政部第二部長英蘭妮上月在國會上,回答工人黨議員陳立峰(後港區)關于中國遊客預計增加對我國私宅交易和租金市場所帶來的影響時說,這些人去年分別只占整體私宅交易和租賃交易的1%和約7%,占比並不顯著。
中國買家一直是外國私宅買家中最大的群體,當中不少青睐高檔私宅。例如上月康鄰豪庭(Klimt Cairnhill)一個雙層頂層單位(duplex penthouse)以2750萬元售出,尺價相當于4645元,據傳買家來自中國。
李思德卻持較不同意見,他看好中國買家會帶動本地樓市,特別是豪宅市場。